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規”中的直銷行業
發布: 2006-11-01 00:00:00 作者: 戴穎 來源:

從上海回到重慶一段時間了,因為一直在整理一些事情,所以很久沒有寫博客了,覺得有些對不起自己了。
其實,這段時間對直銷行業的感觸挺多的。看著無數的人在直銷行業中進進出出,看著無數的企業在直銷行業中浮浮沉沉。
直銷行業,在起伏不定的中國大環境中飄搖著,同時,也在政府的“雙規”計劃中。
何為“雙規”
“兩規”最早見于1990年12月9日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1997年5月9日廢止),條例中明確規定:監察機關在案件調查中有權“責令有關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就監察事項涉及的問題做出解釋和說明”。1997年5月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有權“責令有違反行政紀律嫌疑的人員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對調查事項涉及的問題做出解釋和說明”。
近段時間,“雙規”一詞頻頻出現,被“雙規”的人也層出不窮。這是一個信號,政府在行動了,背后透露出的是政府為建立和諧社會的思維和行動方式。
直銷行業的“雙規”
這里的“雙規”當然不是指的傳統意思上的雙規。不過,比對“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而言,卻幾乎神似。
從微觀方面看,獲牌直銷牌照企業在“雙規”范圍內:在規定的地點銷售規定的產品。未獲得牌照的轉型企業更在“雙規”的范圍內: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轉型。
從宏觀方面看,與直銷行業相關的企業或是執法部門,都必須按照兩部最基本的條例法規(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行事。
無論從微觀還是從宏觀方面來看,直銷行業都處在“雙規”中,就讓人不由產生了束縛感,產生了想掙脫的思維,這就是為什么總是有人浮躁地到處亂蹦亂跳的原因。
直銷行業的未來
這個問題被無數人討論了無數次,為什么我還要提呢?不是為了彰顯自己有多聰明,也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般的另辟蹊徑,只是真的在擔心這個行業的未來。
最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思維上的沖撞,才有機會和時間來思考直銷的真正未來。
哪些因素有利于發展,哪些因素又會阻礙發展呢?我將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分析。
有利因素:1.我知道了直銷
無論是否能分清直銷和傳銷的概念,只要實施條例一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有直銷和傳銷這兩種群體了,就這點而言,是值得高興的。
2.越來越多的人在考慮是否兼職
這是近期幾個網站上陸續出現的調查結果,無論這種結果是否是完全可靠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30%的撥比是可以讓人接受的,而接受的人正式可以冷靜從業,有一定承擔能力的普通人,對于直銷行業而言,這是一次大換血的機會。過去那些靠忽悠的爺們可以稍微歇歇了。
3.直銷行業的本土化
對是一個極具爭議和敏感的話題。成千上萬的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無論是多牛X的企業,到了中國的土地上就得按照中國的方法方式辦事。 中國有幾千年豐厚的累積,朋友經常開玩笑地說:“中國是一個大熔爐,什么事物到了中國都會被同化。”
中國人太多了,中國的市場太大了,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直銷企業,都會在潛意識中思考:“我要如何符合中國的國情,我要如何在中國的土地上站穩。”所以,“中國本土化”這個潛規則正在更大面積的擴大。我們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經營方式,同時也不斷消化成自己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好像更適合在自己的土地上玩,不過市場夠大,至少還可以玩上好一陣。
于是,無論未來直銷會發展成什么樣子,直銷行業已經開始走本土化之路,“店鋪+雇傭銷售員”制度至少就是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例外,而且這種特色也曾經讓一些外資企業嘗到了甜頭,無論業界評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則這個本土策略的成功,同時也正在被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既然在中國做直銷,為什么不繼續將本土化進行到底呢?至少在這個時候,這種環境下,符合中國特色的運作方式可以為直銷保留下一些血脈,一如當年轉型企業們的變通。
不利因素:1.大環境的影響
珍奧事件讓不少直銷企業覺得有些憋悶,無論珍奧是真的犯了忌,還是屬于傳聞中的“政治結果”,總之,珍奧事件為直銷行業潑了很大一瓢冷水:牌照不再是直銷企業的尚方寶劍。
想想一些經常靠著政府關系忽悠的企業們,你們要小心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近有珍奧,遠有SKII,冷靜分析一下國際國內形式,就該知道政府看重什么,反感什么了。
2.自身的陋習
說到陋習,我也是最近才感悟到的。現在終于有點明白,為什么傳銷能迷惑住那么多人,為什么一旦進入傳銷組織,大部分的人會變得無情無義,落得妻離子散的悲慘結局,這些都與直銷本身的很多陋習有關。
比如很多“傳統直銷”的思維模式,很多“外國直銷”的形式方法。符合中國人自己的思維習慣和紡絲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妄想結果。
3.“傳統直銷”的遺老遺少
所謂的傳統也在不斷變化中的傳統。君不見“太陽系只剩下8大行星”了,過去被證明是正確的模式,在未來不一定就正確和值得堅持。
很多“傳統直銷”的遺老們,總是希望能留住所謂的“傳統”,于是,有時手法難免會顯得有些過激,這種強留有時會變成阻礙,至少容易落人口實。我們應該強調傳統,但同時也應該讓傳統不斷發展,就算是暫時的緩兵之計,就算是暫時的妥協,至少不會被連根拔起。
自怨自艾或是手段強硬都產生不了生產力,按兵不動,以退為進都可以達到發展的目的。現在惟一的方法是努力變“傳統直銷”為“先進直銷”,讓政府放心了才能更好地發展直銷行業,解決了穩定的問題,解決了和諧的問題,到時變什么方法計酬都可以。
其實,這段時間對直銷行業的感觸挺多的。看著無數的人在直銷行業中進進出出,看著無數的企業在直銷行業中浮浮沉沉。
直銷行業,在起伏不定的中國大環境中飄搖著,同時,也在政府的“雙規”計劃中。
何為“雙規”
“兩規”最早見于1990年12月9日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條例》(1997年5月9日廢止),條例中明確規定:監察機關在案件調查中有權“責令有關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就監察事項涉及的問題做出解釋和說明”。1997年5月9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5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有權“責令有違反行政紀律嫌疑的人員在指定的時間、地點對調查事項涉及的問題做出解釋和說明”。
近段時間,“雙規”一詞頻頻出現,被“雙規”的人也層出不窮。這是一個信號,政府在行動了,背后透露出的是政府為建立和諧社會的思維和行動方式。
直銷行業的“雙規”
這里的“雙規”當然不是指的傳統意思上的雙規。不過,比對“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而言,卻幾乎神似。
從微觀方面看,獲牌直銷牌照企業在“雙規”范圍內:在規定的地點銷售規定的產品。未獲得牌照的轉型企業更在“雙規”的范圍內: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轉型。
從宏觀方面看,與直銷行業相關的企業或是執法部門,都必須按照兩部最基本的條例法規(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行事。
無論從微觀還是從宏觀方面來看,直銷行業都處在“雙規”中,就讓人不由產生了束縛感,產生了想掙脫的思維,這就是為什么總是有人浮躁地到處亂蹦亂跳的原因。
直銷行業的未來
這個問題被無數人討論了無數次,為什么我還要提呢?不是為了彰顯自己有多聰明,也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般的另辟蹊徑,只是真的在擔心這個行業的未來。
最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思維上的沖撞,才有機會和時間來思考直銷的真正未來。
哪些因素有利于發展,哪些因素又會阻礙發展呢?我將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分析。
有利因素:1.我知道了直銷
無論是否能分清直銷和傳銷的概念,只要實施條例一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有直銷和傳銷這兩種群體了,就這點而言,是值得高興的。
2.越來越多的人在考慮是否兼職
這是近期幾個網站上陸續出現的調查結果,無論這種結果是否是完全可靠的,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30%的撥比是可以讓人接受的,而接受的人正式可以冷靜從業,有一定承擔能力的普通人,對于直銷行業而言,這是一次大換血的機會。過去那些靠忽悠的爺們可以稍微歇歇了。
3.直銷行業的本土化
對是一個極具爭議和敏感的話題。成千上萬的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土壤中生根發芽,無論是多牛X的企業,到了中國的土地上就得按照中國的方法方式辦事。 中國有幾千年豐厚的累積,朋友經常開玩笑地說:“中國是一個大熔爐,什么事物到了中國都會被同化。”
中國人太多了,中國的市場太大了,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直銷企業,都會在潛意識中思考:“我要如何符合中國的國情,我要如何在中國的土地上站穩。”所以,“中國本土化”這個潛規則正在更大面積的擴大。我們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經營方式,同時也不斷消化成自己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好像更適合在自己的土地上玩,不過市場夠大,至少還可以玩上好一陣。
于是,無論未來直銷會發展成什么樣子,直銷行業已經開始走本土化之路,“店鋪+雇傭銷售員”制度至少就是一個最具中國特色的例外,而且這種特色也曾經讓一些外資企業嘗到了甜頭,無論業界評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否則這個本土策略的成功,同時也正在被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既然在中國做直銷,為什么不繼續將本土化進行到底呢?至少在這個時候,這種環境下,符合中國特色的運作方式可以為直銷保留下一些血脈,一如當年轉型企業們的變通。
不利因素:1.大環境的影響
珍奧事件讓不少直銷企業覺得有些憋悶,無論珍奧是真的犯了忌,還是屬于傳聞中的“政治結果”,總之,珍奧事件為直銷行業潑了很大一瓢冷水:牌照不再是直銷企業的尚方寶劍。
想想一些經常靠著政府關系忽悠的企業們,你們要小心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近有珍奧,遠有SKII,冷靜分析一下國際國內形式,就該知道政府看重什么,反感什么了。
2.自身的陋習
說到陋習,我也是最近才感悟到的。現在終于有點明白,為什么傳銷能迷惑住那么多人,為什么一旦進入傳銷組織,大部分的人會變得無情無義,落得妻離子散的悲慘結局,這些都與直銷本身的很多陋習有關。
比如很多“傳統直銷”的思維模式,很多“外國直銷”的形式方法。符合中國人自己的思維習慣和紡絲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妄想結果。
3.“傳統直銷”的遺老遺少
所謂的傳統也在不斷變化中的傳統。君不見“太陽系只剩下8大行星”了,過去被證明是正確的模式,在未來不一定就正確和值得堅持。
很多“傳統直銷”的遺老們,總是希望能留住所謂的“傳統”,于是,有時手法難免會顯得有些過激,這種強留有時會變成阻礙,至少容易落人口實。我們應該強調傳統,但同時也應該讓傳統不斷發展,就算是暫時的緩兵之計,就算是暫時的妥協,至少不會被連根拔起。
自怨自艾或是手段強硬都產生不了生產力,按兵不動,以退為進都可以達到發展的目的。現在惟一的方法是努力變“傳統直銷”為“先進直銷”,讓政府放心了才能更好地發展直銷行業,解決了穩定的問題,解決了和諧的問題,到時變什么方法計酬都可以。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