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直銷在爭議中前行
發(fā)布: 2006-07-02 00:00:00 作者: 來源:

8月,廣州又一家母嬰用品目錄直銷公司即將進入成都,至此成都市場已有近10家這樣的公司,這樣的業(yè)態(tài)與嬰童店以及大型的百貨賣場業(yè)態(tài)共存,隨著母嬰用品目錄直銷這種模式越來越多,隨之出現的問題也更加引起大家的關注。
試水·發(fā)展無店鋪銷售興起
從2005年中國商業(yè)零售行業(yè)研究報告指出:《零售業(yè)態(tài)分類》國家標準在2005年正式實施后,讓無店鋪零售方式被我國零售業(yè)所承認,全國各地的無店鋪銷售業(yè)正在飛速發(fā)展。發(fā)展較好的地方是上海,北京等地方,無店鋪銷售在上海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成都市場從2004年開始,做得較早的是向日葵,后來無憂媽咪開始做,接著金娃娃、全能母嬰、好寶貝等等又都開始進入這個市場,由此這個市場在不斷地擴大,同時帶來了很多行業(yè)相關產品的整合銷售。
據來自上海的無憂媽咪的負責人唐總說:這種營銷方式的介入使人們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部分準媽咪和新手媽咪者已經開始接受無店鋪銷售的模式。
電話·上門目錄銷售苗頭不錯
在記者調查中發(fā)現,這種靠一本印有很多產品廣告的目錄銷售,雖然產品還是比較齊全,但大多是食品、洗護用品、玩具書籍等,相對大型賣場還是不很齊備,大多是在0-3歲左右嬰童的產品,服裝,鞋類等很多產品還是不能在這個業(yè)態(tài)體現。產品上與賣場有重合的地方。
那么他們的服務怎么樣呢?這種購物方式大多是一個電話就可以搞定,而且是上門服務,你對你所要的產品滿意才付款,買得越多就有禮品等贈送。在比較中,記者還發(fā)現目錄直銷的產品的價格有的比商場便宜。
目錄直銷里有些產品,連大的賣場有的也沒有貨。盡管這個渠道在成都才形成了兩年的時間,也不過7-8家,占的份額也比較少,但是這個苗頭的確不可小視。
方便·懷疑市民說法不一
這樣的銷售方式發(fā)展勢頭盡管很不錯,進入門檻也很低,但是最終決定這種模式興旺與否的還是消費者,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買主。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其實很多人仍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方式,原因是他們對產品的質量無法完全相信,尤其是大型賣場里沒有的產品更是如此。媽咪們認為,盡管價格是低一點,但是小孩用的東西還是要保證質量才可以,大型的商場至少有保障,像這樣的目錄銷售方式,不敢輕信。還有的消費者說他從不同的幾家目錄手冊上發(fā)現很多的產品都沒有明碼標價,誰知道其中的水深水淺呢?
有的消費者很愿意接受這樣的方式,他們認為很多都是朋友或者熟悉的人推薦的產品,應該有一定的信譽保證,還有很多的活動可以參與,有會員可以交流,并且節(jié)省時間與精力。
這樣的無店鋪的銷售方式到底前路如何?早報《育兒生活》將繼續(xù)跟蹤報道。
試水·發(fā)展無店鋪銷售興起
從2005年中國商業(yè)零售行業(yè)研究報告指出:《零售業(yè)態(tài)分類》國家標準在2005年正式實施后,讓無店鋪零售方式被我國零售業(yè)所承認,全國各地的無店鋪銷售業(yè)正在飛速發(fā)展。發(fā)展較好的地方是上海,北京等地方,無店鋪銷售在上海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成都市場從2004年開始,做得較早的是向日葵,后來無憂媽咪開始做,接著金娃娃、全能母嬰、好寶貝等等又都開始進入這個市場,由此這個市場在不斷地擴大,同時帶來了很多行業(yè)相關產品的整合銷售。
據來自上海的無憂媽咪的負責人唐總說:這種營銷方式的介入使人們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部分準媽咪和新手媽咪者已經開始接受無店鋪銷售的模式。
電話·上門目錄銷售苗頭不錯
在記者調查中發(fā)現,這種靠一本印有很多產品廣告的目錄銷售,雖然產品還是比較齊全,但大多是食品、洗護用品、玩具書籍等,相對大型賣場還是不很齊備,大多是在0-3歲左右嬰童的產品,服裝,鞋類等很多產品還是不能在這個業(yè)態(tài)體現。產品上與賣場有重合的地方。
那么他們的服務怎么樣呢?這種購物方式大多是一個電話就可以搞定,而且是上門服務,你對你所要的產品滿意才付款,買得越多就有禮品等贈送。在比較中,記者還發(fā)現目錄直銷的產品的價格有的比商場便宜。
目錄直銷里有些產品,連大的賣場有的也沒有貨。盡管這個渠道在成都才形成了兩年的時間,也不過7-8家,占的份額也比較少,但是這個苗頭的確不可小視。
方便·懷疑市民說法不一
這樣的銷售方式發(fā)展勢頭盡管很不錯,進入門檻也很低,但是最終決定這種模式興旺與否的還是消費者,畢竟他們才是真正的買主。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其實很多人仍然不愿意接受這樣的方式,原因是他們對產品的質量無法完全相信,尤其是大型賣場里沒有的產品更是如此。媽咪們認為,盡管價格是低一點,但是小孩用的東西還是要保證質量才可以,大型的商場至少有保障,像這樣的目錄銷售方式,不敢輕信。還有的消費者說他從不同的幾家目錄手冊上發(fā)現很多的產品都沒有明碼標價,誰知道其中的水深水淺呢?
有的消費者很愿意接受這樣的方式,他們認為很多都是朋友或者熟悉的人推薦的產品,應該有一定的信譽保證,還有很多的活動可以參與,有會員可以交流,并且節(jié)省時間與精力。
這樣的無店鋪的銷售方式到底前路如何?早報《育兒生活》將繼續(xù)跟蹤報道。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