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發牌大限已至 安利、玫琳凱有望觸線獲牌
發布: 2006-11-30 00:00:00 作者: yangping 來源:

2006年12月1日,這是外資直銷轉型企業的大限。但截至昨天晚上10點前,安利和玫琳凱依然沒有得到商務部頒發的直銷牌照。
1998年,在我國政府全面禁止傳銷兩個月之后,經國家批準,雅芳、安利、完美、玫琳凱、日暉、尚赫、富迪、百美、特百惠、娜麗絲等10家外商投資企業被允許以“店鋪+雇用推銷人員”的形式繼續開展經營活動,但自去年《直銷管理條例》出臺以后,轉型企業的相關規定將于今年12月1日廢止,一旦企業沒有申領到牌照就不能以直銷企業的身份和模式運作。因此,12月1日是十大轉型企業拿牌的最后期限。
截至昨晚10點前,在商務部官方網站上,10家外資轉型直銷企業中仍只有雅芳、富迪獲牌,全部已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也僅有10家(其中外資7張、內資3張)。
公開資料顯示,10家外資轉型企業中,百美和特百惠已經“變身”為傳統企業,并表示不再涉足直銷,而娜麗絲也已沉寂不見身影,因此目前只有安利、玫琳凱、日暉、尚赫、完美這5家仍然在經營直銷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采訪獲悉:安利依然在積極爭取獲得牌照的進程中,但尚未得到商務部的最終確認。該公司目前也沒有對員工發布任何有關直銷牌照的消息;而玫琳凱則在近一段時間一直根據商務部的相關要求進行有關方案的調整,但同樣沒有最終獲牌的信息。
有消息人士透露,安利與玫琳凱很有可能在近一兩天獲得牌照。
完美也沒有更新的消息出來。在11月28日舉行的“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暨“中醫藥與人類健康高峰論壇”上,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總裁胡瑞連表示,他們已經向商務部提出換牌申請,正在等待批準,無論是否獲批,都將面臨嚴峻考驗。今年7月,完美就已開始調整策略,包括調整產品銷售價格、整頓銷售員隊伍等。該公司目前擁有30多家分支機構、3600多家專賣店、5家國際機構、近10萬名銷售員。
牌照未到直銷企業籌備先行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直銷原本的基因,又不與中國的《直銷管理條例》相抵觸,是目前爭取直銷牌照的眾多企業的轉型理念。
“我們的‘員工制’簽約正在順利進行。有關‘員工制’的具體內容,我們都已附在了直銷牌照的申請材料之中。”玫琳凱(中國)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此前,玫琳凱對6000名經銷商進行了員工制的改革。
“我們的‘員工制’并非完全瞄準對于直銷牌照的申請。因為‘員工制’本身的推廣就比較符合直銷法規的要求,而且更加便于政府的管理;同時,公司也是出于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
同期,安利于4月份對內部公開的“業務革新綱要”也有類似的轉型內容,但在9月1日,也就是開始簽約“員工”的大限之前,安利放緩了該計劃的實施。該公司曾對記者確認,申牌工作仍在穩步推進,員工簽約將隨著申牌的突破而大力推進。
但在此之前,安利已經在推進內部的改革工作,一些經銷商的身份已經在向今后的“網點負責人”方向轉換
雖然尚未拿到牌照,但顯然這些企業都已在進行先期的籌備。對于之前已經進行的“員工制”改革,玫琳凱相關人士對記者稱,此方案未必就是最終的改革方案。因為如果商務部的審批結果下來,他們還將按照商務部的修改方案做一些調整。況且,即使這些改革方案完全得到政府的許可,他們在今后還將面臨相當一段時間的過渡期。
安利(中國)也在等待商務部的最后批復,繼而按照商務部批復的方案進行大范圍的改革。
除了經營模式獲得政府首肯的雅芳建立了32個省級分支機構外,其余9家獲牌企業均被限制在單一區域從事直銷活動。而且除了雅芳,另外9家獲牌企業的直銷業務實際上也尚未真正啟動。
“直銷市場并不存在所謂的觀望情緒,因為一切都要等待上報材料被批復之后才可能作出調整。”一位接近商務部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本身工商管理方面的變更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一位直銷企業人士對記者稱。而之前,已經獲牌8個月的雅芳還在持續進行經營模式方面的改革。
“這里牽扯到這個企業能不能下決心去轉型。你想看現在所謂的直銷行業,以及以前從事過直銷的,轉型的難度絕對不低于雅芳的轉型。”雅芳(中國)總裁高壽康對記者分析說。
牌照落地后直銷市場仍需過渡
“如果此次安利和玫琳凱真的可以順利拿到牌照,那么接下來的發牌節奏應該更快一些。”昨日,一位直銷企業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對此,業內也有不同的聲音,有專家認為商務部并不會因為大直銷企業落牌,就加快審批速度。但是,這個市場必然隨著牌照的逐步落地而發展得更加成熟與健康。
“還是會成熟一家批一家。”一位接近商務部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拿牌的進程并不像外界所形容的那么‘玄’,按照商務部的風格,必然是‘成熟一家批一家’,我并不擔心有一些成熟的直銷企業會拿不到牌照。因為他們對于中國市場都有了相當的經驗,并且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所以獲牌的節奏也應該十分平穩。”該人士稱。
商務部研究院博士梅新育則分析:畢竟直銷是一個高度競爭性行業,它不可能只有雅芳公司一個“玩家”,在這個市場上,可以進入的公司應該會越來越多。相信此后直銷獲牌企業擴軍的速度會進一步提高,進入的企業類別也會增多。
如果說原來的直銷企業只有直銷業務,那么未來的直銷企業可能不一定是專業直銷公司,也有可能是兼業直銷公司。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直銷的企業先行取得直銷牌照,已經預示了這種趨勢。
“在保證秩序的前提下,將直銷市場‘蛋糕’做大是這個行業和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梅新育稱。
梅新育希望今后直銷企業銷售的商品不要局限于化妝品和保健品,而是能夠引進一些價格透明度較高、平均利潤率相對合理的新商品,從而有助于沖淡甚至消除直銷這個行業在社會公眾眼里的暴利嫌疑。同時,更新商品結構也有助于擴大直銷業的市場規模。
“以前做過直銷業務的企業歷史沉淀多,完成轉型勢必要多花時日;有實力、以前沒有做過直銷的企業則沒有歷史負擔,一起步就在新模式下運行,比有歷史包袱的企業早一點拿到牌照應當有客觀原因。”梅新育表示。
當然,也有專家指出,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直銷經營許可之后,國家職能部門同時會周期性加大對“灰色”市場的清理與打擊力度。也就是說,短時間內未獲得合法資格的廣大中小型企業日子恐怕不會好過。因為競爭環境已經由過去的單極壓力轉變為雙重壓力,市場生存的空間將會進一步狹小
1998年,在我國政府全面禁止傳銷兩個月之后,經國家批準,雅芳、安利、完美、玫琳凱、日暉、尚赫、富迪、百美、特百惠、娜麗絲等10家外商投資企業被允許以“店鋪+雇用推銷人員”的形式繼續開展經營活動,但自去年《直銷管理條例》出臺以后,轉型企業的相關規定將于今年12月1日廢止,一旦企業沒有申領到牌照就不能以直銷企業的身份和模式運作。因此,12月1日是十大轉型企業拿牌的最后期限。
截至昨晚10點前,在商務部官方網站上,10家外資轉型直銷企業中仍只有雅芳、富迪獲牌,全部已獲得直銷牌照的企業也僅有10家(其中外資7張、內資3張)。
公開資料顯示,10家外資轉型企業中,百美和特百惠已經“變身”為傳統企業,并表示不再涉足直銷,而娜麗絲也已沉寂不見身影,因此目前只有安利、玫琳凱、日暉、尚赫、完美這5家仍然在經營直銷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采訪獲悉:安利依然在積極爭取獲得牌照的進程中,但尚未得到商務部的最終確認。該公司目前也沒有對員工發布任何有關直銷牌照的消息;而玫琳凱則在近一段時間一直根據商務部的相關要求進行有關方案的調整,但同樣沒有最終獲牌的信息。
有消息人士透露,安利與玫琳凱很有可能在近一兩天獲得牌照。
完美也沒有更新的消息出來。在11月28日舉行的“健康與發展中山論壇”暨“中醫藥與人類健康高峰論壇”上,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總裁胡瑞連表示,他們已經向商務部提出換牌申請,正在等待批準,無論是否獲批,都將面臨嚴峻考驗。今年7月,完美就已開始調整策略,包括調整產品銷售價格、整頓銷售員隊伍等。該公司目前擁有30多家分支機構、3600多家專賣店、5家國際機構、近10萬名銷售員。
牌照未到直銷企業籌備先行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直銷原本的基因,又不與中國的《直銷管理條例》相抵觸,是目前爭取直銷牌照的眾多企業的轉型理念。
“我們的‘員工制’簽約正在順利進行。有關‘員工制’的具體內容,我們都已附在了直銷牌照的申請材料之中。”玫琳凱(中國)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此前,玫琳凱對6000名經銷商進行了員工制的改革。
“我們的‘員工制’并非完全瞄準對于直銷牌照的申請。因為‘員工制’本身的推廣就比較符合直銷法規的要求,而且更加便于政府的管理;同時,公司也是出于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
同期,安利于4月份對內部公開的“業務革新綱要”也有類似的轉型內容,但在9月1日,也就是開始簽約“員工”的大限之前,安利放緩了該計劃的實施。該公司曾對記者確認,申牌工作仍在穩步推進,員工簽約將隨著申牌的突破而大力推進。
但在此之前,安利已經在推進內部的改革工作,一些經銷商的身份已經在向今后的“網點負責人”方向轉換
雖然尚未拿到牌照,但顯然這些企業都已在進行先期的籌備。對于之前已經進行的“員工制”改革,玫琳凱相關人士對記者稱,此方案未必就是最終的改革方案。因為如果商務部的審批結果下來,他們還將按照商務部的修改方案做一些調整。況且,即使這些改革方案完全得到政府的許可,他們在今后還將面臨相當一段時間的過渡期。
安利(中國)也在等待商務部的最后批復,繼而按照商務部批復的方案進行大范圍的改革。
除了經營模式獲得政府首肯的雅芳建立了32個省級分支機構外,其余9家獲牌企業均被限制在單一區域從事直銷活動。而且除了雅芳,另外9家獲牌企業的直銷業務實際上也尚未真正啟動。
“直銷市場并不存在所謂的觀望情緒,因為一切都要等待上報材料被批復之后才可能作出調整。”一位接近商務部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
“本身工商管理方面的變更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一位直銷企業人士對記者稱。而之前,已經獲牌8個月的雅芳還在持續進行經營模式方面的改革。
“這里牽扯到這個企業能不能下決心去轉型。你想看現在所謂的直銷行業,以及以前從事過直銷的,轉型的難度絕對不低于雅芳的轉型。”雅芳(中國)總裁高壽康對記者分析說。
牌照落地后直銷市場仍需過渡
“如果此次安利和玫琳凱真的可以順利拿到牌照,那么接下來的發牌節奏應該更快一些。”昨日,一位直銷企業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對此,業內也有不同的聲音,有專家認為商務部并不會因為大直銷企業落牌,就加快審批速度。但是,這個市場必然隨著牌照的逐步落地而發展得更加成熟與健康。
“還是會成熟一家批一家。”一位接近商務部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拿牌的進程并不像外界所形容的那么‘玄’,按照商務部的風格,必然是‘成熟一家批一家’,我并不擔心有一些成熟的直銷企業會拿不到牌照。因為他們對于中國市場都有了相當的經驗,并且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所以獲牌的節奏也應該十分平穩。”該人士稱。
商務部研究院博士梅新育則分析:畢竟直銷是一個高度競爭性行業,它不可能只有雅芳公司一個“玩家”,在這個市場上,可以進入的公司應該會越來越多。相信此后直銷獲牌企業擴軍的速度會進一步提高,進入的企業類別也會增多。
如果說原來的直銷企業只有直銷業務,那么未來的直銷企業可能不一定是專業直銷公司,也有可能是兼業直銷公司。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直銷的企業先行取得直銷牌照,已經預示了這種趨勢。
“在保證秩序的前提下,將直銷市場‘蛋糕’做大是這個行業和主管部門的當務之急。”梅新育稱。
梅新育希望今后直銷企業銷售的商品不要局限于化妝品和保健品,而是能夠引進一些價格透明度較高、平均利潤率相對合理的新商品,從而有助于沖淡甚至消除直銷這個行業在社會公眾眼里的暴利嫌疑。同時,更新商品結構也有助于擴大直銷業的市場規模。
“以前做過直銷業務的企業歷史沉淀多,完成轉型勢必要多花時日;有實力、以前沒有做過直銷的企業則沒有歷史負擔,一起步就在新模式下運行,比有歷史包袱的企業早一點拿到牌照應當有客觀原因。”梅新育表示。
當然,也有專家指出,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獲得直銷經營許可之后,國家職能部門同時會周期性加大對“灰色”市場的清理與打擊力度。也就是說,短時間內未獲得合法資格的廣大中小型企業日子恐怕不會好過。因為競爭環境已經由過去的單極壓力轉變為雙重壓力,市場生存的空間將會進一步狹小
上一篇:嚴查超范圍經營 隴西開展直銷網點專項檢查 下一篇: 外資轉型直銷企業今起解除保護傘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