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激活6000億保健品市場?
發布: 2005-05-01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來源:東方早報
九成直銷企業在賣保健品
“目前全世界較大的直銷企業90%左右都是保健食品企業。未來5年,憑借國內直銷立法契機,國內保健品有可能達到6000億的市場空間”,在近日舉辦的一次關于保健品直銷研討會上,一些行業內資深專家向記者透露。
據介紹,2004年,國內的保健品銷售額達到500億,“由于需要一對一的服務和健康理念的推廣,加之與直銷理念的先天契合,保健食品業才是直銷企業的重頭”。
但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500億到6000億,猶如‘潘多拉魔盒’,全因直銷法的即將出臺,打開了如此的想象空間。但愿這不是保健品商家們的又一場賭博。”這位人士如此評價6000億市場預言。
記者查閱的資料表明,在一致認可的家國際直銷企業、42家國內直銷企業名單中,90%以上是以生產經營保健食品為主的企業。即使安利、雅芳等化妝品直銷企業,其保健食品一塊也占公司銷售額相當的比重。
而42家國內直銷企業中,有兩家產銷化妝品,一家經營服飾,而諸如南方李錦記、天獅集團、珍奧集團、廣東太陽神集團等企業則以保健品為主,其產品涉及口服液、養生酒、各類膠囊沖劑等。
90%的直銷企業以生產保健品為主
“大凡適合作直銷的產品,都要具備兩個特點,第一是生產成本占產品的價格比例非常小;第二是這種產品重復消費性強,適合每個家庭或每個人使用。由于這一類產品消費的經常性特征,才有可能形成持續的連鎖消費行為,從而形成直銷業的市場。”“保健食品無疑具備這兩個條件。”上海市保健品協會秘書長張福敏解釋。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在國內已有不少保健品企業采用直銷的營銷方式,只是沒有公開宣傳。據估計,這樣的企業不少于1000家。而直銷法出臺則將催生出更多的保健品直銷企業。自稱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門研究直銷的某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機構現在已掌握600家國內保健品直銷企業的名單。
據介紹,在業內公認的國內一些民族直銷企業,如:天獅集團,是目前背景深厚的國內最大民族直銷企業,在全國建立超過1800家專賣店,上一年度營業額為人民幣9.707億元。現主力擴張海外直銷市場。
還有福建福龍,又稱“小安利”,其運作制度理念多有效仿安利之處。1996年開始,福龍以傳銷形式開發國內市場,成為1996年4月國家工商局正式批準41家多層傳銷企業之一。1998年國家全面禁止傳銷之后,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蘭欽采用特許經營專賣連鎖店形式,在2000年底成立了第一家專賣店,到2002年,福龍專賣店已開設100余家,且以每個月五家以上的速度增長。
另一家知名的是新時代集團,新時代集團是中央直屬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目前以“直接營銷”的概念在國內重點推出“松花粉項目”。“其實,早在1997年天獅集團成立之初,我就親臨過該集團的銷售課程現場”,上海市保健品協會秘書長張福敏近日告訴記者,“國內有實力的保健品企業早就蠢蠢欲動”,張順手從他的辦公桌上拿過來一摞資料,他告訴記者,已經有數家保健品企業邀他過去,想了解更多的政策背景。而且各種針對保健品直銷成立的機構和組織也開始乘機活動,想盡快在充滿想象的保健品直銷市場上占有有利地位。
據悉,今年初,大連美羅藥業公司與大連的直銷企業慧力生物保健品公司聯姻,組建了美羅國際生物有限公司,成為2005年直銷業內的首例兼并案。據傳,健康元集團、哈藥集團、遠東藥業等大企業也都在馬不停蹄地調整、理順內部環境,積極應對直銷法的誕生。
國內保健品企業仍顯得十分謹慎
記者近日采訪上海的幾家保健品公司,他們都否認公司正在為加入直銷做準備。據一消息人士透露,上海保健品龍頭企業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正積極準備介入直銷,并為此專門成立了領導班子,頻頻開會研究直銷策略。為此,記者近日向該公司董事會秘書張潘宏專門求證,“這個消息并不完全準確。只能說,直銷法出臺與保健品企業關系密切,交大昂立會重點關注,并且也派了一些人了解這方面的具體政策。至于會不會采用直銷這種營銷模式,要看直銷法出臺后的具體情況而定。”張解釋。
據張潘宏介紹,交大昂立去年在保健品一塊的收入是2億多元,但近幾年的業務增長一直處于下滑趨勢,具體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市場競爭激烈,銷售渠道單一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張對記者強調,直銷只是一種營銷模式,關鍵還在于產品。
而上海另一家據說以直銷模式為主并有國資背景的上海偉康生物制品公司相關人士則告訴記者,該公司一直采用的是傳統銷售模式在經營自己的保健品。“直銷立法后,公司會不會采用直銷的方式現在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