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法規生效在即 直銷業轉型日漸清晰
發布: 2005-10-01 00:00:00 作者: 吳美芳 來源:

按照我國首批直銷法規生效的時間表,11月1日《禁止傳銷條例》、12月1日《直銷管理條例》將先后開始實施。而河南直銷界上上下下的人士也正在品味著只有自己明白的“五味俱全”。
或進或退 四大陣營悄然形成
由于“團隊計酬”這一原直銷業奉若神明的核心優勢將被明令禁止,所以,盡管直銷終于現身于陽光之下,但對業內企業而言,短時期內的轉型之路非常“窄而艱難”。
日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國直銷業轉型的“路線圖”日益清晰,分化與整合的“四大陣營”正悄然形成:堅忍前行者、向大品牌靠攏取暖者、抽身逃離者、隱身黑暗者。
積極整改 知名品牌“堅忍”前行
“過幾天,我們在鄭州的第二家店即將開業,年底之前,我們要在河南開至少50家店。”國際直銷品牌日暉的河南負責人程鳳飛告訴記者,日暉在河南至少要開到100家店,加快開店速度是該企業對即將實施的直銷條例的回應。
另外,包括安利、玫琳凱、日暉等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已經著手申請牌照,同時,按《直銷管理條例》進行整改正成為公司最重大的一項改革。雖然安利河南分公司負責人稱無權對此評價,不過他提供了一份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李錦芬最近的一次表態。鄭李錦芬表示“這是一次艱難的轉型”,她相信有朝一日,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市場成熟,中國直銷那扇虛掩的門會坦坦蕩蕩地敞開。
分化在即 小企業“飛鳥各投林”
由于《直銷管理條例》規定,企業申請直銷牌照要求8000萬元的注冊資本金和2000萬元的保證金。在安利等知名品牌企業考慮政策轉型的時候,小企業的處境則更明確:如果不解決1億元資金問題,政策轉型根本免談。
“窗戶已經打開了,門遲早也要打開。”河南金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老總高正龍說,“基于對直銷業長遠形勢的發展,我們決定走直銷之路,資金問題會通過引入戰略投資來解決。”10月13日,金豫高層決定朝爭取牌照的方向發展,積極向大企業靠攏,爭取借光取暖。
“還有一部分企業則選擇了撤退。據我所知,安旗撤出了中國,北京的錦豐撤出直銷業。” 日暉的程鳳飛告訴記者。
“不過,更多的小型直銷企業可能從灰色地帶轉入黑色地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直銷產品和一般商品不同,讓這些小企業解散現有團隊、轉型經營模式,對他們來說只能是死路一條,所以他們更愿意從地上轉入地下打游擊戰。”
“見光”欣喜難掩心態失落
國內直銷業終于走入陽光地帶,卻絲毫不能掩蓋業內強烈的失落情緒。“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位省內直銷企業的老總這樣形容自己的心情。
失落感仍來自“團隊計酬”被禁,近日,安利(中國)董事長鄭李錦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毫不掩飾期望和現實的“心理落差”。她說:“我們呼吁、期盼的直銷,當然是與世界主流的國際計酬方式多層次計酬接軌的直銷。”
“店鋪加銷售員的經銷形式,傳統企業也可以做。那么為什么還要去花大價錢爭取直銷牌照呢?也許直銷企業還會有所修改。”一位直銷老總說。
據悉,盡管11月1日近在眼前,但國內各直銷企業都還沒有公布明確的改革措施,大多數中小企業觀望心態濃郁。
或進或退 四大陣營悄然形成
由于“團隊計酬”這一原直銷業奉若神明的核心優勢將被明令禁止,所以,盡管直銷終于現身于陽光之下,但對業內企業而言,短時期內的轉型之路非常“窄而艱難”。
日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國直銷業轉型的“路線圖”日益清晰,分化與整合的“四大陣營”正悄然形成:堅忍前行者、向大品牌靠攏取暖者、抽身逃離者、隱身黑暗者。
積極整改 知名品牌“堅忍”前行
“過幾天,我們在鄭州的第二家店即將開業,年底之前,我們要在河南開至少50家店。”國際直銷品牌日暉的河南負責人程鳳飛告訴記者,日暉在河南至少要開到100家店,加快開店速度是該企業對即將實施的直銷條例的回應。
另外,包括安利、玫琳凱、日暉等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已經著手申請牌照,同時,按《直銷管理條例》進行整改正成為公司最重大的一項改革。雖然安利河南分公司負責人稱無權對此評價,不過他提供了一份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李錦芬最近的一次表態。鄭李錦芬表示“這是一次艱難的轉型”,她相信有朝一日,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市場成熟,中國直銷那扇虛掩的門會坦坦蕩蕩地敞開。
分化在即 小企業“飛鳥各投林”
由于《直銷管理條例》規定,企業申請直銷牌照要求8000萬元的注冊資本金和2000萬元的保證金。在安利等知名品牌企業考慮政策轉型的時候,小企業的處境則更明確:如果不解決1億元資金問題,政策轉型根本免談。
“窗戶已經打開了,門遲早也要打開。”河南金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老總高正龍說,“基于對直銷業長遠形勢的發展,我們決定走直銷之路,資金問題會通過引入戰略投資來解決。”10月13日,金豫高層決定朝爭取牌照的方向發展,積極向大企業靠攏,爭取借光取暖。
“還有一部分企業則選擇了撤退。據我所知,安旗撤出了中國,北京的錦豐撤出直銷業。” 日暉的程鳳飛告訴記者。
“不過,更多的小型直銷企業可能從灰色地帶轉入黑色地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直銷產品和一般商品不同,讓這些小企業解散現有團隊、轉型經營模式,對他們來說只能是死路一條,所以他們更愿意從地上轉入地下打游擊戰。”
“見光”欣喜難掩心態失落
國內直銷業終于走入陽光地帶,卻絲毫不能掩蓋業內強烈的失落情緒。“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位省內直銷企業的老總這樣形容自己的心情。
失落感仍來自“團隊計酬”被禁,近日,安利(中國)董事長鄭李錦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毫不掩飾期望和現實的“心理落差”。她說:“我們呼吁、期盼的直銷,當然是與世界主流的國際計酬方式多層次計酬接軌的直銷。”
“店鋪加銷售員的經銷形式,傳統企業也可以做。那么為什么還要去花大價錢爭取直銷牌照呢?也許直銷企業還會有所修改。”一位直銷老總說。
據悉,盡管11月1日近在眼前,但國內各直銷企業都還沒有公布明確的改革措施,大多數中小企業觀望心態濃郁。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