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2.0趨勢是行業發展的規律
發布: 2006-10-31 00:00:00 作者: 天問 來源:

1,你是如何看待目前已拿牌和未拿牌的直銷企業的?
很大程度上,拿牌與未拿牌問題正在業界形成一個新的共識:拿牌未必就是金字招牌,不拿牌未必就不能生存。珍奧事件以及雅芳的不被業界認可,人們清晰地看到牌照不過是一個新的緊箍咒。我們把直銷企業的老板比作孫猴子話,可以講如果孫猴子不是五行山下壓著,我想他未必愿意西天取經得什么正果,在花果山偏安享受生活未必不是他的快樂。
2,中國的內外資直銷企業通過幾次轉型后,法人的多層次制度正在興起,也出現了重估牌照的價值等言論,你認為現在中國的直銷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今后其發展情況如何?
法人的多層次制度不是因為中國法規而帶來的創新,事實上海外早已經有了特許經營的法人進行多層次運作。而以法人體制進行所謂店推店的,在內地其實也早有克緹、仙妮蕾德在運作,事實上運作也比較相對成功,這也是他們似乎不那么在意目前這個牌照問題。事實上法人的多層次不屬于直傳銷,政府的直銷法規也就完全失去了制訂意義。
關于重估牌照意義的言論,可能源于我前一段有篇博客里引用的尼采的"重估一切價值"。我前兩天寫的博客又說了句不客氣的話是:中國政府似乎很多時間是管不好一件事情時,就讓這件事情"拖而不決"或者是"決如不決"。事實目前政府的監管已經導致直銷牌照正在貶值和失去應有的準入意義。
如果安利、完美、康寶萊們不拿牌,政府定義的直銷,將不再是全球經濟一體環境下,世界直銷聯盟倡導下的直銷,這只能是政府不作為導致的結果而不是世界直銷聯盟與安利完美們的錯。其實中國直銷目前已經走入了一個具有黑色幽默狀態,會發展,但又遑論發展?
3,我也注意到你曾談到,直銷也許正在走向著一個空前的直"消"時代。這個"消",一是指消失,一是指消費。這如何具體理解?你說未來外資三大直"消"企業是優莎納、美樂家、E科士威,為什么?
所謂"消"的第一重含義指"消費":基于直接消費,消費獲利,消費商,消費資本等全新理念的誕生,與直銷商既是銷售商又是消費商的原理完美結合,逐漸形成的新的商業模式潮流……這方向在海外有暢銷書比爾·奎恩著的《生產消費者力量》,國內有著名經濟學家陳瑜提出的"消費資本化"理論,甚至有人贊譽這一理論是"馬列主義者打開新世界的鑰匙",足見其明顯得到海內外學術界認可,是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被列為新經濟時期的一大經濟現象。從而也正面論證了直銷基因的先進生產力特征。
第二重含義則是指"消失":即消失,融合,消亡之意。所謂消失,是指直銷模式所特有的市場倍增模型,由于其符合生產力規律的合理內核,正在被其他各種優秀的營銷模式借鑒和應用,從而形成融合、派生出更多的復合形態的新營銷形態,而直銷模式本身卻正在模糊化、泛化,而不是作為一種單獨的行銷模式存在;提到優莎納、美樂家、E科士威三家企業為代表,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都是以消費導向為主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銷售導向為主的直銷企業,而且他們都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4,你的直銷2.0理論應該是在直銷1.0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吧,是不是在玩概念?它們的定義分別是什么?你能具體說說直銷1.0企業的終端競爭哲學和直銷2.0企業的高速興起與滲透嗎?(限于篇幅,未答)
確切地說,直銷2.0不是在直銷1.0基礎上提出來的,相反是直銷2.0的典型階段性規律特征的出現,才使我有了這樣一個2.0與1.0的劃分。這正如互聯網2.0的出現才使人們分解出1.0與2.0之間的區別。看一個概念的提出是不是玩概念,在于看客觀事實基礎有沒有可總結的依據,在這里我不作過多解釋。但有一點我要表明,我對這兩個概念的定義是具備實驗性的,因此界定的準確性以及其內涵需要更多業界研究人士來研究探討。
早在2003年時,我即開始研究全世界范圍內的直銷企業發展成長的歷史及其表現特征,最后總結出直銷企業成長三大波的階段性特征,也總結出了直銷企業分配制度的三大波特征。簡要的說,就是是"銷售導向-推薦導向-消費導向"三大波。而與之相伴的,是上世界末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更全新的改變直銷模式。消費導向的直銷企業及經銷商文化誕生于上世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但僅僅是消費導向,還代表不了生產力先進特征,正是互聯網的嫁接,解決了消費導向的重要的物流、現金流、信息流問題。
對于他們的定義,我是這樣描述的:我們對于2.0版的直銷的定義是,以互聯網的E化直銷為核心運營理念在此基礎延伸出來的各類"三網(天網、地網、人網,即互聯網、店網、人網)""三流(信息流、現金流、物流)"合一的直銷模式他們聲稱自己是"電子商務"型直銷、"特許經營"型直銷、"超市貼牌"式直銷、……。相對而言定義直銷1.0范疇,則是指傳統式直銷運作模式下的企業內容涵蓋經典的純人員倍增與雇傭推銷員式、單多層式、門到門式、訪問式、會議式直銷……
這里我們參考的是,互聯網其實也經歷了兩個階段,即WEB1.0和WEB2.0兩個時代。這兩個時代最大的區別在于2.0是個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權的,而這些特征正與直銷商直銷文化尋求的自主、自由、個性化完整相符,而WEB2.0中諸如SNS倍增原理的運用,更是直銷的網絡原理高度一致。直銷2.0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所總結的直銷發展規律的第三波中的"消費導向"加上了互聯網WEB2.0這個騰飛的翅膀。
5,那符合直銷2.0趨勢的幾個標準是什么,僅是如你所說的"直消"、"E化"、"終端"嗎?為什么說直銷2.0哲學就是"跳出直銷看直銷"?是不是對于直銷2.0企業的哲學與直銷2.0經銷商的哲學又不一樣?
直銷2.0的標準其實在我界定的定義中已經看得出來,他首先要符合"直消"、"E化"、"終端"六字趨勢,而更要有完善的"三網"、"三流"的運作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講,舉例如安利與捷星,如新與大行星,則是典型的1.0與2.0的區別。
所謂"跳出直銷看直銷"的哲學,甚至很大程度上源于直銷1.0企業及其經銷商表現出來的信息封閉與價值迷失,而互聯網改變了這一切,這正好給到新誕生的2.0企業們一個建立在全新的信息對稱甚至是過;A的生存方式,這個生存方式也就要求了其企業經營者與經銷商們都要打破原有很多常規來看待直銷模式,看到直"消"的發展規律。
至于說直銷2.0企業與直銷2.0經銷商的哲學,甚至原理一致,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因此,在這里我們根據國情作了如下分解――與跳出直銷看直銷我們對于直銷2.0企業的哲學是:以直銷六字趨勢規律為導向,把握直銷法規精神,以傳統營銷模式為形,以直銷原理為神,建立中國特色的直銷模式。
我們對于直銷2.0經銷商的哲學是:選擇直銷的創業平臺,不要再在信息封閉(上線與系統的偏執自閉狀態)與過剩的狀態(大量浮燥與垃圾信息的誤導)下盲目決策;而跳出直銷業本身,建立行業資訊的恰當的對稱度,去準確決策與投資創業的方向……
6,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直銷2.0的重心在哪里?如何理解你說的"以直銷1.0的形,走直銷2.0的神"?估計一個企業這樣"修成正果"需要多長時間?
直銷2.0的重心或者說核心,根本點其實就在于直銷企業與經銷商的E化。"以直銷1.0的形,走直銷2.0的神"記得我是在北大講課時針對拿牌企業和非拿牌企業的突圍而言的。原因是部分以E化為重要特征的直銷2.0企業,往往忽視了如同直銷1.0企業的踏實穩健,過于依賴互聯網,變成了空中樓閣、網上傳銷、非法偷渡。因此無論是否拿牌企業,未來要想在中國市場有所成功的企業,必須重視做到象直銷1.0時代的老式直銷模式一樣,投資做好實體且高度約束好經銷商,做到讓政府放心。而與之同時,那些已經老化,落后化的直銷1.0范疇的企業,必須盡快E化,建立三網、三流,并改革、改進分配機制,以符合消費導向的趨勢,才能在新的時代走向新的高度。
7,你認為直銷E化與電子商務是一回事嗎?有人認為,直銷管理的E化是企業的信息化和管理上的改進,而直銷銷售方式上的E化,則是"人對人"這種直銷方式的完全變革。直銷E化的"藍海",主要是指的后者。你如何看待直銷E化這種趨勢?
直銷E化更多的是側重于直銷為主體的角度而論,也可以說是從直銷1.0概念角度向直銷2.0發展的角度的一個說法。電子商務范疇則大得多,它并不是限于直銷。一開始就誕生定位于直銷2.0的直銷企業,甚至根本就沒有E化一說,因為它建立之初可能就是個電子商務企業,比如雷克瑟絲。
對于認為直銷管理和銷售方式的E化,在我看來只是直銷E化很小的一塊,直銷E化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來的。而所謂直銷E化的藍海,如果單純指人對人的銷售方式的E化,未免有失偏頗。要知道,藍海概念的提出者指的藍海是藍海戰略,是戰略高度的東西,不是什么囿于一隅的方式問題。
8,從某種意義上說,直銷E化這種方式能夠幫助企業突破目前"區域直銷"的限制,能讓企業真正降低銷售成本,也能很好地解決直銷企業未被允許直銷的產品的銷售,你認為呢?進行電子商務了的企業,如何處理E化方式與面對面的直銷方式的沖突?你了解的有沒有這方面的企業案例?
直銷E化不是僅僅用來跨區域挑戰國家政策的,而是企業更生的戰略問題,如果直銷企業定位于此,未免導向偏失。
直銷企業的E化與面對面直銷有沖突嗎?我不認為,有此觀點的人可能是把自己還停留在買一支十塊錢的牙膏,打三十塊的車送貨的運作模式上吧?!如果你能夠了解到今日之經銷商運作系統也正在全面E化,你就不會有這個疑問了。
當然你所提到的這個沖突,倒真是有企業碰到過。那就是海外雅芳在全面E化后,遭到了雅芳小姐們的強烈抗議與抵制。但那個問題不是經銷商的問題,而是企業妄圖以電子商務取代經銷商而侵犯經銷商利益的問題。試想,如果企業E化,而經銷商有更好的配套物流、信息流、現金流服務,經銷商的面對面直銷方式有沖突么?答案是沒有,反而效率更高。安利在北美的捷星的高速發展就是另一個反證。
9,直銷E化的內涵與直銷2.0的概念有多大關系?當今,復合電子商務時代已經 來臨,如何看待直銷企業和準直銷企業在未來營銷方式上的變革非常重要,你相信直銷2.0趨勢是我國直銷行業今后發展的一個規律嗎?物流等方面好操作嗎?(此問似乎非同主題,未答。
如前所述,直銷E化的內涵,只是直銷企業與時俱進的一種戰略表現形式,也只是我定義的直銷2.0范疇的三大特征之一。
電子商務與直銷的完美結合,其實源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合理內核――倍增網絡。對于未來趨勢的把握,我們只能說提出總結經濟,提出概念,預測規律,引導趨勢。對于未來,我們有信心直銷模式會跳出和跨越目前所有的政策、國情障礙,走出經濟規律自己的路子。
很大程度上,拿牌與未拿牌問題正在業界形成一個新的共識:拿牌未必就是金字招牌,不拿牌未必就不能生存。珍奧事件以及雅芳的不被業界認可,人們清晰地看到牌照不過是一個新的緊箍咒。我們把直銷企業的老板比作孫猴子話,可以講如果孫猴子不是五行山下壓著,我想他未必愿意西天取經得什么正果,在花果山偏安享受生活未必不是他的快樂。
2,中國的內外資直銷企業通過幾次轉型后,法人的多層次制度正在興起,也出現了重估牌照的價值等言論,你認為現在中國的直銷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今后其發展情況如何?
法人的多層次制度不是因為中國法規而帶來的創新,事實上海外早已經有了特許經營的法人進行多層次運作。而以法人體制進行所謂店推店的,在內地其實也早有克緹、仙妮蕾德在運作,事實上運作也比較相對成功,這也是他們似乎不那么在意目前這個牌照問題。事實上法人的多層次不屬于直傳銷,政府的直銷法規也就完全失去了制訂意義。
關于重估牌照意義的言論,可能源于我前一段有篇博客里引用的尼采的"重估一切價值"。我前兩天寫的博客又說了句不客氣的話是:中國政府似乎很多時間是管不好一件事情時,就讓這件事情"拖而不決"或者是"決如不決"。事實目前政府的監管已經導致直銷牌照正在貶值和失去應有的準入意義。
如果安利、完美、康寶萊們不拿牌,政府定義的直銷,將不再是全球經濟一體環境下,世界直銷聯盟倡導下的直銷,這只能是政府不作為導致的結果而不是世界直銷聯盟與安利完美們的錯。其實中國直銷目前已經走入了一個具有黑色幽默狀態,會發展,但又遑論發展?
3,我也注意到你曾談到,直銷也許正在走向著一個空前的直"消"時代。這個"消",一是指消失,一是指消費。這如何具體理解?你說未來外資三大直"消"企業是優莎納、美樂家、E科士威,為什么?
所謂"消"的第一重含義指"消費":基于直接消費,消費獲利,消費商,消費資本等全新理念的誕生,與直銷商既是銷售商又是消費商的原理完美結合,逐漸形成的新的商業模式潮流……這方向在海外有暢銷書比爾·奎恩著的《生產消費者力量》,國內有著名經濟學家陳瑜提出的"消費資本化"理論,甚至有人贊譽這一理論是"馬列主義者打開新世界的鑰匙",足見其明顯得到海內外學術界認可,是符合生產力發展規律,被列為新經濟時期的一大經濟現象。從而也正面論證了直銷基因的先進生產力特征。
第二重含義則是指"消失":即消失,融合,消亡之意。所謂消失,是指直銷模式所特有的市場倍增模型,由于其符合生產力規律的合理內核,正在被其他各種優秀的營銷模式借鑒和應用,從而形成融合、派生出更多的復合形態的新營銷形態,而直銷模式本身卻正在模糊化、泛化,而不是作為一種單獨的行銷模式存在;提到優莎納、美樂家、E科士威三家企業為代表,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都是以消費導向為主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銷售導向為主的直銷企業,而且他們都是典型的成功案例。
4,你的直銷2.0理論應該是在直銷1.0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吧,是不是在玩概念?它們的定義分別是什么?你能具體說說直銷1.0企業的終端競爭哲學和直銷2.0企業的高速興起與滲透嗎?(限于篇幅,未答)
確切地說,直銷2.0不是在直銷1.0基礎上提出來的,相反是直銷2.0的典型階段性規律特征的出現,才使我有了這樣一個2.0與1.0的劃分。這正如互聯網2.0的出現才使人們分解出1.0與2.0之間的區別。看一個概念的提出是不是玩概念,在于看客觀事實基礎有沒有可總結的依據,在這里我不作過多解釋。但有一點我要表明,我對這兩個概念的定義是具備實驗性的,因此界定的準確性以及其內涵需要更多業界研究人士來研究探討。
早在2003年時,我即開始研究全世界范圍內的直銷企業發展成長的歷史及其表現特征,最后總結出直銷企業成長三大波的階段性特征,也總結出了直銷企業分配制度的三大波特征。簡要的說,就是是"銷售導向-推薦導向-消費導向"三大波。而與之相伴的,是上世界末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更全新的改變直銷模式。消費導向的直銷企業及經銷商文化誕生于上世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但僅僅是消費導向,還代表不了生產力先進特征,正是互聯網的嫁接,解決了消費導向的重要的物流、現金流、信息流問題。
對于他們的定義,我是這樣描述的:我們對于2.0版的直銷的定義是,以互聯網的E化直銷為核心運營理念在此基礎延伸出來的各類"三網(天網、地網、人網,即互聯網、店網、人網)""三流(信息流、現金流、物流)"合一的直銷模式他們聲稱自己是"電子商務"型直銷、"特許經營"型直銷、"超市貼牌"式直銷、……。相對而言定義直銷1.0范疇,則是指傳統式直銷運作模式下的企業內容涵蓋經典的純人員倍增與雇傭推銷員式、單多層式、門到門式、訪問式、會議式直銷……
這里我們參考的是,互聯網其實也經歷了兩個階段,即WEB1.0和WEB2.0兩個時代。這兩個時代最大的區別在于2.0是個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權的,而這些特征正與直銷商直銷文化尋求的自主、自由、個性化完整相符,而WEB2.0中諸如SNS倍增原理的運用,更是直銷的網絡原理高度一致。直銷2.0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所總結的直銷發展規律的第三波中的"消費導向"加上了互聯網WEB2.0這個騰飛的翅膀。
5,那符合直銷2.0趨勢的幾個標準是什么,僅是如你所說的"直消"、"E化"、"終端"嗎?為什么說直銷2.0哲學就是"跳出直銷看直銷"?是不是對于直銷2.0企業的哲學與直銷2.0經銷商的哲學又不一樣?
直銷2.0的標準其實在我界定的定義中已經看得出來,他首先要符合"直消"、"E化"、"終端"六字趨勢,而更要有完善的"三網"、"三流"的運作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講,舉例如安利與捷星,如新與大行星,則是典型的1.0與2.0的區別。
所謂"跳出直銷看直銷"的哲學,甚至很大程度上源于直銷1.0企業及其經銷商表現出來的信息封閉與價值迷失,而互聯網改變了這一切,這正好給到新誕生的2.0企業們一個建立在全新的信息對稱甚至是過;A的生存方式,這個生存方式也就要求了其企業經營者與經銷商們都要打破原有很多常規來看待直銷模式,看到直"消"的發展規律。
至于說直銷2.0企業與直銷2.0經銷商的哲學,甚至原理一致,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因此,在這里我們根據國情作了如下分解――與跳出直銷看直銷我們對于直銷2.0企業的哲學是:以直銷六字趨勢規律為導向,把握直銷法規精神,以傳統營銷模式為形,以直銷原理為神,建立中國特色的直銷模式。
我們對于直銷2.0經銷商的哲學是:選擇直銷的創業平臺,不要再在信息封閉(上線與系統的偏執自閉狀態)與過剩的狀態(大量浮燥與垃圾信息的誤導)下盲目決策;而跳出直銷業本身,建立行業資訊的恰當的對稱度,去準確決策與投資創業的方向……
6,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直銷2.0的重心在哪里?如何理解你說的"以直銷1.0的形,走直銷2.0的神"?估計一個企業這樣"修成正果"需要多長時間?
直銷2.0的重心或者說核心,根本點其實就在于直銷企業與經銷商的E化。"以直銷1.0的形,走直銷2.0的神"記得我是在北大講課時針對拿牌企業和非拿牌企業的突圍而言的。原因是部分以E化為重要特征的直銷2.0企業,往往忽視了如同直銷1.0企業的踏實穩健,過于依賴互聯網,變成了空中樓閣、網上傳銷、非法偷渡。因此無論是否拿牌企業,未來要想在中國市場有所成功的企業,必須重視做到象直銷1.0時代的老式直銷模式一樣,投資做好實體且高度約束好經銷商,做到讓政府放心。而與之同時,那些已經老化,落后化的直銷1.0范疇的企業,必須盡快E化,建立三網、三流,并改革、改進分配機制,以符合消費導向的趨勢,才能在新的時代走向新的高度。
7,你認為直銷E化與電子商務是一回事嗎?有人認為,直銷管理的E化是企業的信息化和管理上的改進,而直銷銷售方式上的E化,則是"人對人"這種直銷方式的完全變革。直銷E化的"藍海",主要是指的后者。你如何看待直銷E化這種趨勢?
直銷E化更多的是側重于直銷為主體的角度而論,也可以說是從直銷1.0概念角度向直銷2.0發展的角度的一個說法。電子商務范疇則大得多,它并不是限于直銷。一開始就誕生定位于直銷2.0的直銷企業,甚至根本就沒有E化一說,因為它建立之初可能就是個電子商務企業,比如雷克瑟絲。
對于認為直銷管理和銷售方式的E化,在我看來只是直銷E化很小的一塊,直銷E化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來的。而所謂直銷E化的藍海,如果單純指人對人的銷售方式的E化,未免有失偏頗。要知道,藍海概念的提出者指的藍海是藍海戰略,是戰略高度的東西,不是什么囿于一隅的方式問題。
8,從某種意義上說,直銷E化這種方式能夠幫助企業突破目前"區域直銷"的限制,能讓企業真正降低銷售成本,也能很好地解決直銷企業未被允許直銷的產品的銷售,你認為呢?進行電子商務了的企業,如何處理E化方式與面對面的直銷方式的沖突?你了解的有沒有這方面的企業案例?
直銷E化不是僅僅用來跨區域挑戰國家政策的,而是企業更生的戰略問題,如果直銷企業定位于此,未免導向偏失。
直銷企業的E化與面對面直銷有沖突嗎?我不認為,有此觀點的人可能是把自己還停留在買一支十塊錢的牙膏,打三十塊的車送貨的運作模式上吧?!如果你能夠了解到今日之經銷商運作系統也正在全面E化,你就不會有這個疑問了。
當然你所提到的這個沖突,倒真是有企業碰到過。那就是海外雅芳在全面E化后,遭到了雅芳小姐們的強烈抗議與抵制。但那個問題不是經銷商的問題,而是企業妄圖以電子商務取代經銷商而侵犯經銷商利益的問題。試想,如果企業E化,而經銷商有更好的配套物流、信息流、現金流服務,經銷商的面對面直銷方式有沖突么?答案是沒有,反而效率更高。安利在北美的捷星的高速發展就是另一個反證。
9,直銷E化的內涵與直銷2.0的概念有多大關系?當今,復合電子商務時代已經 來臨,如何看待直銷企業和準直銷企業在未來營銷方式上的變革非常重要,你相信直銷2.0趨勢是我國直銷行業今后發展的一個規律嗎?物流等方面好操作嗎?(此問似乎非同主題,未答。
如前所述,直銷E化的內涵,只是直銷企業與時俱進的一種戰略表現形式,也只是我定義的直銷2.0范疇的三大特征之一。
電子商務與直銷的完美結合,其實源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合理內核――倍增網絡。對于未來趨勢的把握,我們只能說提出總結經濟,提出概念,預測規律,引導趨勢。對于未來,我們有信心直銷模式會跳出和跨越目前所有的政策、國情障礙,走出經濟規律自己的路子。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