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能否成保健品業救命稻草?
發布: 2004-11-01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信息時報
隨著直銷在中國身份、地位的漸趨明朗,乏善可陳的中國營銷界再次活躍起來,爭相撈取這根稻草的行業與企業不在少數,不過其中最為熱心的當屬在中國已經遭遇數次行業性危機的保健品業。
同直銷一樣,中國保健品行業也可謂是幾起幾伏。最近的一次是從2000年開始,保健品行業連續發生負面事件,媒體連續的負面報道,讓保健品行業再次陷入“信任危機”,從而導致行業崩盤。保健品迅速從巔峰跌落到谷底,2001年、2002年保健品行業銷售額持續下降。不過2003年的SARS事件給了其一個復蘇的時機,但即使如此,缺乏新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使這個行業仍難走出困境。
今年以來,美國紐萊芙公司在廣東肇慶投資首期1000萬美元,準備在我國生產和銷售健康食品及日用化妝品;安利年內在全國的店鋪達到180多家;雅芳自1990年進入我國,今年5月也首批推出5款保健品;如新近日也宣布,將大舉投資保健品……直銷巨頭不約而同盯上保健品。
與傳統的企業營銷相比,直銷確實具有幫助企業快速建立營銷渠道、節省巨額廣告投入、避免三角債務等諸多優勢。這使得直銷這種新營銷模式對企業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小企業從中似乎更能找到生存盈利的低風險途徑:一支隊伍、一個產品、一套方案,即可快速啟動某個市場區域;無廣告投入、無鋪貨風險,似乎保健品市場的土質一夜之間變得肥沃起來。
然而,北京海疇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裁、直銷專家胡遠江卻提醒尋求進入直銷業的本土企業,想要用直銷這種“技”來挽救自己,其中的風險較之傳統銷售模式,并不小。他建議,在進入直銷市場之前,為避免企業經歷過多的風險,務必要進行嚴肅的政策評估、自身實力、資源評估、行業風險評估。他特別指出:在現有條件下,中國民族企業面對直銷市場不應一哄而上,進軍直銷業之前,應該科學地分析和求證直銷模式中分配政策的改變,利用文化推動市場、教育、激勵和管理市場等直銷的核心原理,靈活多變地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營銷創新活動中去。
文章鏈接:直銷 保健品的下一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