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瑞蓮陳海琳的感性羅盤
發布: 2006-10-03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她熱情的語言給每一句話都打上感嘆號,她思維的刀鋒也會常常刺傷那些運轉跟不上節奏的思緒。所以她的經歷會如此的豐富和讓旁觀者驚訝感嘆。她用最敏感的思維和最睿智的內心感受著市場的頻動,然后引導著美與時尚的方向,而感性就是這個領導時代的時尚。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來自瑞典的歐瑞蓮國際企業集團第一個遞交了直銷牌照申請,吹響了登陸中國市場的號角。而對與歐瑞蓮中國執行總裁陳海琳而言,則更希望借此開辟一個新的時代。用她對美麗事業的不懈追求、執著和熱情,續寫歐瑞蓮國際市場的輝煌與不敗。
早在16年前陳海琳就和中國直銷結緣,對這個特殊行業她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現在她領航的是一艘剛剛成立的戰艦,盡管這艘戰艦在海外捷報頻傳。今天她要帶領這艘戰艦去尋找,尋找一個中西文化的融和點,尋找一個“天然第一選擇”的夢想……
誤打誤撞入對行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大多數人都屈服于現實生活,將夢想擱置在回憶的角落。陳海琳是夢想成真的幸運兒。我們無須妒忌她的好運。性格決定命運,因為她有著旁人或缺的個性——熱情、直接,勇往直前……這一切讓她在工作和生活中脫穎而出。
陳海琳大學學的是中文專業,畢業后憑借出眾的外表和過硬的學識進入了廣州當時的五星級賓館——花園酒店。“去酒店,我的想法很單純,第一不要荒廢我的英文,第二就是我的辦公桌上有一部獨立電話。”在花園酒店人事部管理2400多名員工的檔案就是陳海琳的第一份工作。隨后她被提升為總經理秘書,后來她又去了桂林的喜來登酒店。
兩年的酒店工作讓陳海琳感覺厭倦,不甘平淡的她毅然選擇離開。后來她看到一則廣告——“對于化妝品感興趣的女士都歡迎來面試銷售經理。”就是這個極具誘惑的廣告吸引了陳海琳的眼球。面試之后陳海琳了解到“銷售經理”是需要挨家挨戶去上門推銷,這是最初的直銷。90年代這種新興事物簡直是天方夜譚。陳海琳直截了當地說:“我不做。”人力資源主管驚詫于這個小女生的直接,覺得她背景性格都不錯,英文又那么好,非常難得不能錯過,于是馬上聯系總經理。雅芳當時的高層都是香港人、馬來西亞人,還沒有本地員工,陳海琳就非常幸運地成為雅芳在大陸第一個員工。
在雅芳工作期間陳海琳也嘗試做銷售,她從最低職位做起,美容顧問、發貨員、培訓。“從中我學會了一對一地賣產品。”陳海琳說,“那段時間我周六周日在家實習,邀請了很多叔叔阿姨來,聊天的過程中就能賣幾千塊。我非常喜歡和人打交道,別人都比較信任我,這對我最初的銷售也很有幫助。另外雅芳的第一張派接單,傳單‘美麗從雅芳小姐的拜訪開始’就用的是我的照片。”
陳海琳對直銷的認識和啟蒙完全來自雅芳,而且雅芳是單層次的,非常講究公司的員工去引導銷售。而不像很多多層次的直銷公司,主要靠直銷領導人自己引導業績。作為員工就是后方支持的角色。而且1990年雅芳沒有競爭對手,直銷業績蓬勃發展。陳海琳在兼職做銷售賺外快的同時也掌握了一線的銷售經驗。盡管誤打誤撞,但追究是入對行業,雅芳把陳海琳引進了直銷的世界,一個她真正喜歡的并愿意為之奮斗的全新世界。
驕傲的莎莉“帳戶”
陳海琳是雅芳的第一個內地雇員,雅芳的第一張形象卡片。她從秘書做到銷售領導人又是“為全球女人提供成長機會的”的成功例子。一帆風順的她本該欣喜異常,但是她卻感覺到來自周圍的層層壓抑。“因為我是從總經理辦公室出來的,以前是總經理的秘書。不管做得好不好別人都會有議論。我明明有能力,不想被別人這樣看待。所以我要離開,要尋找一個獨立發展的機會證明自己。”
隨后陳海琳去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美商莎莉集團。美國莎莉當時的營業額是200億美金,1994年全球500強中排147名。莎莉公司擅長并購,集團當時經銷利潤率非常低。意識到直銷可能會帶來很好的發展空間,集團在日本收購了HOMECARE,并登陸中國莎莉決定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全新的直銷公司。
在陳海琳看來,莎莉的經歷是她最有成就、最難忘的過程。1997年26歲的陳海琳為了莎莉在中國開設了6家分公司,在不同城市平均2個月開一個分公司。她要負責所有的選址、招聘、培訓、裝修運營,并于當年達到公司定下的銷售指標,成為當時公司創業的典范,她的個人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發揮和磨練,實現了從銷售管理到全方位管理的成功轉變。
而正當事業健康起步的時候,1998年4月卻傳來政府“一刀切”的禁令。集團公司的全球股票價格是和各個區域經銷掛鉤的。中國市場的禁令會影響股票市值,波及股東利益。莎莉集團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莎莉也不是一個傳統的直銷公司,沒有直銷的精神。直銷是有行業共性的,比如loving(愛心)、caring(關懷)。莎莉是500強企業,財務導向明顯。直銷是人的事業,講究要管理好人的感情。只要控制好了感情,無論任何困境團隊都會跟著你,形成你的leader ship(領導力)。很遺憾這個公司沒有,我感覺特別失望。” 陳海琳說。
但是反過來莎莉給陳海琳最大的一堂課是她證明了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開創這個事業。據說比爾·蓋茨在公司面試高層員工的時候都會坐進去旁聽,在適當的時候發問:“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在一個倒閉過的或者遇到災難性危機的公司里工作過?”他認為一個管理者如果擁有危機意識的話,他就會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更好地管理公司。
莎莉退出中國市場,海外人員很快全部撤回美國。當時很多獵頭公司和直銷公司找陳海琳,其中有一個是雅芳前一任的銷售副總裁WENDY ALLEN,他許以很高的薪水以及其他的福利。但是陳海琳考慮更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一起朝夕相處、共同奮斗多年的下屬、伙伴。她說:“我走了以后,我這100多號人馬上面臨失業。他們今后怎么辦?我決定帶領大家堅持下來,帶頭把工資降下來,沒有開除一個人。”
一年后NU SKIN(如新)進軍中國市場,當時公司需要有三個條件:1000萬美金的投資,一個工廠,年銷售額有1000萬的團隊。前2項都實現了,惟獨第三個沒有,于是就并購了陳海琳公司,而陳海琳就成為NU SKIN的銷售副總裁。
陳海琳說:“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奮斗過程是我獲得很大的個人財富。同時我也收獲了非常可觀的感情帳戶。人和人之間是有一個感情帳戶的,你對不起對方就是取錢,幫助關懷對方就是儲蓄。我擁有一支信任我,支持我的團隊,團隊是我最堅強的后盾。這支團隊與我共同打拼了7、8年,合作非常默契,那些共同的經歷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Oriflame 當感性邂逅信任
“我以前做培訓的時候,經常問學員有沒有考慮過未來職業生涯如何發展,今后做什么工作。因為我希望得到反饋,為今后的培訓準備。很意外,好多回復都是他們想做像陳海琳那樣的成功職業女性。他們中有好多都是剛畢業,思維模式還沒定形,好的引導將會成就他們。” 陳海琳說道,“我在來歐瑞蓮之前自己也考慮過,要不要自己創業,做咨詢公司。因為過去做過很多成功的培訓,我個人也喜歡教育,而且中國人口那么多,要發展就必須依靠教育。”
其實每一個轉折階段都是都需要慎重的選擇,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我非常感謝歐瑞蓮的創始人翰林兄弟,在通過經CEO面試之后,他們給了我另外一個深入溝通的機會。翰林邀請我去他斯德哥爾摩的島上度假。” 陳海琳說,“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面試這個職位,競爭的人有國外總裁,翰林完全有能力有資本聘請他們。”
在陳海琳非常小心地陳述完個人情況以后,70多歲的喬納恩·翰林回復說:“I think you have good experience and a good heart ,you are a good person ,I like you.”(你的背景很好,最主要的是你心地善良,你是一個好人,我很喜歡你)他稍做停頓接著說:“假如你愿意加入我們,我們就有責任好好照顧你。”
“我當時很激動,因為這我所追求的直銷企業的理想境界——給予每一個人愛心,溫柔體貼的照顧。我喜歡的這種直銷企業感覺。我認為一個企業就應該好好照顧員工,離開的人要盡量滿足,留下的盡量照顧,和公司一起成長。這是我比較理想化的經營理念,我相信在中國應該行得通。”
陳海琳喜歡歐瑞蓮的文化。她所理解的oriflame就是optimist(樂觀積極) , radiant(光彩照人), innovation(創新), fun(有趣), leadership(領導力), achievement, motivation(動機), execution(執行)的集合體。歐瑞蓮要實現LOOK GREAT (光彩照人),MAKE MONEY(經濟收入), FUN(有趣)。
曾經有媒體采訪喬納恩·翰林在進軍中國時有沒有什么王牌,他不假思索地說:“有啊,我有hellen(陳海琳),別人沒有。”雖然是句玩笑,但是能從中感覺到他對陳海琳的無限信任。
喬納恩·翰林經常對陳海琳強調:“我們想在中國做大,但是一定要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如果是美國公司,董事會一般都會嚴格要求第一年利潤多少,股票上漲多少百分點,第二年持續。但是翰林不這樣,他們信任陳海琳,給她時間。他們堅信在中國只要基礎打堅實,以后就不怕業績下滑、也不會下滑。
陳海琳的辦公室里,翰林兄弟看到陳海琳把他們在斯德哥爾摩的合影擺在身后的工作臺上,他們說:“ now you have a founder back up you and back.(太好了,我們在您背后支持你)。”
“他們對我很好,甚至其他員工有時候旁觀他們和我說話,都覺得像是爺爺對孫女一樣照顧體貼和關懷。我也感激歐洲總部對中國人的信任。”
只有中國人才能讓企業在中國真正成功
放眼國內直銷市場,沒有哪個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總裁是中國本土人,而且是女性。歐瑞蓮是第一,陳海琳也是一個第一。因為他們彼此都專業,并且同樣尊重專業。
歐瑞蓮首席執行官馬博朗曾經說過:“你們找不到一個外國人比中國人更懂直銷,他們了解中國國情,有豐富經驗。”
陳海琳也堅信只有中國人才能讓企業在中國真正成功。“之前我做了20年美國企業,沒有一個企業真正信任本土人。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既然歐瑞蓮把責任交給我,相信我,我就應該爭這口氣把企業經營好。”陳海琳例舉了大閘蟹,中國人愛吃,外國人卻不愛吃,因為沒肉沒味道。“中國人一邊吃一邊還享受這個過程,同時還提取營養,老外上來一刀切開,用勺子挖。中國人和西方人看完全是兩個感覺。中國的直銷現狀就像一只大閘蟹。其實小小大閘蟹就能說明一個現實問題,所以我相信只有中國人才能把中國的事業做好。”
積累多年的經驗,陳海琳希望以個性化的中國式管理成就歐瑞蓮。她表示:“要少強調個人多強調企業。我可以為公司帶來自己的風格,但是我不能cover(覆蓋)掉一個瑞典公司的文化,應該是很好的承接,使之適合中國國情的思路,有效發揮。”歐瑞蓮的價值觀是凝聚、進取和激情,強調互相幫忙,是拼搏不認輸,這非常符合中國的特色。“我個人非常喜歡公司文化,我的責任是把公司好的文化結合我個人好的方面,最終融和在一起。我的目標就是把歐瑞蓮打造成無論是消費者、工作人員還是經銷商,當之無愧的第一選擇。
陳海琳是成就導向的領導者,因為她是從銷售做起的,習慣制定嚴格的人數和業績目標數字。問及近期的目標,陳海琳坦言:“我希望盡快讓公司的收支平衡,因為前期投資太多了。但是在這之前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品牌。當大眾對這個品牌沒有建立信任前,我的公司、產品、廣告都是幫助歐瑞蓮獲得信任,短期內未來年是建立品牌,讓大家了解偶瑞連的產品和公司,這是銷售業績以外的指標,我認為同樣重要,是未來銷售業績的保證。難度也大,市場上那么多品牌,要讓大家認可、了解、喜歡,真的不容易。”
建立品牌不是華而不實的口號,是要把握每個細節。而在公司創業的初始階段,陳海琳更是身兼執行總裁、市場總監、媒體總監和創意總監數職。比如有套美白產品Swedish white(瑞典美白),國外是沒有的。但是陳海琳看好中國市場,所有的外觀包裝完全是她自己設計的。現在這套產品拿到瑞典總部看,所有亞太地區的負責人都一致看好這套產品,都希望中國生產出來以后到他們地區銷售。“歐洲不需要美白,但是黃種人需要。公司有這樣的產品系列,但是沒有這樣的包裝。我就做了這個包裝。”
2006年5月歐瑞蓮在南京的首家形象店將開業。對于第一批的銷售人員,陳海琳希望按照公司追求的理念為標準招聘。
“現在好多人一窩蜂選新東家新產品,想要賺快錢,我會仔細篩選,招募符合公司企業文化精神的人,愿意和公司一起打拼一起成長的人。我們選拔好了以后會進行嚴格的培訓。市場上有好多業績其實非常出色的公司,培訓沒有跟上的話會令顧客很失望,我們不希望顧客發出類似‘這個產品怎么你們公司經銷商自己都說不清楚’的評價。我們注重分步驟的培訓,讓顧客得到應該提供的美容知識,讓經銷商隊伍有專業的訓練,內部雇員有企業家精神去營運公司。
享受做一個好leader的過程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孔雀型領導人和老虎型領導人。柳傳志是一半老虎一半孔雀。所以真正的大師都應該是調和的和諧體,對立的平衡,把完全沖突的力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變成一種和諧。
陳海琳就是不錯的例子,她找準了東西方融合點,擁有中國化的感性情感管理,又有西方化的直接和魄力。她的管理講究內外兼修。
對內,她說:“我們很有激情,因為是新公司,我們沒有包袱,我們的努力將凝結所有的成果。我們飽含激情,我們的產品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自然體驗,讓他們也感受到來自北歐的激情。”
對外,陳海琳則強調員工的激情:“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和挑戰,如果沒有激情團隊就無法帶來新的變革。我們大家是奔著同樣的夢想,一起工作,一起來創造的。這個夢想和來自消費者的支持將無限激發我們的熱情。”
陳海琳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新潮女人》,我認為新潮女人就應該女相男心。女相就應該尊重自己尊重對方好好打扮。中國有句老話,先進羅衣后進人,能夠光彩照人,其實就在邁向成功。英文里有一句話Good dress make you a good manage. 而在管理公司上作為一個女性管理者,我要做一個好的leader(領導),好的leader(領導)和一個manager(管理者)有很大區別,前者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比如為公司發展和利益,有時候必須做出不能讓每個人都歡迎的決定,并要對最終結果負責。這是一個好的leader要面對的壓力。”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來自瑞典的歐瑞蓮國際企業集團第一個遞交了直銷牌照申請,吹響了登陸中國市場的號角。而對與歐瑞蓮中國執行總裁陳海琳而言,則更希望借此開辟一個新的時代。用她對美麗事業的不懈追求、執著和熱情,續寫歐瑞蓮國際市場的輝煌與不敗。
早在16年前陳海琳就和中國直銷結緣,對這個特殊行業她可以說是了如指掌,現在她領航的是一艘剛剛成立的戰艦,盡管這艘戰艦在海外捷報頻傳。今天她要帶領這艘戰艦去尋找,尋找一個中西文化的融和點,尋找一個“天然第一選擇”的夢想……
誤打誤撞入對行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大多數人都屈服于現實生活,將夢想擱置在回憶的角落。陳海琳是夢想成真的幸運兒。我們無須妒忌她的好運。性格決定命運,因為她有著旁人或缺的個性——熱情、直接,勇往直前……這一切讓她在工作和生活中脫穎而出。
陳海琳大學學的是中文專業,畢業后憑借出眾的外表和過硬的學識進入了廣州當時的五星級賓館——花園酒店。“去酒店,我的想法很單純,第一不要荒廢我的英文,第二就是我的辦公桌上有一部獨立電話。”在花園酒店人事部管理2400多名員工的檔案就是陳海琳的第一份工作。隨后她被提升為總經理秘書,后來她又去了桂林的喜來登酒店。
兩年的酒店工作讓陳海琳感覺厭倦,不甘平淡的她毅然選擇離開。后來她看到一則廣告——“對于化妝品感興趣的女士都歡迎來面試銷售經理。”就是這個極具誘惑的廣告吸引了陳海琳的眼球。面試之后陳海琳了解到“銷售經理”是需要挨家挨戶去上門推銷,這是最初的直銷。90年代這種新興事物簡直是天方夜譚。陳海琳直截了當地說:“我不做。”人力資源主管驚詫于這個小女生的直接,覺得她背景性格都不錯,英文又那么好,非常難得不能錯過,于是馬上聯系總經理。雅芳當時的高層都是香港人、馬來西亞人,還沒有本地員工,陳海琳就非常幸運地成為雅芳在大陸第一個員工。
在雅芳工作期間陳海琳也嘗試做銷售,她從最低職位做起,美容顧問、發貨員、培訓。“從中我學會了一對一地賣產品。”陳海琳說,“那段時間我周六周日在家實習,邀請了很多叔叔阿姨來,聊天的過程中就能賣幾千塊。我非常喜歡和人打交道,別人都比較信任我,這對我最初的銷售也很有幫助。另外雅芳的第一張派接單,傳單‘美麗從雅芳小姐的拜訪開始’就用的是我的照片。”
陳海琳對直銷的認識和啟蒙完全來自雅芳,而且雅芳是單層次的,非常講究公司的員工去引導銷售。而不像很多多層次的直銷公司,主要靠直銷領導人自己引導業績。作為員工就是后方支持的角色。而且1990年雅芳沒有競爭對手,直銷業績蓬勃發展。陳海琳在兼職做銷售賺外快的同時也掌握了一線的銷售經驗。盡管誤打誤撞,但追究是入對行業,雅芳把陳海琳引進了直銷的世界,一個她真正喜歡的并愿意為之奮斗的全新世界。
驕傲的莎莉“帳戶”
陳海琳是雅芳的第一個內地雇員,雅芳的第一張形象卡片。她從秘書做到銷售領導人又是“為全球女人提供成長機會的”的成功例子。一帆風順的她本該欣喜異常,但是她卻感覺到來自周圍的層層壓抑。“因為我是從總經理辦公室出來的,以前是總經理的秘書。不管做得好不好別人都會有議論。我明明有能力,不想被別人這樣看待。所以我要離開,要尋找一個獨立發展的機會證明自己。”
隨后陳海琳去了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美商莎莉集團。美國莎莉當時的營業額是200億美金,1994年全球500強中排147名。莎莉公司擅長并購,集團當時經銷利潤率非常低。意識到直銷可能會帶來很好的發展空間,集團在日本收購了HOMECARE,并登陸中國莎莉決定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全新的直銷公司。
在陳海琳看來,莎莉的經歷是她最有成就、最難忘的過程。1997年26歲的陳海琳為了莎莉在中國開設了6家分公司,在不同城市平均2個月開一個分公司。她要負責所有的選址、招聘、培訓、裝修運營,并于當年達到公司定下的銷售指標,成為當時公司創業的典范,她的個人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發揮和磨練,實現了從銷售管理到全方位管理的成功轉變。
而正當事業健康起步的時候,1998年4月卻傳來政府“一刀切”的禁令。集團公司的全球股票價格是和各個區域經銷掛鉤的。中國市場的禁令會影響股票市值,波及股東利益。莎莉集團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莎莉也不是一個傳統的直銷公司,沒有直銷的精神。直銷是有行業共性的,比如loving(愛心)、caring(關懷)。莎莉是500強企業,財務導向明顯。直銷是人的事業,講究要管理好人的感情。只要控制好了感情,無論任何困境團隊都會跟著你,形成你的leader ship(領導力)。很遺憾這個公司沒有,我感覺特別失望。” 陳海琳說。
但是反過來莎莉給陳海琳最大的一堂課是她證明了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開創這個事業。據說比爾·蓋茨在公司面試高層員工的時候都會坐進去旁聽,在適當的時候發問:“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在一個倒閉過的或者遇到災難性危機的公司里工作過?”他認為一個管理者如果擁有危機意識的話,他就會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更好地管理公司。
莎莉退出中國市場,海外人員很快全部撤回美國。當時很多獵頭公司和直銷公司找陳海琳,其中有一個是雅芳前一任的銷售副總裁WENDY ALLEN,他許以很高的薪水以及其他的福利。但是陳海琳考慮更多的不是自己,而是一起朝夕相處、共同奮斗多年的下屬、伙伴。她說:“我走了以后,我這100多號人馬上面臨失業。他們今后怎么辦?我決定帶領大家堅持下來,帶頭把工資降下來,沒有開除一個人。”
一年后NU SKIN(如新)進軍中國市場,當時公司需要有三個條件:1000萬美金的投資,一個工廠,年銷售額有1000萬的團隊。前2項都實現了,惟獨第三個沒有,于是就并購了陳海琳公司,而陳海琳就成為NU SKIN的銷售副總裁。
陳海琳說:“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奮斗過程是我獲得很大的個人財富。同時我也收獲了非常可觀的感情帳戶。人和人之間是有一個感情帳戶的,你對不起對方就是取錢,幫助關懷對方就是儲蓄。我擁有一支信任我,支持我的團隊,團隊是我最堅強的后盾。這支團隊與我共同打拼了7、8年,合作非常默契,那些共同的經歷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
Oriflame 當感性邂逅信任
“我以前做培訓的時候,經常問學員有沒有考慮過未來職業生涯如何發展,今后做什么工作。因為我希望得到反饋,為今后的培訓準備。很意外,好多回復都是他們想做像陳海琳那樣的成功職業女性。他們中有好多都是剛畢業,思維模式還沒定形,好的引導將會成就他們。” 陳海琳說道,“我在來歐瑞蓮之前自己也考慮過,要不要自己創業,做咨詢公司。因為過去做過很多成功的培訓,我個人也喜歡教育,而且中國人口那么多,要發展就必須依靠教育。”
其實每一個轉折階段都是都需要慎重的選擇,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我非常感謝歐瑞蓮的創始人翰林兄弟,在通過經CEO面試之后,他們給了我另外一個深入溝通的機會。翰林邀請我去他斯德哥爾摩的島上度假。” 陳海琳說,“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面試這個職位,競爭的人有國外總裁,翰林完全有能力有資本聘請他們。”
在陳海琳非常小心地陳述完個人情況以后,70多歲的喬納恩·翰林回復說:“I think you have good experience and a good heart ,you are a good person ,I like you.”(你的背景很好,最主要的是你心地善良,你是一個好人,我很喜歡你)他稍做停頓接著說:“假如你愿意加入我們,我們就有責任好好照顧你。”
“我當時很激動,因為這我所追求的直銷企業的理想境界——給予每一個人愛心,溫柔體貼的照顧。我喜歡的這種直銷企業感覺。我認為一個企業就應該好好照顧員工,離開的人要盡量滿足,留下的盡量照顧,和公司一起成長。這是我比較理想化的經營理念,我相信在中國應該行得通。”
陳海琳喜歡歐瑞蓮的文化。她所理解的oriflame就是optimist(樂觀積極) , radiant(光彩照人), innovation(創新), fun(有趣), leadership(領導力), achievement, motivation(動機), execution(執行)的集合體。歐瑞蓮要實現LOOK GREAT (光彩照人),MAKE MONEY(經濟收入), FUN(有趣)。
曾經有媒體采訪喬納恩·翰林在進軍中國時有沒有什么王牌,他不假思索地說:“有啊,我有hellen(陳海琳),別人沒有。”雖然是句玩笑,但是能從中感覺到他對陳海琳的無限信任。
喬納恩·翰林經常對陳海琳強調:“我們想在中國做大,但是一定要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如果是美國公司,董事會一般都會嚴格要求第一年利潤多少,股票上漲多少百分點,第二年持續。但是翰林不這樣,他們信任陳海琳,給她時間。他們堅信在中國只要基礎打堅實,以后就不怕業績下滑、也不會下滑。
陳海琳的辦公室里,翰林兄弟看到陳海琳把他們在斯德哥爾摩的合影擺在身后的工作臺上,他們說:“ now you have a founder back up you and back.(太好了,我們在您背后支持你)。”
“他們對我很好,甚至其他員工有時候旁觀他們和我說話,都覺得像是爺爺對孫女一樣照顧體貼和關懷。我也感激歐洲總部對中國人的信任。”
只有中國人才能讓企業在中國真正成功
放眼國內直銷市場,沒有哪個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總裁是中國本土人,而且是女性。歐瑞蓮是第一,陳海琳也是一個第一。因為他們彼此都專業,并且同樣尊重專業。
歐瑞蓮首席執行官馬博朗曾經說過:“你們找不到一個外國人比中國人更懂直銷,他們了解中國國情,有豐富經驗。”
陳海琳也堅信只有中國人才能讓企業在中國真正成功。“之前我做了20年美國企業,沒有一個企業真正信任本土人。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既然歐瑞蓮把責任交給我,相信我,我就應該爭這口氣把企業經營好。”陳海琳例舉了大閘蟹,中國人愛吃,外國人卻不愛吃,因為沒肉沒味道。“中國人一邊吃一邊還享受這個過程,同時還提取營養,老外上來一刀切開,用勺子挖。中國人和西方人看完全是兩個感覺。中國的直銷現狀就像一只大閘蟹。其實小小大閘蟹就能說明一個現實問題,所以我相信只有中國人才能把中國的事業做好。”
積累多年的經驗,陳海琳希望以個性化的中國式管理成就歐瑞蓮。她表示:“要少強調個人多強調企業。我可以為公司帶來自己的風格,但是我不能cover(覆蓋)掉一個瑞典公司的文化,應該是很好的承接,使之適合中國國情的思路,有效發揮。”歐瑞蓮的價值觀是凝聚、進取和激情,強調互相幫忙,是拼搏不認輸,這非常符合中國的特色。“我個人非常喜歡公司文化,我的責任是把公司好的文化結合我個人好的方面,最終融和在一起。我的目標就是把歐瑞蓮打造成無論是消費者、工作人員還是經銷商,當之無愧的第一選擇。
陳海琳是成就導向的領導者,因為她是從銷售做起的,習慣制定嚴格的人數和業績目標數字。問及近期的目標,陳海琳坦言:“我希望盡快讓公司的收支平衡,因為前期投資太多了。但是在這之前最重要的目的是建立品牌。當大眾對這個品牌沒有建立信任前,我的公司、產品、廣告都是幫助歐瑞蓮獲得信任,短期內未來年是建立品牌,讓大家了解偶瑞連的產品和公司,這是銷售業績以外的指標,我認為同樣重要,是未來銷售業績的保證。難度也大,市場上那么多品牌,要讓大家認可、了解、喜歡,真的不容易。”
建立品牌不是華而不實的口號,是要把握每個細節。而在公司創業的初始階段,陳海琳更是身兼執行總裁、市場總監、媒體總監和創意總監數職。比如有套美白產品Swedish white(瑞典美白),國外是沒有的。但是陳海琳看好中國市場,所有的外觀包裝完全是她自己設計的。現在這套產品拿到瑞典總部看,所有亞太地區的負責人都一致看好這套產品,都希望中國生產出來以后到他們地區銷售。“歐洲不需要美白,但是黃種人需要。公司有這樣的產品系列,但是沒有這樣的包裝。我就做了這個包裝。”
2006年5月歐瑞蓮在南京的首家形象店將開業。對于第一批的銷售人員,陳海琳希望按照公司追求的理念為標準招聘。
“現在好多人一窩蜂選新東家新產品,想要賺快錢,我會仔細篩選,招募符合公司企業文化精神的人,愿意和公司一起打拼一起成長的人。我們選拔好了以后會進行嚴格的培訓。市場上有好多業績其實非常出色的公司,培訓沒有跟上的話會令顧客很失望,我們不希望顧客發出類似‘這個產品怎么你們公司經銷商自己都說不清楚’的評價。我們注重分步驟的培訓,讓顧客得到應該提供的美容知識,讓經銷商隊伍有專業的訓練,內部雇員有企業家精神去營運公司。
享受做一個好leader的過程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比喻:孔雀型領導人和老虎型領導人。柳傳志是一半老虎一半孔雀。所以真正的大師都應該是調和的和諧體,對立的平衡,把完全沖突的力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變成一種和諧。
陳海琳就是不錯的例子,她找準了東西方融合點,擁有中國化的感性情感管理,又有西方化的直接和魄力。她的管理講究內外兼修。
對內,她說:“我們很有激情,因為是新公司,我們沒有包袱,我們的努力將凝結所有的成果。我們飽含激情,我們的產品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自然體驗,讓他們也感受到來自北歐的激情。”
對外,陳海琳則強調員工的激情:“我們面對各種各樣的競爭和挑戰,如果沒有激情團隊就無法帶來新的變革。我們大家是奔著同樣的夢想,一起工作,一起來創造的。這個夢想和來自消費者的支持將無限激發我們的熱情。”
陳海琳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新潮女人》,我認為新潮女人就應該女相男心。女相就應該尊重自己尊重對方好好打扮。中國有句老話,先進羅衣后進人,能夠光彩照人,其實就在邁向成功。英文里有一句話Good dress make you a good manage. 而在管理公司上作為一個女性管理者,我要做一個好的leader(領導),好的leader(領導)和一個manager(管理者)有很大區別,前者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比如為公司發展和利益,有時候必須做出不能讓每個人都歡迎的決定,并要對最終結果負責。這是一個好的leader要面對的壓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