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牌照,企業兩難的選擇
發布: 2006-11-02 00:00:00 作者: 吳培倫 來源:

如果轉型企業在11月30日前還沒有取得直銷牌照,而又同時繼續以直銷方式經營,那將是違法的行為。
2006年的中國直銷業,出現了一系列的大事,讓整個業界都顯得不正常。而直銷牌照,無疑是2006年中國直銷業中最受關注的焦點。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關注著商務部直銷管理信息系統,在等待著新的獲牌企業出現。今年11月,對于轉型企業來說,又將是一個轉折點。因為按照國家規定,從11月30日開始,所有轉型企業都必須按規定取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后,才能在規定區域開展直銷業務。也就是說,如果轉型企業在11月30日前還沒有取得直銷牌照,而又同時繼續以直銷方式經營,那將是違法的行為。經過對一些企業的調查,我們發現,直銷牌照,對于企業實際上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守望之苦
直銷進入我國,很多人說是以1990年雅芳進入我國算起。其實,應該以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賣磁性保健床墊的Japan Life公司在我國開展傳銷業務算起,雖然這是一家沒有取得任何許可的偷渡企業,但它畢竟當時在我國沿海的一些省份已經發展起了自己的傳銷網絡。1990年1月23日,雅芳投資2795萬美元,與廣州化妝品廠合資成立“中美合資廣州雅芳有限公司”。1990年11月14日,雅芳在中國正式投產,其在中國的第一家分公司——廣州陵園西分公司也開始了雅芳在中國的首次業務。因此,雅芳是第一家在我國正式注冊開展直銷業務的企業。
1996年4月29日,41家企業獲準在我國進行多層次傳銷經營業務,這標志著在那一時期傳銷在我國的合法化。雖然1997年1月1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了《傳銷管理辦法》,提出了單層次傳銷和多層次傳銷的概念,以“允許存在、限制發展、嚴格管理、謹慎試點”為指導思想,對傳銷企業的行為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但由于對多層次傳銷和單層次傳銷的區分沒有嚴格的標準,加上管理上的混亂,“多層次傳銷”公司由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批準,而“單層次傳銷”公司則由省級工商局批準,所以一時間傳銷企業遍地開花。加上大批非法傳銷公司推行“老鼠會”制度,社會問題也隨之出現,各地大量傳銷商的鬧事、流竄等行為也給社會治安帶來不穩定因素。在這種背景下,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規定“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應一律立即停止傳銷經營活動”。《傳銷管理辦法》同時失效。
由于政府對直銷的“一刀切”,讓直銷企業在我國失去了合法的身份,雖然后來又批準了安利等10家企業轉型經營,但同樣也沒有合法的直銷身份。去年,業界盼望已久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出臺,雖然國家實行的是嚴管政策,取消了多層次計酬,并對撥出比例進行了限制,但畢竟直銷在我國將再度合法化,這多少也給以直銷方式經營的企業帶來了一絲曙光。今年2月,雅芳獲得了國家商務部頒發的首張《直銷經營許可證》,讓眾多企業覺得自己離合法經營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企業開始走上了漫長的守望直銷牌照之路。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守望直銷牌照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以說,為了直銷牌照,很多企業的市場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或許也是今年中國直銷業績總體下滑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從1998年以來,對于直銷牌照的守望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雖然有些痛苦,但對于要以直銷方式長久經營的企業來說,又是不得不經歷的過程。
獲牌的苦澀
今年2月,雅芳獲得首張直銷經營許可證后,經過了幾個月的沉寂,8月,終于又有幾家企業獲得了牌照。目前,在商務部直銷管理信息系統上發牌照是很多直銷人的心病 表聲明的企業已經有30家,上交了申報材料及繳納了保證金的企業大概在50家左右,而獲得牌照的企業現在也從9家變為了8家。珍奧集團獲得牌照后,市場還沒有啟動卻又失去了牌照。對于珍奧失去直銷牌照,有這樣那樣的猜測,甚至有多家媒體對商務部進行指責。在商務部對珍奧“高調炒作”進行批評后,就有多家媒體提出質疑,9月30日,商務部取消了珍奧的直銷牌照,又有媒體提出:即便珍奧在上報材料中有不實之處,那也是商務部審查不嚴的結果。
我們現在可以分析已經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的余下8家企業,看看牌照對它們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雅芳是一個例外,可以在全國32個區域開展直銷業務,且批準的是其全部產品。余下的還有7家企業,而每一家都受到了限制。如新獲準在上海的8個區開展直銷業務,批準產品為122種;寶健獲準北京市的18個區,批準產品為21種;寧波三生獲準區域為寧波市的11個區縣,批準產品為15種;歐瑞蓮則為南京市市區、無錫市市區、蘇州市市區及昆山市,批準產品則為74種;內資的3家企業中,蟻力神可在遼寧省內14個市級行政區域內的19個區、縣(縣級市)從事直銷活動,批準產品為6種;南京中脈招募的直銷員可在江蘇省內13個市級行政區域內的45個區、縣從事直銷活動,批準產品為47種;新時代集團招募的直銷員可在北京市內18個區、縣從事直銷活動,批準產品為15種。
從獲得牌照的企業來看,幾乎都受到了區域限制,而且都面臨著市場的調整,這些調整無疑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帶來了影響。所以,現在一些企業甚至還不準備拿牌,說是有了牌照還不如沒有牌照好做,因此,這從客觀上給監管帶來了難度。因為區域限制是一個很難實現的事,我們也不能說一個獲批企業在批準區域內從事的是合法的直銷經營,而同一種模式在沒有批準的區域就是傳銷。對跨區域經營的查處應該怎樣定性,那是工商及公安等執法部門將要面臨的尷尬。
為什么牌照難獲
雖然,牌照并不等于市場,但畢竟是給了企業一個合法的身份,所以,牌照還是受到有實力的企業的追捧。我們可以從獲得牌照的企業、發表聲明的企業、遞交了材料的企業及在市場上以直銷方式經營的企業的幾組數據中,看出直銷牌照的獲得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事情。
《直銷管理條例》第七條規定,申請成為直銷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投資者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在提出申請前連續5年沒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外國投資者還應當有3年以上在中國境外從事直銷活動的經驗;雖然,牌照并不等于市場,但畢竟是給了企業一個合法的身份,所以,牌照還是受到有實力的企業的追捧。
(二)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8000萬元;
(三)依照本條例規定在指定銀行足額繳納了保證金;
(四)依照規定建立了信息報備和披露制度。從這條規定看來,申請成為直銷企業應該是具備了這4個條件就可以了,然而,符合這4個條件的企業應該不在少數,那么,為什么這么多企業都沒有拿到直銷牌照呢?如果條件具備了,商務部不發直銷牌照,企業是不是可以告商務部違法呢?可以,但那是理論上的,而實際工作中是不可能這么做的。一是因為這4條中的第一句就是“投資者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在提出申請前連續5年沒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怎么才算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由誰來進行評估、重大違法經營記錄怎樣認定等等,其政府主管部門的自由裁量權都很大,也得辦事人員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認定,這就產生了很多變數。原則上講,如果工商、公安部門審查通過,商務部就不會認為企業有違法行為,而應該對上報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查。
另外,在分支機構、服務網點的設立上,也是讓企業難以應付的,因為你要設立服務網點,先必須得到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的同意,這又讓商業行為變成了政府商務主管部門的行政行為。
直銷牌照難獲得的第二個原因當然是企業,當然,那些實力沒有達到的企業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我們所說的企業原因,一是有的企業在過去的經營中為了短期的利益有過違法經營記錄,做過傳銷等,在社會上造成過不良影響,那是肯定不能獲得牌照的,即便有例外,也是不正常的;二是遭到的投訴過多,工商、公安部門就沒有通過;三是上報材料不規范,沒有達到商務部規定的要求;四是上報材料經審查發現含有虛假成分;五是媒體負面曝光過多。所以,企業要申請直銷牌照,還得把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那樣才能少走彎路。
牌照不等于市場
企業對直銷牌照的確不再像去年那樣狂熱了,因為大家的認識越來越清楚,那就是牌照不等于市場。
對于一些企業來說,短期利益和申請牌照實際上是一對沖突的關系。雖然政府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也有一個緩沖期,就是給企業整合自身的資源、提升自己的實力以及內部調整以一定的時間。而不可否認的是,已經拿到牌照的企業或多或少都付出了利益的短期陣痛和經濟代價,因此眾多直銷企業在拿牌和贏利之間會有一個偏重,是獲取牌照還是積累?偏重于哪邊?這也是企業與政府博弈、與市場搶時間、搶利潤的時期,關系到企業上發展的戰略思路。
我們前面在分析8家拿牌企業的現狀時,已經明確了一點,就是它們必須在規定的區域開展直銷業務,而對于新時代、如新、寶健、三生、歐瑞蓮等幾家獲得牌照的企業來說,它們的市場已經做到了全國,獲得牌照后,由于受到區域限制的影響,它們必須對市場策略進行調整,若不進行調整就將面臨著商務部吊銷牌照的風險,到時又是辛辛苦苦后空歡喜一場。調整,勢必會對市場造成影響,必然會損失經濟利益。這還只是一個方面,在今后的經營過程中,企業還將隨時都會處在商務、工商、公安部門的利劍監督之下,稍有不慎就會受到嚴厲的查處,除此之外還有媒體的關注。區域限制、團隊計酬這兩條高壓線是一些企業很容易碰的,特別是區域限制,因為直銷員是根據市場需要在進行銷售,并不是如以前計劃經濟時期一樣,規定在哪里就在哪里,即使在過去那樣嚴格的控制下,也還是有人在進行“投機倒把”,更何況現在是商品自由流通的時代。但是,只要有直銷人員進行了跨區域銷售,企業又將面臨嚴厲的制裁。所以,直銷牌照,是企業兩難的選擇:沒有牌照,就沒有合法身份,就是違法經營,而有了牌照,企業經營也會謹小慎微,發展步伐必定要緩慢下來。怎樣在獲得牌照后,讓企業長足發展又不觸及雷區,是那些準備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2006年的中國直銷業,出現了一系列的大事,讓整個業界都顯得不正常。而直銷牌照,無疑是2006年中國直銷業中最受關注的焦點。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關注著商務部直銷管理信息系統,在等待著新的獲牌企業出現。今年11月,對于轉型企業來說,又將是一個轉折點。因為按照國家規定,從11月30日開始,所有轉型企業都必須按規定取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后,才能在規定區域開展直銷業務。也就是說,如果轉型企業在11月30日前還沒有取得直銷牌照,而又同時繼續以直銷方式經營,那將是違法的行為。經過對一些企業的調查,我們發現,直銷牌照,對于企業實際上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守望之苦
直銷進入我國,很多人說是以1990年雅芳進入我國算起。其實,應該以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賣磁性保健床墊的Japan Life公司在我國開展傳銷業務算起,雖然這是一家沒有取得任何許可的偷渡企業,但它畢竟當時在我國沿海的一些省份已經發展起了自己的傳銷網絡。1990年1月23日,雅芳投資2795萬美元,與廣州化妝品廠合資成立“中美合資廣州雅芳有限公司”。1990年11月14日,雅芳在中國正式投產,其在中國的第一家分公司——廣州陵園西分公司也開始了雅芳在中國的首次業務。因此,雅芳是第一家在我國正式注冊開展直銷業務的企業。
1996年4月29日,41家企業獲準在我國進行多層次傳銷經營業務,這標志著在那一時期傳銷在我國的合法化。雖然1997年1月1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了《傳銷管理辦法》,提出了單層次傳銷和多層次傳銷的概念,以“允許存在、限制發展、嚴格管理、謹慎試點”為指導思想,對傳銷企業的行為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但由于對多層次傳銷和單層次傳銷的區分沒有嚴格的標準,加上管理上的混亂,“多層次傳銷”公司由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批準,而“單層次傳銷”公司則由省級工商局批準,所以一時間傳銷企業遍地開花。加上大批非法傳銷公司推行“老鼠會”制度,社會問題也隨之出現,各地大量傳銷商的鬧事、流竄等行為也給社會治安帶來不穩定因素。在這種背景下,1998年4月21日,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規定“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應一律立即停止傳銷經營活動”。《傳銷管理辦法》同時失效。
由于政府對直銷的“一刀切”,讓直銷企業在我國失去了合法的身份,雖然后來又批準了安利等10家企業轉型經營,但同樣也沒有合法的直銷身份。去年,業界盼望已久的《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出臺,雖然國家實行的是嚴管政策,取消了多層次計酬,并對撥出比例進行了限制,但畢竟直銷在我國將再度合法化,這多少也給以直銷方式經營的企業帶來了一絲曙光。今年2月,雅芳獲得了國家商務部頒發的首張《直銷經營許可證》,讓眾多企業覺得自己離合法經營的日子已經不遠了,企業開始走上了漫長的守望直銷牌照之路。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守望直銷牌照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可以說,為了直銷牌照,很多企業的市場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或許也是今年中國直銷業績總體下滑的主要原因。事實上從1998年以來,對于直銷牌照的守望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雖然有些痛苦,但對于要以直銷方式長久經營的企業來說,又是不得不經歷的過程。
獲牌的苦澀
今年2月,雅芳獲得首張直銷經營許可證后,經過了幾個月的沉寂,8月,終于又有幾家企業獲得了牌照。目前,在商務部直銷管理信息系統上發牌照是很多直銷人的心病 表聲明的企業已經有30家,上交了申報材料及繳納了保證金的企業大概在50家左右,而獲得牌照的企業現在也從9家變為了8家。珍奧集團獲得牌照后,市場還沒有啟動卻又失去了牌照。對于珍奧失去直銷牌照,有這樣那樣的猜測,甚至有多家媒體對商務部進行指責。在商務部對珍奧“高調炒作”進行批評后,就有多家媒體提出質疑,9月30日,商務部取消了珍奧的直銷牌照,又有媒體提出:即便珍奧在上報材料中有不實之處,那也是商務部審查不嚴的結果。
我們現在可以分析已經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的余下8家企業,看看牌照對它們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雅芳是一個例外,可以在全國32個區域開展直銷業務,且批準的是其全部產品。余下的還有7家企業,而每一家都受到了限制。如新獲準在上海的8個區開展直銷業務,批準產品為122種;寶健獲準北京市的18個區,批準產品為21種;寧波三生獲準區域為寧波市的11個區縣,批準產品為15種;歐瑞蓮則為南京市市區、無錫市市區、蘇州市市區及昆山市,批準產品則為74種;內資的3家企業中,蟻力神可在遼寧省內14個市級行政區域內的19個區、縣(縣級市)從事直銷活動,批準產品為6種;南京中脈招募的直銷員可在江蘇省內13個市級行政區域內的45個區、縣從事直銷活動,批準產品為47種;新時代集團招募的直銷員可在北京市內18個區、縣從事直銷活動,批準產品為15種。
從獲得牌照的企業來看,幾乎都受到了區域限制,而且都面臨著市場的調整,這些調整無疑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帶來了影響。所以,現在一些企業甚至還不準備拿牌,說是有了牌照還不如沒有牌照好做,因此,這從客觀上給監管帶來了難度。因為區域限制是一個很難實現的事,我們也不能說一個獲批企業在批準區域內從事的是合法的直銷經營,而同一種模式在沒有批準的區域就是傳銷。對跨區域經營的查處應該怎樣定性,那是工商及公安等執法部門將要面臨的尷尬。
為什么牌照難獲
雖然,牌照并不等于市場,但畢竟是給了企業一個合法的身份,所以,牌照還是受到有實力的企業的追捧。我們可以從獲得牌照的企業、發表聲明的企業、遞交了材料的企業及在市場上以直銷方式經營的企業的幾組數據中,看出直銷牌照的獲得是一件多么艱難的事情。
《直銷管理條例》第七條規定,申請成為直銷企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投資者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在提出申請前連續5年沒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外國投資者還應當有3年以上在中國境外從事直銷活動的經驗;雖然,牌照并不等于市場,但畢竟是給了企業一個合法的身份,所以,牌照還是受到有實力的企業的追捧。
(二)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8000萬元;
(三)依照本條例規定在指定銀行足額繳納了保證金;
(四)依照規定建立了信息報備和披露制度。從這條規定看來,申請成為直銷企業應該是具備了這4個條件就可以了,然而,符合這4個條件的企業應該不在少數,那么,為什么這么多企業都沒有拿到直銷牌照呢?如果條件具備了,商務部不發直銷牌照,企業是不是可以告商務部違法呢?可以,但那是理論上的,而實際工作中是不可能這么做的。一是因為這4條中的第一句就是“投資者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在提出申請前連續5年沒有重大違法經營記錄”,怎么才算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由誰來進行評估、重大違法經營記錄怎樣認定等等,其政府主管部門的自由裁量權都很大,也得辦事人員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認定,這就產生了很多變數。原則上講,如果工商、公安部門審查通過,商務部就不會認為企業有違法行為,而應該對上報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查。
另外,在分支機構、服務網點的設立上,也是讓企業難以應付的,因為你要設立服務網點,先必須得到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的同意,這又讓商業行為變成了政府商務主管部門的行政行為。
直銷牌照難獲得的第二個原因當然是企業,當然,那些實力沒有達到的企業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我們所說的企業原因,一是有的企業在過去的經營中為了短期的利益有過違法經營記錄,做過傳銷等,在社會上造成過不良影響,那是肯定不能獲得牌照的,即便有例外,也是不正常的;二是遭到的投訴過多,工商、公安部門就沒有通過;三是上報材料不規范,沒有達到商務部規定的要求;四是上報材料經審查發現含有虛假成分;五是媒體負面曝光過多。所以,企業要申請直銷牌照,還得把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那樣才能少走彎路。
牌照不等于市場
企業對直銷牌照的確不再像去年那樣狂熱了,因為大家的認識越來越清楚,那就是牌照不等于市場。
對于一些企業來說,短期利益和申請牌照實際上是一對沖突的關系。雖然政府在政策實施過程中也有一個緩沖期,就是給企業整合自身的資源、提升自己的實力以及內部調整以一定的時間。而不可否認的是,已經拿到牌照的企業或多或少都付出了利益的短期陣痛和經濟代價,因此眾多直銷企業在拿牌和贏利之間會有一個偏重,是獲取牌照還是積累?偏重于哪邊?這也是企業與政府博弈、與市場搶時間、搶利潤的時期,關系到企業上發展的戰略思路。
我們前面在分析8家拿牌企業的現狀時,已經明確了一點,就是它們必須在規定的區域開展直銷業務,而對于新時代、如新、寶健、三生、歐瑞蓮等幾家獲得牌照的企業來說,它們的市場已經做到了全國,獲得牌照后,由于受到區域限制的影響,它們必須對市場策略進行調整,若不進行調整就將面臨著商務部吊銷牌照的風險,到時又是辛辛苦苦后空歡喜一場。調整,勢必會對市場造成影響,必然會損失經濟利益。這還只是一個方面,在今后的經營過程中,企業還將隨時都會處在商務、工商、公安部門的利劍監督之下,稍有不慎就會受到嚴厲的查處,除此之外還有媒體的關注。區域限制、團隊計酬這兩條高壓線是一些企業很容易碰的,特別是區域限制,因為直銷員是根據市場需要在進行銷售,并不是如以前計劃經濟時期一樣,規定在哪里就在哪里,即使在過去那樣嚴格的控制下,也還是有人在進行“投機倒把”,更何況現在是商品自由流通的時代。但是,只要有直銷人員進行了跨區域銷售,企業又將面臨嚴厲的制裁。所以,直銷牌照,是企業兩難的選擇:沒有牌照,就沒有合法身份,就是違法經營,而有了牌照,企業經營也會謹小慎微,發展步伐必定要緩慢下來。怎樣在獲得牌照后,讓企業長足發展又不觸及雷區,是那些準備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