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的直銷
發布: 2005-12-01 00:00:00 作者: 徐曇 來源:

中國直銷業立法的過程充斥著企業和政府的“推手”,而且這種“推手”遠沒有結束。
1998年由于企業違反了游戲規則以至于一系列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妖魔化”了直銷,最終的結果是“玉石俱焚”——猖獗的傳銷和正規的直銷全部被禁。只剩下10家“轉型企業”,尷尬的形態就像“富人俱樂部”。
中國直銷業立法就是游戲規則的重訂。而政府和企業卻出現了根本的分歧:企業要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政府的根本訴求是不出亂子。雖然立法的過程政府原則上要考慮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的利益,但最終的結果顯示,雙方沒能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政府的意志占了上風,直銷企業的商業制勝法寶“團隊計酬”被禁。
政府制定的《直銷法》中設置了頗高的門檻,試圖利用“技術壁壘”控制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最初的“外資先行”以及目前放行大保健品企業的跡象表明,政府希望放行好的企業以提升行業資質。
而這似乎又造就了另一個極端,嚴格的直銷法把眾多中小企業攔在了門外,直銷業法制化前期還像一個“富人俱樂部”。
企業要做的是“削足試履”,短時期內找到變通法則,既不挑釁現行法律,又能盡可能地利用直銷的商業法寶。政府則在直銷業的逐步規范中漸進式地放開“團隊計酬”的伸縮空間。而企業和政府雙方都在維持一個博弈的平衡點:不要因為開放而出現失控狀態從而導致直銷形態的萬劫不復。
1998年由于企業違反了游戲規則以至于一系列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妖魔化”了直銷,最終的結果是“玉石俱焚”——猖獗的傳銷和正規的直銷全部被禁。只剩下10家“轉型企業”,尷尬的形態就像“富人俱樂部”。
中國直銷業立法就是游戲規則的重訂。而政府和企業卻出現了根本的分歧:企業要求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政府的根本訴求是不出亂子。雖然立法的過程政府原則上要考慮行業發展和消費者的利益,但最終的結果顯示,雙方沒能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政府的意志占了上風,直銷企業的商業制勝法寶“團隊計酬”被禁。
政府制定的《直銷法》中設置了頗高的門檻,試圖利用“技術壁壘”控制企業的數量和質量。最初的“外資先行”以及目前放行大保健品企業的跡象表明,政府希望放行好的企業以提升行業資質。
而這似乎又造就了另一個極端,嚴格的直銷法把眾多中小企業攔在了門外,直銷業法制化前期還像一個“富人俱樂部”。
企業要做的是“削足試履”,短時期內找到變通法則,既不挑釁現行法律,又能盡可能地利用直銷的商業法寶。政府則在直銷業的逐步規范中漸進式地放開“團隊計酬”的伸縮空間。而企業和政府雙方都在維持一個博弈的平衡點:不要因為開放而出現失控狀態從而導致直銷形態的萬劫不復。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