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互聯網+中醫藥” 開啟“智慧醫療”模式
發布: 2015-08-25 10:26:00 作者: 佚名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患者看完病,不必排隊取藥?也不必第二天再跑一趟醫院拿代煎的中藥?只要在家坐等煎好的藥劑配送上門即可?
在24日于北京舉行的“2015健康中國與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上,康美藥業董事長、總經理馬興田透露,康美藥業著力打造的全國第一家“智慧藥房”,24日在廣州正式啟動,年底合作醫院將達50家,預計至少每月服務人次將達到15萬。享受這一模式服務的患者,可以實現市內中午12時前的處方當日送達,12時后的處方次日送達。
這一模式,引發了與會專家的熱烈討論。與會專家表示,“互聯網+中醫藥”在實踐中發展出多種“智慧醫療”模式,這些嘗試,是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互聯網+中醫藥”是必由之路
“‘互聯網+中醫藥’是中醫藥繼承與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全產業鏈則是‘互聯網+中醫藥’發展的基石。”馬興田結合企業發展18年來的歷程,表達了這個觀點。
馬興田同時透露,康美藥業依托于多年打造的全產業鏈推出的“智慧藥房”,使得參與合作的中醫醫院,可以通過智慧藥房的系統,將患者的電子處方發送至康美,由康美完成藥品的調配、中藥煎煮與配送,把以前在醫院繁雜的取藥過程和回家后煎藥的麻煩直接簡化成“收快遞”一樣簡便。
“這是‘互聯網+’的一個很好的實踐。”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主旨演講中對康美藥業的“智慧藥房”贊賞有加。他說,兩個月前他專門到廣州對此進行了調研,這種模式對傳統中醫醫院藥房流程,是一個“帶有大規模生產性質”的改革,中藥飲片從醫院藥房進入流水線,進行定時煎煮,比在醫院藥房煎煮的時間更精確,煎出來的藥質量比較好,而且能夠安全送到家,使患者能夠及時地服用。
王國強還一一列舉了“互聯網+中醫藥”的不同形式,“要鼓勵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積極推進智慧醫療,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
在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原巡視員溫再興看來,“互聯網+中醫藥”要真正實現“智慧醫療”,在流通環節確保中藥材的質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他認為,當前發展中藥材現代流通的條件已經具備。
醫療健康大數據是大趨勢
對中醫藥大數據的挖掘,也是與會專家關心的另一焦點。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表示,中醫藥至今發展了幾千年,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信息含量極其龐大、內容極其豐富的“大數據庫”,只是這種“大數據”經歷代中醫人不斷分析、總結、完善,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中醫藥理論體系和各種寶貴經驗的匯總,只是沒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體現出來而已。
“我們要把幾千年來先祖們留下的寶貴經驗理解好、分析好、運用好。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互聯網+中醫’和‘互聯網+中藥’兩部分。”劉清泉說,“就‘互聯網+中醫’而言,比如,互聯網對中藥藥品質量的提升,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像中藥飲片,講究道地藥材的產地,通過中藥的信息化系統,可以掃出每一類藥的產地原料等,甚至對每一種藥進行溯源。而‘互聯網+中醫’,就我們的實踐而言,確實可以優化中醫院診治流程,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在談到中醫藥與大數據挖掘時,大連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郭崇慧指出,“醫療健康大數據應該是未來的大趨勢,需要引起各方關注。”
“大數據挖掘對中醫事業的發展是非常好的,但其反映的更多的是某一類疾病的共性分析,而一個中醫大夫最優秀的特質,恰恰是他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劉清泉表示,“與其再重新去建立新的中醫藥數據庫,不如先把幾千年來先祖們留下的寶貴經驗理解好、分析好、運用好。”
未來移動醫療市場容量可觀
康美健康云公司總裁彭少毅強調,康美藥業在互聯網大數據方面的實踐表明,“互聯網+”是可以盈利的,也是有商業模式可以參考的。康美健康云作為康美藥業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發展的平臺,在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經驗。
彭少毅進一步認為,“互聯網+”的設計元素,包括物聯化,即借助智能穿戴、智能傳感、智能居家等,把東西聯通在一起;智慧化,即對數據進行采集、清理、挖掘、提煉,進而產生“智慧”;以及個性化,雙向化,金融化,平臺化,一體化等。
國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江維娜,在分析了醫藥行業近年來的細分數據后指出,整個中成藥工業的增加值和利潤增速較低,而中醫藥飲片行業這兩個數據則呈現出非常好的增長態勢,甚至是醫藥領域唯一兩個指標都高于12%的細分行業。“像中藥代煎這樣具有較高附加值的特色服務,是化學藥所沒有的,未來移動醫療市場容量相當可觀。”
“2015健康中國與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和康美藥業聯合主辦,中國戰略與發展研究會協辦。
上一篇:康美醫院女性整體康復中心盛大開業 下一篇: 新辦公區盛大落成 康美時代浙江分公司喬...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