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直銷協會扮演穩定市場角色
發布: 2006-11-01 00:00:00 作者: 陳得發 來源:

中國臺灣的直銷市場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因為一開始就有非法的傳銷公司帶來拉人頭斂財的弊端,并且當時沒有相關法律來規范,造成很大的社會風波,也讓一般社會大眾將直銷視為老鼠會,極為排斥。80年代初期,美商安利公司、雅芳公司陸續進到臺灣。雖然都是正派經營的公司,但是因為直銷已失去社會大眾的信任,使他們做得非常辛苦。
幾家正派經營的直銷公司覺得直銷公司各自為陣,很難取得社會大眾的認同。他們意識到,有必要讓大家團結起來,發揮團體的力量,向政府單位、社會各界發出聲音,爭取得到大家的認同。因此,在1986年,由德高望重的臺灣英文雜志社董事長陳嘉男先生出面,召集美商安利公司、美商雅芳公司、松鶴公司、統健公司、美商玫琳凱公司等正派經營的直銷公司籌組直銷協會。但是因為當時直銷仍不被認同,無法登記成正式的直銷產業協會,所以只能先成立“直銷聯誼會”,讓大家有一個溝通協調的平臺,并且向世界直銷聯盟申請成為第30個會員。陳嘉男先生不僅出錢出力,還帶領六家直銷公司的高階主管四處奔走,終于在1990年12月獲準成立了臺灣直銷協會。
協會開啟中國臺灣的直銷學術研究
臺灣直銷協會成立之后,陳嘉男先生擔任首任理事長,有感于直銷雖然是一種營銷通路,但是因為一開始就被非法的傳銷公司壞了形象,導致一般社會大眾都以“老鼠會”看待,必須想辦法讓大家對直銷有正確的認識,直銷才有可能正常發展。因此,他個人捐出300萬元臺幣給直銷協會作為學術研究基金,每年征選一位教授進行直銷的相關研究,并在直銷協會年會上發表研究成果,開啟學術界研究直銷的先河。而在此之前,臺灣學術界沒有任何教授從事直銷的學術研究。
入會的審核程序
臺灣直銷協會因為是世界直銷聯盟的會員,必須遵守世界直銷聯盟的規定。第一項就是對于會員公司的選擇,為了確保協會的會員公司都是正派經營的,所以要有一段觀察期;也就是說一家新成立的直銷公司必須實際運作至少一年以上,沒有不良紀錄,才有資格申請加入直銷協會。
當一家直銷公司提出申請入會的時候,他必須將公司的產品信息、獎金制度、公司成員的背景數據以及公司的運作模式等書面數據送給直銷協會的會籍委員會,會籍委員會若從書面資料上發現有疑義的地方,會要求申請者提出說明或補充資料。基本上,如果直銷協會認為公司高階主管兼具直銷商身份容易產生直銷商間的不公平競爭的話,是不會接受其申請入會的。
書面審查沒有問題的話,會籍委員會還要安排前往公司做現場訪視,與公司主管、員工、直銷商面談,回來之后再決定是否向協會推薦讓這家公司入會。
會籍委員會推薦申請公司入會之后,還要邀請申請公司高階主管到直銷協會的理監事會做簡報,簡報之后再由理監事討論是否同意該公司入會。
由于申請的程序非常嚴謹,而且早期為了避免引入不法公司,各道審查步驟都采取高標準,所以獲準加入協會的直銷公司為數不多,有很長一段時間,直銷協會的會員公司不到20家,大約只有不到一成的直銷公司成為直銷協會的會員。進入21世紀之后,大家覺得雖然直銷協會的會員公司都很正派,但是還有更多正派經營的直銷公司沒有加入直銷協會,難免產生遺珠之憾,因此改變過去的作風,積極邀請名聲不錯的直銷公司來申請加入直銷協會,在幾年之內會員公司家數成長到35家。
直銷協會扮演穩定市場的角色
臺灣直銷協會擔當直銷業的代表,積極和當地政府主管機關交流,提供法令執行或修改的建議,還積極為直銷商爭取權益。
當稅捐單位準備對直銷商的獎金和購貨金額征稅的時候,直銷協會派代表向相關主管單位說明。有很多直銷商購買產品是供自己或家人使用,并沒有銷售行為,政府不應該對直銷商購買自己使用的產品征收營利所得稅。經過不斷的說明并據理力爭,終于獲得財政部門同意每位直銷商一年有50000臺幣的購貨免收營利所得稅。
當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要修訂多層次傳銷管理辦法的時候,也會邀請協會代表前去開會交換意見,以作為修法的參考。每三年召開一次的世界直銷聯盟大會,臺灣直銷協會都會邀請當地公平交易委員會主管直銷的官員一起前去參加,加深他們對直銷正派經營舉世皆然的印象。
世界直銷聯盟要求各直銷協會要根據世界直銷聯盟公布的“商德約法”,以本國語言訂定自己的商德約法,并要求直銷協會會員公司及其直銷商遵守。商德約法的基本精神是,直銷公司彼此之間要公平競爭,不得惡意中傷或以不公平的方式比較自己公司和競爭對手的產品、獎金制度、研發能力等事項,也不能惡意挖角;對于消費者要誠實的介紹公司的產品、獎金制度,不可以有欺騙、隱瞞或誤導的行為,不可以強迫推銷、要求囤貨,而且要接受退貨。為了落實商德約法,直銷協會要聘請社會上的公正賢達人士擔任商德約法督導人,負責督導協會會員公司及其直銷商嚴格遵守商德約法,若有人檢舉某家公司或其直銷商違反商德約法,商德約法督導人必須展開約談、調查,若查明證據確鑿,商德約法督導人可以判決處罰方式,從要求違犯者向受害一方道歉、歸還貨款并保證永不再犯,一直到最重的開除會籍。
協會長期資助直銷各界
中國臺灣直銷協會除了創會會長捐了300萬元臺幣作為直銷學術研究基金之外,中山大學直銷學術研發中心在1998年成立的時候,向直銷協會爭取財務上的支持時,當時的理事長,臺灣如新公司總裁周由賢先生認為,有權威大學愿意成立研究中心來推動直銷的學術研究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事,也和創會會長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經過理事會同意,每年補助新臺幣60萬元供直銷學術研發中心作為推動直銷學術活動的經費,“第三屆直銷學術研討會”也因此恢復舉行。
直銷學術研發中心還向直銷業募款,也獲得包括直銷協會會員公司在內的許多直銷公司響應,每年都捐款給直銷學術研發中心。在獲得各方資金贊助的情況下,直銷學術研討會得以每年舉辦,還設立“年度直銷學術論文獎”,頒發給每年投稿的直銷學術論文被評為最優等者。
由于每年定期舉辦直銷學術研討會,漸漸激起部分學者、教授研究直銷的興趣,直銷學術研究的質量日益提升;更于2004年和2005年把“第九屆直銷學術研討會”和“第十屆直銷學術研討會”移到大陸北京、上海去辦,讓大陸直銷界和學術界驚艷臺灣直銷學術研究水平之高深。
2005年12月中國臺灣成立了“中華直銷管理學會”,集合直銷界和學術界的人才,共同來推動直銷的學術活動,直銷協會也給予極大的支持,除了很多家直銷公司加入為團體會員之外,直銷協會還捐贈100萬元臺幣作為直銷管理學會的會務基金。
從2001年開始直銷學術研發中心發起“直銷業聯合公益活動”,號召直銷公司和直銷商一起來做公益,義賣愛心T恤、贊助布農族原住民的文化發展、植樹保護地球生態、捐助罕見疾病篩檢疫苗、罕見疾病獎學金、慰問育幼院、舉辦愛心路跑、園游會捐助阿甘精神發展協會、成長文教基金會等幫助弱勢團體的活動,也進行海灘凈灘活動。這些聯合公益活動直銷協會都給予極大的幫助,鼓勵會員公司來一起參與,從此成為一年一度的盛事,很多弱勢團體都感受到直銷人的愛心,直銷的形象也提升不少。
由于直銷協會的宗旨和努力,讓原本名聲不佳的直銷產業逐漸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非法的直銷公司在直銷協會的檢舉、抵制之下逐漸失去存活的空間,直銷的學術研究在直銷協會的支持、贊助之下日益蓬勃發展,政府主管機關有直銷協會作為產業代表,在政令倡導、市場秩序的維護上更加得心應手,我們可以說直銷協會扮演穩定直銷市場的角色,而且非常成功。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