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生命的游戲
發布: 2006-11-01 00:00:00 作者: 甄剛 來源:

1992年,我在上海交大夜大學讀書,老師讓我們編寫一個名為《生命的游戲》的Pascal程序。由“*”代表的每一個體生命都在一個“井”字型的九宮格里演化,若某一無生命空格周圍的八個空格有兩到三個生命,那么這個空格下一代將產生新生命;假如某一生命格的周圍有一個到兩個生命,這個格子里的生命在下一代將得以延續;要是有超過三個或更多的生命,那該生命的下一代將因食物資源枯竭而死亡。程序編寫的很順利,可執行文件在小型機上編譯完成后,演示的效果令我驚訝:就那么簡單的幾個語句,竟然能夠模擬演繹生態群落的發展:起先可能很少的一些生命,只要初始位置合適,在經過不多幾代的繁衍后就能擴展到整個空間;而另一些生命卻可能維持原狀甚至消亡。它們的結局看來只有三種:或者消亡,或者周期性震蕩,或者是穩定不變。
接觸直銷之后,有一天我忽然發現直銷市場的發展竟然會跟這個游戲十分相似:對于任何一家特定的公司,它的發展狀況、直銷員人數、業績等完全可以通過程序計算而模擬計算出來。只要知道正確的參數,諸如第一批直銷員有多少人、平均個人和小組業績是多少,結合每家公司所特有的獎金制度,設計一個合適的數學模型,就能大致預測某家特定公司的業績發展的走向和趨勢、它的發展情況乃至它的壽命。可以預測的道理很簡單:市場資源是有限的并且游戲規則是固定的。所以,不用奇怪如新為什么在開業后的第10年,全球營業額就達到了10億美圓,而又過了10年,市場雖然不斷開拓,可營業額還是10億;也不用奇怪安利的業績怎么也時好時壞,更不用奇怪為什么某些公司開業沒多久業績就能獲得爆炸性增長。
當然,有人會奇怪,當某家公司靠某種制度和某種產品成功之后,它們的模仿者為什么都會失?比如模仿安利的福龍、模仿優莎納的太陽神、模仿萊科薩斯(雷克瑟斯)的安惠以及模仿亞網的盛仕銘……幾乎無一例外,其原因便在于市場。當整個市場被某種游戲規則所控制,當你看到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竟然能獲得讓人刮目相看的利潤,在制度與產品上采取跟隨策略是否顯得明智呢?博弈論會告訴你那是明智的,唯一的先決條件在于:你的實力必須比成功的先驅者來得大。比如微軟雖然不是瀏覽器的先驅,卻能打敗網景;IBM也不是微機的先驅,但PC之名卻由它所創立。如果你的實力小于成功者,同時又想采用模仿策略,那么博弈論將告訴你:等待你的只能是失敗。實力弱小者要想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獲取自己的地位,最明智的辦法就是創新,如戴爾電腦,就是進行了行銷模式上的創新。在生命的游戲里,它被稱為“進化”。
事實上,在小小的直銷界,不論是產品還是制度,抑或行銷和管理方式,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當量變轉化為質變時,就發生了“革命”,如利用因特網的普及,進行“在家工作”就是一種拓展直銷方式的革命,它使直銷員超越了地理限制,讓一個普通人可以把他的直銷帝國延伸至世界盡頭,可以消費和銷售各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商品,同時也讓《直銷管理條例》看上去就象給小孩做規矩:只要把公司設在境外,《條例》便會喪失所有約束作用。國家不可能讓馬來西亞的eCoway公司交2千萬,也不可能讓美國的EFT公司交2千萬,用這樣的方式攻占大陸市場的還有富爾、福萊、捷星、優莎納、大溪地諾麗、亞網、新智網、安旗、遠程教育、互聯網基金等等。稅和保證金,只有那些把分部開到大陸的公司才會交。公司不進來,想收也收不到。而既然對于中國公民來說,你在亞瑪遜購買一本書或在eBay購買一個玩具并且推薦別人也去那里購買商品是合法的,那么在eCosway、EFT購買產品,并介紹他人購買產品又怎么會不合法?海外公司給你傭金并不能成其為不合法的理由。于是,這里便出現了一種顯而易見而同時又是十分荒謬的矛盾:任何一家公司,倘若未經許可,在中國大陸做多層次直銷,那就是非法的;而它只要把公司開到海外去,通過因特網在中國大陸開展直銷就成了合法行為,不但不用交稅,還不用交保證金!
美國一直被認為是直銷的發源地,而集中了如新、優莎納、立新世紀等一批世界級直銷企業的猶它洲更是直銷圣地。不過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因為猶它洲把別的省的錢都賺去了,而美國則把別的國家的錢都吸走了。大家或許不知道,在整個美國,只有兩個洲不允許賭博,一個是夏威夷,另一個就是猶它洲。至于為什么會如此,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去理解:直銷對該洲的貢獻等同于賭博對其它省份的貢獻。當美國的市場趨于飽和后,直銷就向海外發展以尋求繼續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從長遠的角度去觀察,越早受到直銷沖擊和老鼠會荼毒的國家或地區,還越是幸運。因為他們在慘痛中的教訓中也學會了直銷,并且緊跟在美國后面,把本土直銷輸出到世界的其它國家和地區,由此賺取它們的外匯。
因此,不管是明令禁止直銷還是以“放開”的名義禁止直銷都無異于閉關鎖國,兩部《條例》就如鐐銬一樣束縛著中國直銷業的發展。不管政府的目的如何,它所產生的結果都將是災難性的:在中國本土的直銷業停滯不前的同時,我們的周遍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越南、中國臺灣的直銷業卻在不斷成熟與發展,海外公司不會有一天停止對大陸市場的窺視和覬覦,等我們清醒過來,我們可能會悲哀地發現中國竟然沒有一家內資直銷企業能跟它們抗衡:我們拿單層次跟人家多層次斗爭、拿個人傭金和對方的團隊計酬較量、拿30%去拼60%,那不是以卵擊石又是什么?到頭來,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只有把金錢源源不斷地拱手送給老外的份!禁止直銷,就好比有人打了你一拳,你跌倒了,因為你怕疼,所以干脆就賴在地上不起來了。問題在于:人家會不會因為你賴在地上不起來就不打你了呢?答案是:那是不可能的。你越是這樣,人家就會越肆無忌憚地揍你,直到把你揍得一點脾氣都沒!想象一下:過幾年,中國的直銷業還是當前這樣的情況,而海外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了,一家家海外公司都通過因特網甚至CDMA把章魚般的觸手伸向每個中國家庭、每個能上網的人、每位大中學生……通過網絡傳播,用直銷的手段擴張直銷、以財富的名義掠奪財富。對于中國,那將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如果我們展開世界地圖,從1946年開始畫出每年各直銷公司的勢力分布圖,看上去它們一代代的發展跟“生命的游戲”又有多大的區別?!
直銷的生命游戲不會因為你拒絕玩就 Game Over,你棄權能夠帶來的唯一結果就是讓別人玩得更好、更滋潤。當你一覺醒來,你可能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海外直銷公司的產品已遍布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滲入了自己的每一個細胞……如果我們無所作為,這個噩夢就會成為可怕的現實,到那個時候,你即使想 Game Over 都會身不由己!
接觸直銷之后,有一天我忽然發現直銷市場的發展竟然會跟這個游戲十分相似:對于任何一家特定的公司,它的發展狀況、直銷員人數、業績等完全可以通過程序計算而模擬計算出來。只要知道正確的參數,諸如第一批直銷員有多少人、平均個人和小組業績是多少,結合每家公司所特有的獎金制度,設計一個合適的數學模型,就能大致預測某家特定公司的業績發展的走向和趨勢、它的發展情況乃至它的壽命。可以預測的道理很簡單:市場資源是有限的并且游戲規則是固定的。所以,不用奇怪如新為什么在開業后的第10年,全球營業額就達到了10億美圓,而又過了10年,市場雖然不斷開拓,可營業額還是10億;也不用奇怪安利的業績怎么也時好時壞,更不用奇怪為什么某些公司開業沒多久業績就能獲得爆炸性增長。
當然,有人會奇怪,當某家公司靠某種制度和某種產品成功之后,它們的模仿者為什么都會失?比如模仿安利的福龍、模仿優莎納的太陽神、模仿萊科薩斯(雷克瑟斯)的安惠以及模仿亞網的盛仕銘……幾乎無一例外,其原因便在于市場。當整個市場被某種游戲規則所控制,當你看到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竟然能獲得讓人刮目相看的利潤,在制度與產品上采取跟隨策略是否顯得明智呢?博弈論會告訴你那是明智的,唯一的先決條件在于:你的實力必須比成功的先驅者來得大。比如微軟雖然不是瀏覽器的先驅,卻能打敗網景;IBM也不是微機的先驅,但PC之名卻由它所創立。如果你的實力小于成功者,同時又想采用模仿策略,那么博弈論將告訴你:等待你的只能是失敗。實力弱小者要想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獲取自己的地位,最明智的辦法就是創新,如戴爾電腦,就是進行了行銷模式上的創新。在生命的游戲里,它被稱為“進化”。
事實上,在小小的直銷界,不論是產品還是制度,抑或行銷和管理方式,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當量變轉化為質變時,就發生了“革命”,如利用因特網的普及,進行“在家工作”就是一種拓展直銷方式的革命,它使直銷員超越了地理限制,讓一個普通人可以把他的直銷帝國延伸至世界盡頭,可以消費和銷售各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商品,同時也讓《直銷管理條例》看上去就象給小孩做規矩:只要把公司設在境外,《條例》便會喪失所有約束作用。國家不可能讓馬來西亞的eCoway公司交2千萬,也不可能讓美國的EFT公司交2千萬,用這樣的方式攻占大陸市場的還有富爾、福萊、捷星、優莎納、大溪地諾麗、亞網、新智網、安旗、遠程教育、互聯網基金等等。稅和保證金,只有那些把分部開到大陸的公司才會交。公司不進來,想收也收不到。而既然對于中國公民來說,你在亞瑪遜購買一本書或在eBay購買一個玩具并且推薦別人也去那里購買商品是合法的,那么在eCosway、EFT購買產品,并介紹他人購買產品又怎么會不合法?海外公司給你傭金并不能成其為不合法的理由。于是,這里便出現了一種顯而易見而同時又是十分荒謬的矛盾:任何一家公司,倘若未經許可,在中國大陸做多層次直銷,那就是非法的;而它只要把公司開到海外去,通過因特網在中國大陸開展直銷就成了合法行為,不但不用交稅,還不用交保證金!
美國一直被認為是直銷的發源地,而集中了如新、優莎納、立新世紀等一批世界級直銷企業的猶它洲更是直銷圣地。不過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因為猶它洲把別的省的錢都賺去了,而美國則把別的國家的錢都吸走了。大家或許不知道,在整個美國,只有兩個洲不允許賭博,一個是夏威夷,另一個就是猶它洲。至于為什么會如此,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去理解:直銷對該洲的貢獻等同于賭博對其它省份的貢獻。當美國的市場趨于飽和后,直銷就向海外發展以尋求繼續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從長遠的角度去觀察,越早受到直銷沖擊和老鼠會荼毒的國家或地區,還越是幸運。因為他們在慘痛中的教訓中也學會了直銷,并且緊跟在美國后面,把本土直銷輸出到世界的其它國家和地區,由此賺取它們的外匯。
因此,不管是明令禁止直銷還是以“放開”的名義禁止直銷都無異于閉關鎖國,兩部《條例》就如鐐銬一樣束縛著中國直銷業的發展。不管政府的目的如何,它所產生的結果都將是災難性的:在中國本土的直銷業停滯不前的同時,我們的周遍國家和地區如日本、韓國、俄羅斯、印度、越南、中國臺灣的直銷業卻在不斷成熟與發展,海外公司不會有一天停止對大陸市場的窺視和覬覦,等我們清醒過來,我們可能會悲哀地發現中國竟然沒有一家內資直銷企業能跟它們抗衡:我們拿單層次跟人家多層次斗爭、拿個人傭金和對方的團隊計酬較量、拿30%去拼60%,那不是以卵擊石又是什么?到頭來,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只有把金錢源源不斷地拱手送給老外的份!禁止直銷,就好比有人打了你一拳,你跌倒了,因為你怕疼,所以干脆就賴在地上不起來了。問題在于:人家會不會因為你賴在地上不起來就不打你了呢?答案是:那是不可能的。你越是這樣,人家就會越肆無忌憚地揍你,直到把你揍得一點脾氣都沒!想象一下:過幾年,中國的直銷業還是當前這樣的情況,而海外已經發展的如火如荼了,一家家海外公司都通過因特網甚至CDMA把章魚般的觸手伸向每個中國家庭、每個能上網的人、每位大中學生……通過網絡傳播,用直銷的手段擴張直銷、以財富的名義掠奪財富。對于中國,那將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如果我們展開世界地圖,從1946年開始畫出每年各直銷公司的勢力分布圖,看上去它們一代代的發展跟“生命的游戲”又有多大的區別?!
直銷的生命游戲不會因為你拒絕玩就 Game Over,你棄權能夠帶來的唯一結果就是讓別人玩得更好、更滋潤。當你一覺醒來,你可能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海外直銷公司的產品已遍布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滲入了自己的每一個細胞……如果我們無所作為,這個噩夢就會成為可怕的現實,到那個時候,你即使想 Game Over 都會身不由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