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貨手機銷售路線圖 商家轉向網絡直銷
發布: 2006-07-31 00:00:00 作者: 來源:

北京知名的水貨手機網不下10家,年銷量均在萬部以上
“價格只要行貨的一半,三星絕對是水貨手機中最好賣的。”8月3日,北京最大的手機集散地——公主墳,某手機柜臺老板徐磊賣力地向記者介紹著他的三星水貨手機,“三星歐版機質量有保障,刷機軟件穩定,而且新機種至少要比國內早2-3個月上市”。
國家有關部門早在2002年的一份報告中就提到,三星手機2001年在中國境內總共銷售了600萬部,其中獲得入網許可證的只有40萬部。也就是說,在2001年三星手機的水貨量就多達560萬部。
“國內三星水貨手機的操作模式主要是,歐洲當地銷售渠道組織貨源,以裸機的形式走貨輪到香港,再分批帶進到國內刷機、包裝,最后由幾家水貨大佬分銷出去。”8月2日,一位剛離職的三星中國員工對記者表示,由于三星在國內手機市場投資設廠太晚,相關手機生產、內銷售許可滯后,不少三星手機是以水貨的形式進入國內市場的。
據了解,盡管三星電子2001年7月就在天津建立了一家合資工廠,但直到2003年,它還是生產而不能在國內銷售,生產的所有手機只能出口,所以在國內能買到的還都是國外進口過來的高價手機。
“由于三星手機的進口量一直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也間接導致了水貨的橫行。”該人士表示,即便是2003年后獲得內銷權,“但在產量和型號上,都還會有嚴格的政策加以限制,目前天津三星廠超過70%的產品都還是直接出口的”。
今年3月底的公開消息顯示,總投資1.97億美元的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三星)新工廠主體廠房全部竣工,至此,天津三星的產能由最初的月產手機不到2萬部,增至目前的月產手機200萬部,并將在今年底達到月產350萬部。
該前三星中國員工援引一份市場調研公司的報告指出,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直在10%左右,按國內市場平均每月800萬部的銷量,三星手機的月銷量就是80萬部,年銷量就接近1000萬部。以此計算,三星手機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已經6年,就是共有近5000萬部的銷量。
該人士認為,三星在國內工廠的產能距離近千萬部的年銷量有很大缺口。“況且目前市場中銷量最大的都是三星高端機,這部分機型都是在韓國生產的。”
“幾家韓國手機企業在中國的策略都很類似,中國公司的職能更偏重于銷售,實際上更像一個國包公司。”該人士表示,在合資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韓國總部定義的,然后以散件作為配件的形式發往中國,由國內的企業進行組裝。
設計、生產、采購整個上游產業鏈都完全控制在韓國總部,一個30美元的主板,計算給中國合資或關聯公司的價格就是90美元至150美元以上。“在如此高成本核算下制造出來的正品行貨,市場定價上必然呈現虛高,也就給水貨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上述前三星員工說。
水貨手機力量
“三星手機剛進入中國時,根本就不是今天這樣的一個高端品牌,當時三星就是以低價水貨在中國攻城略地的。”北京一位多年代理三星手機的零售連鎖店韓經理向記者指出,在2001年摩托羅拉998+還賣5000元時,三星雙屏的A288水貨就賣到了2000元出頭。
“那時水貨的單機利潤率超過30%,很多做三星手機的分銷商最初都是靠水貨發家的。”韓經理對當年的好時光不無感慨。
據本報記者在市場中多方詢問得知,北京地區水貨手機交易中,索愛主要以中間價位機型銷售為主,諾基亞是低端產品走俏,摩托羅拉則是中、低端產品暢銷,而三星是市場上出現最多的水貨產品,僅目前熱銷的機型就超過10種,水貨日銷量幾乎接近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之和。
具體到價格,水貨機因品牌不同與行貨價格差異也有所不同。諾基亞行貨水貨差價在200元左右;摩托羅拉行貨水貨中端產品的差價在500元左右;而三星最新機型水貨只是行貨價格的一半。如目前市面上熱賣的三星華鉑D828,行貨價格雖因LG“巧克力”機沖擊一個月內由4400元滑落到3900元,但水貨的價格卻也是一路下跌,現在只要2050元。
“深圳是全國最大的水貨手機集散地,日銷量大概在10萬部左右,其中三星水貨機的走量絕對超過兩成。”據徐磊介紹,目前水貨的渠道普遍為境外進入香港,再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深圳,經由華強北遠望數碼城、通天地通信市場和明通數碼城等幾大電子市場對外分銷,并進一步發往北京、上海、成都等大集散中心,然后再由這些地方輻射往周邊城市。
另據在中關村海龍電腦城從事多年水貨手機銷售的白岳介紹,水貨手機在1997年之前是從泉州,普遍是采用漁船運輸的方式入境。在1998年國內大規模反走私行動后,集散地改到了廣東番禺。但是在番禺手機走私聲名大噪之后,面對海關的打擊壓力,轉移到了深圳。由于深圳本地人便利的進出香港條件,所以現在的水貨進入途徑主要是小規模分散從香港人工帶入深圳,因為沒有任何包裝和附件,單人一天多次往返就可帶進上千部。
對于水貨手機在國內市場泛濫的狀況,三星中國的手機業務公關負責人王鵬拒絕評論,并表示具體問題需由公司高層研究后做答。
轉型網絡直銷
“盡管有高達50%的價差,盡管三星水貨機市場認可度相當高,但由于市場銷量巨大,三星水貨也正受到來自政府、廠商、相關職能部門等的多方打擊。”對于水貨手機的未來,白岳對記者表示,由于實體店有很大經營成本及市場風險,目前網絡直銷正成為水貨手機商家們普遍轉向的一種新型營銷手段。
據記者調查,目前京城較為知名的水貨手機銷售網站就不下十余家,每家的年銷售量均在萬部以上,并且提供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等更為“周到”的服務。
另外,在“eBay易趣”、“淘寶”等知名C2C網站上,個人開店賣“港行手機”、“歐版手機”或是“三星專賣”、“智能手機專賣”等等如雨后春筍。
同時,一些大型IT網站要么提供平臺銷售手機,或是直接放置水貨銷售廣告,水貨手機已經成為了網絡上公開的商品。據北斗手機網相關人士介紹,目前類似網站這部分的收入主要還是對廣告和銷售信息發布收費,一般的月費用也就在1000元左右。
“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水貨手機的大力整治,水貨手機正在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由公開市場轉向更為隱蔽的地下市場和網絡市場。”易觀國際副總裁張鷹表示,互聯網作為一個重要的媒介及營銷平臺,其在社會中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及數以億計的網民數量,正在引起各類商家的關注,而以靈活見長的水貨手機正是抓住了這一新興渠道載體,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和治理必須盡快跟上。
“價格只要行貨的一半,三星絕對是水貨手機中最好賣的。”8月3日,北京最大的手機集散地——公主墳,某手機柜臺老板徐磊賣力地向記者介紹著他的三星水貨手機,“三星歐版機質量有保障,刷機軟件穩定,而且新機種至少要比國內早2-3個月上市”。
國家有關部門早在2002年的一份報告中就提到,三星手機2001年在中國境內總共銷售了600萬部,其中獲得入網許可證的只有40萬部。也就是說,在2001年三星手機的水貨量就多達560萬部。
“國內三星水貨手機的操作模式主要是,歐洲當地銷售渠道組織貨源,以裸機的形式走貨輪到香港,再分批帶進到國內刷機、包裝,最后由幾家水貨大佬分銷出去。”8月2日,一位剛離職的三星中國員工對記者表示,由于三星在國內手機市場投資設廠太晚,相關手機生產、內銷售許可滯后,不少三星手機是以水貨的形式進入國內市場的。
據了解,盡管三星電子2001年7月就在天津建立了一家合資工廠,但直到2003年,它還是生產而不能在國內銷售,生產的所有手機只能出口,所以在國內能買到的還都是國外進口過來的高價手機。
“由于三星手機的進口量一直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也間接導致了水貨的橫行。”該人士表示,即便是2003年后獲得內銷權,“但在產量和型號上,都還會有嚴格的政策加以限制,目前天津三星廠超過70%的產品都還是直接出口的”。
今年3月底的公開消息顯示,總投資1.97億美元的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三星)新工廠主體廠房全部竣工,至此,天津三星的產能由最初的月產手機不到2萬部,增至目前的月產手機200萬部,并將在今年底達到月產350萬部。
該前三星中國員工援引一份市場調研公司的報告指出,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一直在10%左右,按國內市場平均每月800萬部的銷量,三星手機的月銷量就是80萬部,年銷量就接近1000萬部。以此計算,三星手機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已經6年,就是共有近5000萬部的銷量。
該人士認為,三星在國內工廠的產能距離近千萬部的年銷量有很大缺口。“況且目前市場中銷量最大的都是三星高端機,這部分機型都是在韓國生產的。”
“幾家韓國手機企業在中國的策略都很類似,中國公司的職能更偏重于銷售,實際上更像一個國包公司。”該人士表示,在合資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韓國總部定義的,然后以散件作為配件的形式發往中國,由國內的企業進行組裝。
設計、生產、采購整個上游產業鏈都完全控制在韓國總部,一個30美元的主板,計算給中國合資或關聯公司的價格就是90美元至150美元以上。“在如此高成本核算下制造出來的正品行貨,市場定價上必然呈現虛高,也就給水貨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上述前三星員工說。
水貨手機力量
“三星手機剛進入中國時,根本就不是今天這樣的一個高端品牌,當時三星就是以低價水貨在中國攻城略地的。”北京一位多年代理三星手機的零售連鎖店韓經理向記者指出,在2001年摩托羅拉998+還賣5000元時,三星雙屏的A288水貨就賣到了2000元出頭。
“那時水貨的單機利潤率超過30%,很多做三星手機的分銷商最初都是靠水貨發家的。”韓經理對當年的好時光不無感慨。
據本報記者在市場中多方詢問得知,北京地區水貨手機交易中,索愛主要以中間價位機型銷售為主,諾基亞是低端產品走俏,摩托羅拉則是中、低端產品暢銷,而三星是市場上出現最多的水貨產品,僅目前熱銷的機型就超過10種,水貨日銷量幾乎接近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之和。
具體到價格,水貨機因品牌不同與行貨價格差異也有所不同。諾基亞行貨水貨差價在200元左右;摩托羅拉行貨水貨中端產品的差價在500元左右;而三星最新機型水貨只是行貨價格的一半。如目前市面上熱賣的三星華鉑D828,行貨價格雖因LG“巧克力”機沖擊一個月內由4400元滑落到3900元,但水貨的價格卻也是一路下跌,現在只要2050元。
“深圳是全國最大的水貨手機集散地,日銷量大概在10萬部左右,其中三星水貨機的走量絕對超過兩成。”據徐磊介紹,目前水貨的渠道普遍為境外進入香港,再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深圳,經由華強北遠望數碼城、通天地通信市場和明通數碼城等幾大電子市場對外分銷,并進一步發往北京、上海、成都等大集散中心,然后再由這些地方輻射往周邊城市。
另據在中關村海龍電腦城從事多年水貨手機銷售的白岳介紹,水貨手機在1997年之前是從泉州,普遍是采用漁船運輸的方式入境。在1998年國內大規模反走私行動后,集散地改到了廣東番禺。但是在番禺手機走私聲名大噪之后,面對海關的打擊壓力,轉移到了深圳。由于深圳本地人便利的進出香港條件,所以現在的水貨進入途徑主要是小規模分散從香港人工帶入深圳,因為沒有任何包裝和附件,單人一天多次往返就可帶進上千部。
對于水貨手機在國內市場泛濫的狀況,三星中國的手機業務公關負責人王鵬拒絕評論,并表示具體問題需由公司高層研究后做答。
轉型網絡直銷
“盡管有高達50%的價差,盡管三星水貨機市場認可度相當高,但由于市場銷量巨大,三星水貨也正受到來自政府、廠商、相關職能部門等的多方打擊。”對于水貨手機的未來,白岳對記者表示,由于實體店有很大經營成本及市場風險,目前網絡直銷正成為水貨手機商家們普遍轉向的一種新型營銷手段。
據記者調查,目前京城較為知名的水貨手機銷售網站就不下十余家,每家的年銷售量均在萬部以上,并且提供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等更為“周到”的服務。
另外,在“eBay易趣”、“淘寶”等知名C2C網站上,個人開店賣“港行手機”、“歐版手機”或是“三星專賣”、“智能手機專賣”等等如雨后春筍。
同時,一些大型IT網站要么提供平臺銷售手機,或是直接放置水貨銷售廣告,水貨手機已經成為了網絡上公開的商品。據北斗手機網相關人士介紹,目前類似網站這部分的收入主要還是對廣告和銷售信息發布收費,一般的月費用也就在1000元左右。
“隨著國家相關部門對水貨手機的大力整治,水貨手機正在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由公開市場轉向更為隱蔽的地下市場和網絡市場。”易觀國際副總裁張鷹表示,互聯網作為一個重要的媒介及營銷平臺,其在社會中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及數以億計的網民數量,正在引起各類商家的關注,而以靈活見長的水貨手機正是抓住了這一新興渠道載體,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和治理必須盡快跟上。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