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書籍上演出版瘋狂 偽科普讀物誤導消費者
發布: 2005-06-02 00:00:00 作者: only 來源:

偽科普讀物誤導消費者,鼓吹迅速致富論
“直銷人員的致富熱情正侵蝕整個直銷界。”昨日,直銷業資深專家劉何(化名)痛訴并揭開行業秘密——在直銷立法前夜,由一些直銷企業的高級業務人員(俗稱“大網頭”)炮制的各種偽科普直銷讀物正成為影響直銷市場良性發展的“毒瘤”。
劉何告訴記者,這些書或通過“特殊病例+科學知識包裝”的手法以偽科普讀物方式鼓吹直銷產品的功效,給消費者健康帶來隱患;或大肆鼓吹直銷迅速致富言論,誘導一些讀者非理性地盲目加入,對即將開放的直銷市場極為不利。記者了解到,即將頒布的新直銷法規定,旗下業務人員違規的直銷企業將負連帶責任。對此,許多正規直銷企業憂心忡忡。
“若國家主管部門不嚴格管理,非法直銷類書籍將愈演愈烈。”劉何表示,除了直銷法即將出臺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亦將從7月1日開始實施《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對保健品廣告審查作出更嚴格的規定。“一旦廣告嚴格審查,而書籍內容則任由你發揮,可以預見直銷類書籍將進一步增多。”
直銷書籍粉墨登場
由于我國直銷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業務培訓相對缺乏,各種鼓吹直銷事業機會的直銷類書籍紛紛冒了出來。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或明或暗從事直銷的人員已達千萬人之多,這便引發了直銷書籍的瘋狂出版。
記者在位于廣州市東莞莊路的笨×書社發現,該書社銷售的直銷類書籍多達幾十種,幾乎涵蓋了各大直銷企業。該書社工作人員透露,這類書籍越來越多,也很好賣,購買者幾乎都是直銷業務員。記者注意到,廣州很多報攤也在銷售此類書籍。
而在位于中山一路的安利專賣店旁邊,有三家商店在銷售此類書籍。據安利公司人員介紹,這是一家名為成功書店的銷售點,專門銷售直銷類書籍,在全國有非常龐大的銷售網絡。在安利全國100多家專賣店旁邊,都設有成功書店的銷售點。安利曾多次聯合有關部門進行打擊,但效果不大。
“這類書最致命的一點是,內容經過科學知識的包裝,里面卻充斥不切實際的宣傳,這種偽科普讀物的模式很容易蠱惑消費者。”劉何道,以《某公司系列產品分享》為例,不但從病理學、藥理學、產品原材料等多方面進行分析佐證產品功效,甚至還附上了大量病例。劉道,我國早在1996年就明文規定,企業產品不得以病例作為宣傳。
除了宣傳產品以外,記者還注意到,很多非正規直銷書籍充滿了各種蠱惑人心的煽動,宣傳一些騙人的伎倆等。例如一本名為《直銷能賺多少錢》的書籍,充斥著大量“周收入十萬元揭秘”、“首席年收入過百萬”、“十步登上百萬富翁”等內容。
每本書利潤十幾萬
直銷類書籍瘋狂出版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誘惑。
在笨×書社,記者見到這類書籍大部分定價在18元左右。“這類書籍印刷成本約為2元左右,大部分六折供貨,每本利潤在6-8元之間。”劉何向記者介紹,由于這類書籍發行量大,每出版一本約有十幾萬元的利潤,有的甚至達到幾十萬元。
劉何向記者透露,出版此類書籍的大部分是“大網頭”。他們旗下的業務員一般有幾萬人,在網絡內銷售便可創造不俗的銷量,如果書籍內容好,還可到公司其他網絡團隊銷售,一本書銷售幾萬甚至十幾萬冊頗為常見。“而‘大網頭’除了獲取書籍的銷售利潤外,還可帶動網絡產品的銷售,帶來更可觀的利潤。”
據了解,現在盯上這塊誘人蛋糕的除了越來越多的“大網頭”之外,一些出版機構和個人也擠了進來。一種新的現象是,“大網頭”與出版機構聯手,由“大網頭”提供內容,出版機構負責出版,將以往所謂的內部資料打上書號或刊號。
部分書籍編造假書號
劉何告訴記者,“大網頭”與出版機構兩者之所以進行合作,除了擴大發行量之外,更多的是給直銷類書籍披上合法外衣。
劉何道,以前“大網頭”出版的書籍大多沒有書號,,而出版機構出版的直銷類書籍一般會打上書號或刊號。記者發現,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直銷書籍大多標著知識經濟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汕頭大學出版社、黑黑工作室等。
劉何道,打上了書號或刊號后,這類書籍夸大的屬性并沒有改變,只是欺騙性更強,受誤導的消費者更多,因而帶來的社會隱患也越來越大。此外,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市面上流通的這類書籍,很多是假刊號或假書號。
以市場上流傳甚廣的一套《中國直銷精英企業》系列叢書為例,共計20本,由黑黑工作室制作,標的是人民日報出版社。但記者撥打人民日報出版社網上公布的電話調查,一位趙姓工作人員表示,該出版社沒有出版這套叢書,其除了出版過一本《直銷與中國》外,沒有出版其他直銷類書籍。
偽科普直銷讀物炮制法
1給內容披上科學知識的外衣,以達到夸大宣傳的目的。
2用特殊病例做誘餌,以偏概全,宣稱包治百病。
3買賣書號,給所謂的內部資料打上書號得以流通,有些干脆假冒書號,書中充斥“十步登上百萬富翁”等內容。
聲音
直銷企業痛恨偽科普讀物
中山完美:正規直銷企業非常痛恨偽科普讀物,這類夸大宣傳的書籍會對公眾產生誤導,使之產生對直銷行業的誤會。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整頓這個市場,為即將開放的直銷市場營造良好的環境。公司對銷售違規刊物的專賣店不發放三個月1%的銷售折扣,高峰期的處罰措施甚至達到銷售折扣的3%。
南方李錦記:一旦發現業務人員私自印刷有關公司的資料,直接取消業務員資格。
“直銷人員的致富熱情正侵蝕整個直銷界。”昨日,直銷業資深專家劉何(化名)痛訴并揭開行業秘密——在直銷立法前夜,由一些直銷企業的高級業務人員(俗稱“大網頭”)炮制的各種偽科普直銷讀物正成為影響直銷市場良性發展的“毒瘤”。
劉何告訴記者,這些書或通過“特殊病例+科學知識包裝”的手法以偽科普讀物方式鼓吹直銷產品的功效,給消費者健康帶來隱患;或大肆鼓吹直銷迅速致富言論,誘導一些讀者非理性地盲目加入,對即將開放的直銷市場極為不利。記者了解到,即將頒布的新直銷法規定,旗下業務人員違規的直銷企業將負連帶責任。對此,許多正規直銷企業憂心忡忡。
“若國家主管部門不嚴格管理,非法直銷類書籍將愈演愈烈。”劉何表示,除了直銷法即將出臺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亦將從7月1日開始實施《保健食品廣告審查暫行規定》,對保健品廣告審查作出更嚴格的規定。“一旦廣告嚴格審查,而書籍內容則任由你發揮,可以預見直銷類書籍將進一步增多。”
直銷書籍粉墨登場
由于我國直銷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業務培訓相對缺乏,各種鼓吹直銷事業機會的直銷類書籍紛紛冒了出來。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或明或暗從事直銷的人員已達千萬人之多,這便引發了直銷書籍的瘋狂出版。
記者在位于廣州市東莞莊路的笨×書社發現,該書社銷售的直銷類書籍多達幾十種,幾乎涵蓋了各大直銷企業。該書社工作人員透露,這類書籍越來越多,也很好賣,購買者幾乎都是直銷業務員。記者注意到,廣州很多報攤也在銷售此類書籍。
而在位于中山一路的安利專賣店旁邊,有三家商店在銷售此類書籍。據安利公司人員介紹,這是一家名為成功書店的銷售點,專門銷售直銷類書籍,在全國有非常龐大的銷售網絡。在安利全國100多家專賣店旁邊,都設有成功書店的銷售點。安利曾多次聯合有關部門進行打擊,但效果不大。
“這類書最致命的一點是,內容經過科學知識的包裝,里面卻充斥不切實際的宣傳,這種偽科普讀物的模式很容易蠱惑消費者。”劉何道,以《某公司系列產品分享》為例,不但從病理學、藥理學、產品原材料等多方面進行分析佐證產品功效,甚至還附上了大量病例。劉道,我國早在1996年就明文規定,企業產品不得以病例作為宣傳。
除了宣傳產品以外,記者還注意到,很多非正規直銷書籍充滿了各種蠱惑人心的煽動,宣傳一些騙人的伎倆等。例如一本名為《直銷能賺多少錢》的書籍,充斥著大量“周收入十萬元揭秘”、“首席年收入過百萬”、“十步登上百萬富翁”等內容。
每本書利潤十幾萬
直銷類書籍瘋狂出版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誘惑。
在笨×書社,記者見到這類書籍大部分定價在18元左右。“這類書籍印刷成本約為2元左右,大部分六折供貨,每本利潤在6-8元之間。”劉何向記者介紹,由于這類書籍發行量大,每出版一本約有十幾萬元的利潤,有的甚至達到幾十萬元。
劉何向記者透露,出版此類書籍的大部分是“大網頭”。他們旗下的業務員一般有幾萬人,在網絡內銷售便可創造不俗的銷量,如果書籍內容好,還可到公司其他網絡團隊銷售,一本書銷售幾萬甚至十幾萬冊頗為常見。“而‘大網頭’除了獲取書籍的銷售利潤外,還可帶動網絡產品的銷售,帶來更可觀的利潤。”
據了解,現在盯上這塊誘人蛋糕的除了越來越多的“大網頭”之外,一些出版機構和個人也擠了進來。一種新的現象是,“大網頭”與出版機構聯手,由“大網頭”提供內容,出版機構負責出版,將以往所謂的內部資料打上書號或刊號。
部分書籍編造假書號
劉何告訴記者,“大網頭”與出版機構兩者之所以進行合作,除了擴大發行量之外,更多的是給直銷類書籍披上合法外衣。
劉何道,以前“大網頭”出版的書籍大多沒有書號,,而出版機構出版的直銷類書籍一般會打上書號或刊號。記者發現,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直銷書籍大多標著知識經濟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汕頭大學出版社、黑黑工作室等。
劉何道,打上了書號或刊號后,這類書籍夸大的屬性并沒有改變,只是欺騙性更強,受誤導的消費者更多,因而帶來的社會隱患也越來越大。此外,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市面上流通的這類書籍,很多是假刊號或假書號。
以市場上流傳甚廣的一套《中國直銷精英企業》系列叢書為例,共計20本,由黑黑工作室制作,標的是人民日報出版社。但記者撥打人民日報出版社網上公布的電話調查,一位趙姓工作人員表示,該出版社沒有出版這套叢書,其除了出版過一本《直銷與中國》外,沒有出版其他直銷類書籍。
偽科普直銷讀物炮制法
1給內容披上科學知識的外衣,以達到夸大宣傳的目的。
2用特殊病例做誘餌,以偏概全,宣稱包治百病。
3買賣書號,給所謂的內部資料打上書號得以流通,有些干脆假冒書號,書中充斥“十步登上百萬富翁”等內容。
聲音
直銷企業痛恨偽科普讀物
中山完美:正規直銷企業非常痛恨偽科普讀物,這類夸大宣傳的書籍會對公眾產生誤導,使之產生對直銷行業的誤會。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整頓這個市場,為即將開放的直銷市場營造良好的環境。公司對銷售違規刊物的專賣店不發放三個月1%的銷售折扣,高峰期的處罰措施甚至達到銷售折扣的3%。
南方李錦記:一旦發現業務人員私自印刷有關公司的資料,直接取消業務員資格。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