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資企業“直銷”興趣濃
發布: 2006-07-31 00:00:00 作者: 來源:

首張內資直銷牌照花落珍奧
記者從商務部獲悉,珍奧集團成為我國首家獲得直銷牌照的內資企業,這標志著長期由外資企業壟斷國內直銷市場的格局將被打破。
業內人士分析,珍奧集團之所以能拿到首家內資企業的直銷牌照,除了具備《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的條件外,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正確的基本營銷理念及覆蓋面非常廣泛的營銷網絡。珍奧在全國已有2000多個服務網點,35家省級營銷管理機構,245家地市級營銷機構,5萬多名營銷員,目前已獲得國家批準可以輸入直銷管道的產品有81種。
雅芳獲首張外資直銷牌照 安利如新等企業覬覦已久
2005年12月1日,《直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包括雅芳、安利、如新、天獅等企業均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遞交了直銷牌照申請手續。按照《直銷管理條例》的規定,第一批牌照將在3個月后水落石出。而就在此時,坊間一直流傳首批直銷牌照3月份發放的計劃可能擱淺。令人意外的是,2月26日,商務部網站“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悄然公布了雅芳已于2月22日獲得商務部頒發的首張直銷牌照,而且也是當前惟一一家獲得直銷牌照的外資企業。
新聞鏈接
首批直銷牌照將花落誰家? 外資巨頭志在必得
企業申報加速手段花樣繁多——
《直銷管理條例》于2005年12月1日實施,配套執行的《直銷企業保證金存繳、使用管理辦法》、《直銷員業務培訓管理辦法》、《直銷企業信息報備、披露管理管理辦法》3個細則也隨之生效。商務部又向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發函,對具體操作事項做了說明。
商務部確定申報企業2000萬元保證金的繳存銀行為建設銀行,“申報企業應與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簽訂保證金專用賬戶管理協議后,按《條例》相關規定,將保證金存入中國建設銀行指定的賬戶”。關于服務網點,規定企業申報時,應提交其在擬從事直銷地區的服務網點具體方案,方案應能滿足不同地區最終消費者和直銷員了解商品性能、價格并便于退換貨的要求。“經批準可從事直銷的企業應于批準文件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按其上報的服務網點方案完成服務網點的設立”。
記者了解到,在相關程序和細節更為明確、清晰后,申報審批直銷牌照的進程將加快。企業申報材料由當地商務部門送達商務部,在90天內,商務部經征求工商總局意見,決定批準不批準。被批準的企業拿到批準文件后,再向工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完成后才能正式開展直銷業務。
外資巨頭志在必得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申請直銷的企業其注冊資本金應達8000萬元,并要繳納2000萬元的保證金;直銷的傭金撥出比例不得超過30%;違規企業的最高處罰金額可達200萬元。這樣高的門檻,自然嚇退了一些小企業。
1998年被允許以“店鋪+推銷員”模式經營的10家外資企業,理應具備拿牌實力。這10家企業包括安利、雅芳、玫琳凱、日暉、富迪、娜麗絲、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由于近日有文件說,當年對這些轉型企業的規定將于2006年12月1日廢止,未獲得直銷許可不能再以店鋪加推銷員形式經營,因而這10家企業申牌不申牌變得更為迫切。
業內推測,雅芳已于2005年4月獲準為惟一的直銷試點企業,拿到牌照應無懸念。安利在修改制度以符合法規要求后,也不難獲取牌照。完美、日暉近來十分活躍,如投資擴建生產基地,建立研發中心乃至并購國內企業等,都表現出志在必得的勢頭。玫琳凱雖較為低調,但邁進門檻應當不難。保持低調的還有富迪、尚赫,據悉不會放棄申牌。另有消息說,特百惠已徹底轉型為傳統的零售企業,百美、娜麗絲早就退出直銷業,且無返回跡象,這3家或許真的要告別直銷了。
有兩家本不在1998年轉型企業名單中的外資企業,近年來卻高調歡迎直銷開禁,一家是康寶萊,另一家是如新。這兩家企業迅速加大投資建廠、開店,表現得很有信心?祵毴R的中國公司總裁是從安利挖腳而來,如新的CEO最近接任了世界直銷聯盟主席一職,這兩家公司的能量不可低估。
當年未被列入10家轉型企業名單中,卻有著很高知名度的仙妮蕾德,一直沒放棄在華經營,所開店鋪數量已經接近雅芳的數量。但近來一直有傳聞說仙妮蕾德不申請牌照。而南方李錦記、寶健、歐瑞蓮等,卻都作為新秀開始了奪牌行動。
內資保健品企業興趣濃
削足適履,是申牌企業必須做的功課。作為一家富有實力的內資企業,珍奧集團從2005年11月1日起對其業務運作進行調整,以使其符合新出臺的法規的規定。這些調整涉及業務員隊伍和服務網點等,在產品結構上,珍奧也決定做調整,將增大護膚化妝品比例。
在內資企業中,像珍奧這樣既有實力又有經驗的并不多。有的有實力,卻沒有經驗,有的有直銷背景,卻實力不足。許多醫藥保健品企業對直銷表現出極大興趣,哈藥、健康元相繼發布公告,意欲進軍直銷業,美羅、紫光古漢開始試水,萬基、昂立等都已謀劃多時。
中國保健協會有關人士對記者承認,由于保健品企業大多弱小,難以邁進門檻,曾經有組建集團以結盟方式進入直銷市場的設想,但后來已經放棄。
“打傳”是今年重點
拿不到直銷牌照的企業怎么辦?據業內人士預測,除小部分企業會采用其他經營模式外,大部分企業仍會在灰色地帶經營。有跡象表明,一些企業會以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作幌子,變相從事直銷。直銷業的開放,對政府的監管能力、社會的誠信度、消費者的成熟度都將是考驗。
2005年,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查處傳銷和變相傳銷案件1297件,取締傳銷窩點6811個,清查遣散傳銷人員13.57萬人次。據悉,工商機關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把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作為今年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的重點工作。重點打擊“拉人頭”、“團隊計酬”和利用互聯網進行傳銷的行為。同時,切實做好直銷企業的準入、監管和規范,抓好直銷員的招募、培訓、計酬等關鍵環節,對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
正如商務部一位官員所說,直銷在中國仍屬“摸著石頭過河”。在漸進開放的進程中,必然會出現一批榜樣式企業,對有中國特色的直銷模式提供注解。
記者從商務部獲悉,珍奧集團成為我國首家獲得直銷牌照的內資企業,這標志著長期由外資企業壟斷國內直銷市場的格局將被打破。
業內人士分析,珍奧集團之所以能拿到首家內資企業的直銷牌照,除了具備《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的條件外,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正確的基本營銷理念及覆蓋面非常廣泛的營銷網絡。珍奧在全國已有2000多個服務網點,35家省級營銷管理機構,245家地市級營銷機構,5萬多名營銷員,目前已獲得國家批準可以輸入直銷管道的產品有81種。
雅芳獲首張外資直銷牌照 安利如新等企業覬覦已久
2005年12月1日,《直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包括雅芳、安利、如新、天獅等企業均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遞交了直銷牌照申請手續。按照《直銷管理條例》的規定,第一批牌照將在3個月后水落石出。而就在此時,坊間一直流傳首批直銷牌照3月份發放的計劃可能擱淺。令人意外的是,2月26日,商務部網站“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悄然公布了雅芳已于2月22日獲得商務部頒發的首張直銷牌照,而且也是當前惟一一家獲得直銷牌照的外資企業。
新聞鏈接
首批直銷牌照將花落誰家? 外資巨頭志在必得
企業申報加速手段花樣繁多——
《直銷管理條例》于2005年12月1日實施,配套執行的《直銷企業保證金存繳、使用管理辦法》、《直銷員業務培訓管理辦法》、《直銷企業信息報備、披露管理管理辦法》3個細則也隨之生效。商務部又向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發函,對具體操作事項做了說明。
商務部確定申報企業2000萬元保證金的繳存銀行為建設銀行,“申報企業應與中國建設銀行總行簽訂保證金專用賬戶管理協議后,按《條例》相關規定,將保證金存入中國建設銀行指定的賬戶”。關于服務網點,規定企業申報時,應提交其在擬從事直銷地區的服務網點具體方案,方案應能滿足不同地區最終消費者和直銷員了解商品性能、價格并便于退換貨的要求。“經批準可從事直銷的企業應于批準文件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按其上報的服務網點方案完成服務網點的設立”。
記者了解到,在相關程序和細節更為明確、清晰后,申報審批直銷牌照的進程將加快。企業申報材料由當地商務部門送達商務部,在90天內,商務部經征求工商總局意見,決定批準不批準。被批準的企業拿到批準文件后,再向工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完成后才能正式開展直銷業務。
外資巨頭志在必得
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申請直銷的企業其注冊資本金應達8000萬元,并要繳納2000萬元的保證金;直銷的傭金撥出比例不得超過30%;違規企業的最高處罰金額可達200萬元。這樣高的門檻,自然嚇退了一些小企業。
1998年被允許以“店鋪+推銷員”模式經營的10家外資企業,理應具備拿牌實力。這10家企業包括安利、雅芳、玫琳凱、日暉、富迪、娜麗絲、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由于近日有文件說,當年對這些轉型企業的規定將于2006年12月1日廢止,未獲得直銷許可不能再以店鋪加推銷員形式經營,因而這10家企業申牌不申牌變得更為迫切。
業內推測,雅芳已于2005年4月獲準為惟一的直銷試點企業,拿到牌照應無懸念。安利在修改制度以符合法規要求后,也不難獲取牌照。完美、日暉近來十分活躍,如投資擴建生產基地,建立研發中心乃至并購國內企業等,都表現出志在必得的勢頭。玫琳凱雖較為低調,但邁進門檻應當不難。保持低調的還有富迪、尚赫,據悉不會放棄申牌。另有消息說,特百惠已徹底轉型為傳統的零售企業,百美、娜麗絲早就退出直銷業,且無返回跡象,這3家或許真的要告別直銷了。
有兩家本不在1998年轉型企業名單中的外資企業,近年來卻高調歡迎直銷開禁,一家是康寶萊,另一家是如新。這兩家企業迅速加大投資建廠、開店,表現得很有信心?祵毴R的中國公司總裁是從安利挖腳而來,如新的CEO最近接任了世界直銷聯盟主席一職,這兩家公司的能量不可低估。
當年未被列入10家轉型企業名單中,卻有著很高知名度的仙妮蕾德,一直沒放棄在華經營,所開店鋪數量已經接近雅芳的數量。但近來一直有傳聞說仙妮蕾德不申請牌照。而南方李錦記、寶健、歐瑞蓮等,卻都作為新秀開始了奪牌行動。
內資保健品企業興趣濃
削足適履,是申牌企業必須做的功課。作為一家富有實力的內資企業,珍奧集團從2005年11月1日起對其業務運作進行調整,以使其符合新出臺的法規的規定。這些調整涉及業務員隊伍和服務網點等,在產品結構上,珍奧也決定做調整,將增大護膚化妝品比例。
在內資企業中,像珍奧這樣既有實力又有經驗的并不多。有的有實力,卻沒有經驗,有的有直銷背景,卻實力不足。許多醫藥保健品企業對直銷表現出極大興趣,哈藥、健康元相繼發布公告,意欲進軍直銷業,美羅、紫光古漢開始試水,萬基、昂立等都已謀劃多時。
中國保健協會有關人士對記者承認,由于保健品企業大多弱小,難以邁進門檻,曾經有組建集團以結盟方式進入直銷市場的設想,但后來已經放棄。
“打傳”是今年重點
拿不到直銷牌照的企業怎么辦?據業內人士預測,除小部分企業會采用其他經營模式外,大部分企業仍會在灰色地帶經營。有跡象表明,一些企業會以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作幌子,變相從事直銷。直銷業的開放,對政府的監管能力、社會的誠信度、消費者的成熟度都將是考驗。
2005年,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查處傳銷和變相傳銷案件1297件,取締傳銷窩點6811個,清查遣散傳銷人員13.57萬人次。據悉,工商機關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把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作為今年整頓規范市場秩序的重點工作。重點打擊“拉人頭”、“團隊計酬”和利用互聯網進行傳銷的行為。同時,切實做好直銷企業的準入、監管和規范,抓好直銷員的招募、培訓、計酬等關鍵環節,對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
正如商務部一位官員所說,直銷在中國仍屬“摸著石頭過河”。在漸進開放的進程中,必然會出現一批榜樣式企業,對有中國特色的直銷模式提供注解。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