反壟斷罰單達30億 醫療行業或將成審查目標
發布: 2014-09-12 17:59:03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經營網

反壟斷風暴仍在持續,8月20日,發改委宣布,對日本12家零部件和軸承生產企業罰款12.354億元,這是中國反壟斷調查以來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而繼9月2日對浙江保險行業開出1.1億元罰單后,9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吉林三家水泥企業進行反壟斷處罰。這是我國反壟斷首次對水泥企業進行處罰。而半導體、醫療器械等相關行業或將成為新的反壟斷審查目標。
據中新網的報道,9日,國家發改委對吉林三家水泥企業開出1.14億元的反壟斷罰單。近期中國反壟斷不斷擴圍,頻率也呈增強態勢。據統計,去年初以來,我國開出了6張上億元的反壟斷罰單,罰金總計將近30億元。
發改委“動刀”水泥壟斷
中國反壟斷再出重拳。9月9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出公告,吉林省物價局對吉林亞泰集團(4.29, -0.01, -0.23%)水泥銷售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冀東水泥(8.77, 0.05, 0.57%)吉林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會議和簽訂協議,商定區域水泥價格及執行政策。責成吉林省物價局對這三家實施價格壟斷的水泥企業依法罰款共1.1439億元。其中,對亞泰公司處以罰款6004萬元,對北方公司處以罰款4097萬元,對冀東公司處以罰款1338萬元。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時建中表示,處罰力度還可以再大一點,因為這些企業的行為比較惡劣,而且沒有吸取過往被罰企業的教訓。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則表示,對這三家企業的處罰力度拿捏得比較準,在初期,處罰額度不要太高。
發改委給出的處罰額度不高的解釋是,考慮到我國水泥產能過剩的情況,上述三家公司達成并實施價格壟斷協議持續的時間不長,對市場競爭的損害限于一定的區域范圍。
去年以來開出30億罰單
據統計,自2013年年初以來,中國反壟斷調查和處罰不斷擴圍。2013年1月4日,國家發改委對LG、三星[微博]、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6家彩電企業處罰3.53億元。2013年3月19日,發改委對茅臺和五糧液(19.03, -0.15, -0.78%)出發了4.49億元。2013年8月7日,發改委對美贊臣、多美滋、合生元、雅培、富仕蘭和恒天然等6家奶粉企業處罰6.69億元。2013年8月12日,老鳳祥(28.40, -0.25, -0.87%)、老廟、亞一、城隍珠寶、天寶龍鳳等五家金店因價格壟斷被罰1009.37萬元,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被罰50萬元。2014年8月20日,發改委對住友、矢崎、精工、電裝、NTN和捷太格特等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和軸承企業處罰12.35億元。2014年9月2日,發改委對浙江保險行業協會和23家省級保險企業處罰1.1億元。加上9日發改委對三家水泥企業的罰單,自2013年年初以來,中國反壟斷已經開出了約29.4億元的罰單。
另據華夏時報報道,據了解,被發改委開出12.354億元最大反壟斷罰單的12家日企均回應稱將盡快整改。
“自今年7月份以來,持續3年的汽車行業反壟斷調查逐步升溫,捷豹路虎、奧迪、克萊斯勒、寶馬[微博]等一批跨國汽車制造商相繼宣布整車或零部件降價,以回應反壟斷部門的調查。”著名IT專家王逸安說,更應該加大反壟斷的理應是微軟[微博]公司。
事實上,國家工商總局9月1日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對微軟公司副總裁陳實以及相關問題進行反壟斷調查詢問,并要求在20日內做出書面說明。就此,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透露,目前針對微軟的反壟斷調查工作正在深入。
“此次調查源于企業的舉報。”張茅說,直到一年后的今年6月,工商總局對微軟進行立案調查。記者致電國家工商總局得到的回應是,的確對微軟中國四個經營場所進行了反壟斷突擊檢查,查封了部分文件和兩臺電腦。
“中國反壟斷部門對微軟正進入最為關鍵的階段,或開出歷史性的巨額罰單。”王逸安分析稱。
一視同仁
并不意外的是,中國在反壟斷調查的同時,卻遭到了國外機構的抨擊。
繼中國歐盟商會8月批評外企在中國反壟斷調查遭遇不平等待遇后,中國美國商會9月2日發布報告稱,在華外國企業日益感到自己成為中國《反壟斷法》和其他法律行為的靶子,并威脅可能會減少投資。
今年8月,在中國宣布對包括奧迪、奔馳等外資車企進行反壟斷調查時,中國歐盟商會曾發表一份措辭相對嚴厲的聲明。該聲明稱,中國反壟斷調查中可能存在“調查外資企業不平等待遇”的情況。
記者在采訪中也有業內人士質疑,按照之前的反壟斷案例,如果微軟愿意主動認錯的話,協商處罰在金額上應該會有所減少。但另一方面,一向財大氣粗的微軟卻無懼中國的反壟斷調查,并在華連續發布新品向中國示好。
但有數據表明,微軟操作系統在全球PC市場的占有率超過了98%,占有絕對壟斷地位。即便針對中國市場微軟涉嫌壟斷在于盜版系統泛濫,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游云庭則認為:“即使有很多盜版,微軟也是壟斷的。”
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多次表示,無論是內資、外資,還是國企或者民營,只要違反反壟斷法,都會去調查。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近日稱,6年來,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既有中國企業,也有外國企業。張茅近日也表示,今年共受理了9件反壟斷案件,涉及外、內資企業。
梳理此前的反壟斷案例看到,中國的反壟斷執法機構始終如一:不只是中國電信[微博]、聯通涉嫌壟斷案,還有茅臺、五糧液反壟斷案均為中國企業;而乳粉企業壟斷案既罰了美贊臣等洋品牌,也罰了合生元等中國企業。近日,發改委對浙江保險行業開出了1.1億元反壟斷罰單,相關外企因未參與其中而置身事外。
李克強:反壟斷調查外企僅占10% 絕無選擇性
據京華時報[微博]的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津應邀同出席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200多位全球頂級跨國公司負責人和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等各界代表對話交流。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主持對話會。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向李克強提問,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加大了反壟斷的調查力度,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若干場合也曾經公開表示,反壟斷調查并不是針對外國企業,但許多外國企業對中國經商環境產生了擔憂。您能不能讓他們放心呢?
李克強說,我也確實感到擔憂,就是你們為什么要為此而擔憂?我希望在華的外資企業遇到什么問題,你們可以直截了當地向中國政府提出來,我們愿意為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說到反壟斷調查,中國2008年就已經立法。近一年多來,我們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同時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管,目的是要營造一個給企業松綁、寬松又可以公平競爭的環境。不僅僅有反壟斷調查,我們還加大打擊竊取商業秘密、侵犯知識產權、搞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等行為的力度。這些措施絕不是針對某類企業,或者說是有選擇性的。據我了解,反壟斷調查所涉及的企業,外國企業只占到10%,這說明并不是針對某個方面企業的。
國際一些主要媒體就此問題表示關注,因為我們進行的事中事后監管加大了透明度,被外界予以更多關注,有的甚至被炒作。實際上,我們推進的包括反壟斷調查在內的事中事后監管是依法、透明、公正進行的。不僅如此,它也是有利于中國擴大開放,就是要讓更多的外資、外國產品愿意和敢于進入中國,因為有公平的競爭環境。
“反壟斷選擇性執法”說法不公平、也非事實
自從中國開展反壟斷調查以來,不時有外界聲音稱,反壟斷是選擇性執法,只針對外企。中國歐盟商會和中國美國商會近期相繼表示,外資企業在中國反壟斷中受到不平等待遇。然而,隨著中國反壟斷執法不斷推進,這種說法越來越站不住腳。
2008年8月1日以來,《反壟斷法》已經實施了6年。最近被處罰的企業從數量和處罰金額看,國內企業都不比外資企業少。白明表示,從國家的反壟斷調查和發改委的處罰來看,根本不存在任何的選擇性或針對性。不論中資企業還是外企,只要中國的土地上存在壟斷行為和事實,違反了公平競爭,就應該調查和受到相應處罰。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既有中國本國企業,也有外國企業,并非只針對外國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的情況。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日前也表示,對所有市場主體同等對待,這是《反壟斷法》的精神,也是執法始終堅持的原則。執法只從壟斷行為出發,不管主體性質如何,只要實施了價格壟斷行為,都會被一視同仁查處,目的是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會因企業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
歐洲百余汽配商挺中國反壟斷
參考消息網報道稱,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10日報道,在中國采取措施松動汽車制造商對國內汽車配件市場的控制之際,歐洲汽配商對此舉表示支持,它們稱北京應當利用反壟斷法來為消費者壓低汽配價格。
在中國歐盟商會9月9日發布的一個建議書中,逾100家歐洲汽配商表示,車企控制著配件市場和其他售后服務,導致經銷商和消費者支付的價格高于其他地區的市場。建議書稱,零部件的供應完全受車企控制,只售往其授權的經銷商店,導致零部件價格過高,且迫使分銷商普遍需要承擔維持汽車和零部件庫存的負擔。
建議書稱,汽配商可能會害怕報復性商業行動,因此在面臨限制性操作時不愿發布非保密聲明或投訴。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10日報道,歐洲汽配商稱,在華經營的車企強迫它們簽署的排他性協議違反了中國《反壟斷法》,抬高了備件價格。
這些新指控加大了在華跨國車企的壓力,這些企業是中國監管機構持續已久的一項反壟斷調查的對象。
參與起草上述報告的一名汽配行業高管不愿指認要求達成此類排他性安排的跨國車企,但稱“這是一個普遍話題,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加以解決”。
反壟斷未來或更頻繁
“過去,我們只針對個別典型和情節嚴重的企業和案例。”白明介紹,以前由于執法能力和制度不夠健全。經過6年的經驗積累,反壟斷執法會越來越完善。反壟斷執法在維護市場秩序和維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上將發揮更大作用。
對于,未來反壟斷執法的力度,白明認為,不管是反壟斷調查還是處罰,未來肯定會比之前更加頻繁,可能會大規模地開展。這一點,從反壟斷調查從彩電、奶粉、白酒再到汽車、保險和水泥行業的違法企業,可以看出中國的反壟斷行業和企業在不斷擴圍。
近期反壟斷處罰不斷,贏得了民眾的叫好。但也有不少民眾呼吁,對水電、石油、天然氣、通信、銀行、房地產等行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專家分析,一方面這些領域跟人們生活緊密相關;另一方面這些領域多數是行政壟斷。
時建中分析,確實中國反壟斷進入了新常態:不管任何的行業或者企業,只要存在壟斷行為就會納入反壟斷調查和處罰。但他指出,反壟斷進入新常態后,執法力量和執法水平需要加強。反壟斷處罰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根據企業違法行為對競爭者和消費者利益損害程度依法、按比例原則查處。
反壟斷下一步或查醫療業
據新京報的報道,近期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反壟斷動作頻頻。最近消息顯示,半導體、醫療器械等相關行業將成為新的反壟斷審查目標。
據商務部網站日前披露,9月1日至3日,商務部反壟斷局鄭文副局長帶隊赴上海進行調研。“將通過實地走訪企業、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深入了解半導體、醫療器械等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狀況。”
從去年至今,由國家發改委主導的反壟斷調查一直持續,并且已經涉及汽車、眼鏡、液晶面板、奶制品、白酒等多個行業。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