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的味道
發布: 2006-11-01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名為牌照的葡萄的味道是甜的還是酸的?一個圓滑的答案是:“甘苦自知”,但這個答案并不能給與牌照相關的任何一方一個應該申請牌照或不該申請牌照的理由。
首先,交出2千萬保證金是否心痛?要是我們說,每個人對同一物品的感覺是相對的,或許你會覺得荒謬,但是考慮一下這樣兩種情況:你現在已經喝的太多的水,以至于再多喝一杯都可能有性命之憂,而這個時候卻被迫再喝下一杯和你是一個饑渴的旅人,再不補充水分,哪怕一分鐘都拖不下去,在這個時候獲得一杯水,你認為同一杯水,你對它的感覺還是一樣嗎?所以,某些企業可能會欣然交出2千萬,并把這看成是獲得更高利益的保證;而另一些交出2千萬會嚴重影響經營的企業則形同割肉,會憂心忡忡地考慮企業未來的收益是否能讓他們這千金之擲值回票價。當然,還有一些嚴重虧損的企業試圖靠直銷這一救命稻草來個咸魚翻身,這些企業已經虧了不知道多少億了,死豬不怕燙,再多拿出2千萬也沒什么感覺。
其次,能否允許做多層次?歐洲有約70%的直銷企業都采用單層次計劃,但這并不表示它們的業績就做的相當出色。它們采用單層次計劃有著經濟與文化的深刻根源,富有以及寬松的福利政策使得那些國家的大多數人不需要依靠多層次直銷來獲得財富,而文化背景則使他們盡量避免發生團體內部的競爭。但在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當多層次公司與單層次公司發生競爭時,敗北的總是后者,以至于雅芳兩年前都因受不了業績滑坡的壓力而宣稱要改用多層次計劃。這就給大陸的直銷企業帶來微妙的困境:如果不允許做多層次這一條能得以永久地堅決徹底地貫徹與執行,那么歐瑞蓮、雅芳等采用標準單層次制度的企業會成為贏家;如果在施行一段時間之后,政府允許開放多層次,不論幅度多大,安利、如新等企業都能贏得未來;而更符合現實的情況是,政府一開始就默認多層次的存在,這樣,競爭還沒開始,單層次企業就已輸掉了市場。對于單層次計劃比不上多層次計劃持反對意見的人士可能會舉出歐瑞蓮在俄羅斯市場成功的例子,問題在于歐瑞蓮早在前蘇聯解體時期就進入了俄羅斯市場,大致與雅芳進入大陸市場同時,而安利開發該市場則晚了十多年。因此這一特例并不具有典型意義。
繼而,獲得牌照是否能保證企業能成功地經營?應該看到許多申請牌照以及已經獲得牌照的內資企業以前都沒有直銷經驗。我們可以把當前的市場情況與96年時做一對比,當時獲得“多層次傳銷”牌照的40余家企業,絕大多數內資公司也是帶著嘗鮮和暴富的心態去試水的,結果,兩年之后的一個禁令一下子就讓它們煙消云散。事實上,許多企業沒等到國家禁止就已經經營不下去了。目前的情況與那時相比,只不過玩直銷的門檻高了一點,法律規定嚴了一點,別的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最后,將來牌照的獲取條件是否會有所改變?2千萬保證金是一個定額,說不準將來會降到1千萬甚至5百萬,那現在交了2千萬的企業到那時豈不會有自己當了冤大頭的想法?倘若將來真的降到了1千萬,雖然它們很可能都會獲得另外1千萬的退款,但這期間損失的利息可是無法彌補的。如果將來取消保證金制度,那他們更不要覺得自己虧死?對于他們來說,要是將來保證金能漲到5千萬甚至1億該有多好?
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去想葡萄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吧。或許今天是酸的,到了明天就變甜了;又或許今天是甜的,你不吃的話,放到明天就爛掉了。不管那葡萄對特定企業來說是什么味道,也不管特定企業有沒有吃到,重要的是:牌照存在著,市場也存在著。
首先,交出2千萬保證金是否心痛?要是我們說,每個人對同一物品的感覺是相對的,或許你會覺得荒謬,但是考慮一下這樣兩種情況:你現在已經喝的太多的水,以至于再多喝一杯都可能有性命之憂,而這個時候卻被迫再喝下一杯和你是一個饑渴的旅人,再不補充水分,哪怕一分鐘都拖不下去,在這個時候獲得一杯水,你認為同一杯水,你對它的感覺還是一樣嗎?所以,某些企業可能會欣然交出2千萬,并把這看成是獲得更高利益的保證;而另一些交出2千萬會嚴重影響經營的企業則形同割肉,會憂心忡忡地考慮企業未來的收益是否能讓他們這千金之擲值回票價。當然,還有一些嚴重虧損的企業試圖靠直銷這一救命稻草來個咸魚翻身,這些企業已經虧了不知道多少億了,死豬不怕燙,再多拿出2千萬也沒什么感覺。
其次,能否允許做多層次?歐洲有約70%的直銷企業都采用單層次計劃,但這并不表示它們的業績就做的相當出色。它們采用單層次計劃有著經濟與文化的深刻根源,富有以及寬松的福利政策使得那些國家的大多數人不需要依靠多層次直銷來獲得財富,而文化背景則使他們盡量避免發生團體內部的競爭。但在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當多層次公司與單層次公司發生競爭時,敗北的總是后者,以至于雅芳兩年前都因受不了業績滑坡的壓力而宣稱要改用多層次計劃。這就給大陸的直銷企業帶來微妙的困境:如果不允許做多層次這一條能得以永久地堅決徹底地貫徹與執行,那么歐瑞蓮、雅芳等采用標準單層次制度的企業會成為贏家;如果在施行一段時間之后,政府允許開放多層次,不論幅度多大,安利、如新等企業都能贏得未來;而更符合現實的情況是,政府一開始就默認多層次的存在,這樣,競爭還沒開始,單層次企業就已輸掉了市場。對于單層次計劃比不上多層次計劃持反對意見的人士可能會舉出歐瑞蓮在俄羅斯市場成功的例子,問題在于歐瑞蓮早在前蘇聯解體時期就進入了俄羅斯市場,大致與雅芳進入大陸市場同時,而安利開發該市場則晚了十多年。因此這一特例并不具有典型意義。
繼而,獲得牌照是否能保證企業能成功地經營?應該看到許多申請牌照以及已經獲得牌照的內資企業以前都沒有直銷經驗。我們可以把當前的市場情況與96年時做一對比,當時獲得“多層次傳銷”牌照的40余家企業,絕大多數內資公司也是帶著嘗鮮和暴富的心態去試水的,結果,兩年之后的一個禁令一下子就讓它們煙消云散。事實上,許多企業沒等到國家禁止就已經經營不下去了。目前的情況與那時相比,只不過玩直銷的門檻高了一點,法律規定嚴了一點,別的好像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最后,將來牌照的獲取條件是否會有所改變?2千萬保證金是一個定額,說不準將來會降到1千萬甚至5百萬,那現在交了2千萬的企業到那時豈不會有自己當了冤大頭的想法?倘若將來真的降到了1千萬,雖然它們很可能都會獲得另外1千萬的退款,但這期間損失的利息可是無法彌補的。如果將來取消保證金制度,那他們更不要覺得自己虧死?對于他們來說,要是將來保證金能漲到5千萬甚至1億該有多好?
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去想葡萄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吧。或許今天是酸的,到了明天就變甜了;又或許今天是甜的,你不吃的話,放到明天就爛掉了。不管那葡萄對特定企業來說是什么味道,也不管特定企業有沒有吃到,重要的是:牌照存在著,市場也存在著。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