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行業“觸網” 民生福祉更進一步
發布: 2015-06-16 17:33:55 作者: 鄭磊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董事長兼總裁田舒斌與康美藥業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分別代表新華網、康美藥業簽訂了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
今年以來,“互聯網+”一詞頻頻見諸報端,特別是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后,它便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什么是“互聯網+”?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以及國民經濟完成轉型升級。
其實,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聯姻”的好戲幾年前就已上演,不少成功的案例已經讓我們嘗到了甜頭。比如,互聯網+傳統零售業,誕生了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一大批電子商務平臺;互聯網+出租車行業,誕生了滴滴和快的這樣的打車軟件。在這股融合大潮中,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完成產業重構和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深刻的變革,給我們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醫療行業便是其中之一。
“看病難、看病貴”是傳統醫療行業給患者帶來的真實感受,這是醫療資源在空間、時間上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而在互聯網技術的助推下,這樣的困境有望得到緩解。國務院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中就指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優化醫療衛生業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提供了條件,必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
在政策的推動下,不少醫療企業開始在這一領域積極布局。其中,康美藥業較早地將“互聯網+”技術模式快速運用到醫療行業中,并在實踐中探索出“大健康+大平臺+大數據+大服務”的發展路線圖,對未來有了清晰的規劃。
“互聯網+醫療”將人們的醫療習慣從單純的“治病”向“防病+治病”的模式轉化,進而促進“大病大醫院、 小病小醫院”的分層治療,提升醫療資源尤其是基層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全社會醫療服務的成本,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措施。
可見,無論是從推動國家經濟完成戰略轉型升級,還是從惠民生的角度看,“互聯網+醫療”都是值得政府重點部署、企業踴躍參與的理想領域。
“互聯網+”最核心的技術支撐就是大數據,沒有海量數據的積累和處理能力,“互聯網+醫療”也就無從談起。這也就意味著,醫療企業很難憑借自己的力量完成戰略布局,和互聯網公司聯手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攜手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發起人協議簽約儀式,共同出資3億元成立健康大數據項目公司——康美健康智庫股份有限公司,這成為圍繞互聯網+大健康展開的強強聯合的又一范例。未來雙方將共同打造中國權威的健康大數據平臺,持續關注大健康產業的前沿趨勢,推動健康產業利國家、惠民生,助力“健康中國”發展。
提到大數據技術,就不得不重視信息安全。若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互聯網+醫療”戰略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因而,有志于此的各家醫療企業和互聯網公司都潛心研究各自的解決方案。康美藥業在加強醫療信息安全方面也有所布局,特別是加強康美健康云、新華康美健康智庫、康美“智慧藥房”等大健康數據平臺的技術安全和云安全,并致力于與移動互聯網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專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技術團隊的合作,加強康美藥業在互聯網醫療、患者安全隱私等方面的技術安全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傳統行業該何去何從?馬云曾說:“互聯網+傳統經濟,實現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中國企業才能贏。”而對于與民生休戚相關的醫療行業而言,擁抱互聯網,還意味著能更好地為全國人民服務,增進民眾的福祉。從這個角度說,醫療行業積極、深度“觸網”勢在必行。
上一篇:康美醫院女性整體康復中心盛大開業 下一篇: 康美推進互聯網+醫療戰略 服務“健康中國”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