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仁義,人不忍欺
發(fā)布: 2008-04-25 13:29:24 作者: 劉尚線 來源: 全國商情.分銷時代

據某權威機構發(fā)布的一個調研結果顯現:企業(yè)的領導者如何看待他們的目標,決定了組織是否會走向成功。而決定企業(yè)領導者眼光的,就是有效的領導力。好的領導要明白兩件事,就是領導力的"本質"和"形式":本質,就是我們所說的領導力的特征,這是領導力最核心的要素;形式,是變化的,是隨領導者的層次、職能和角色而不斷改變的。而有效的領導力,就是本質和形式之間的平衡。
不幸的是,如今很多領導人都不能把本質和形式統一起來。他們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總是對別人充滿期待,但他們的真實意圖別人根本猜不透。這些人,一言以蔽之,員工只是對他服從而非真正愿意為他效力。還有一些胸懷大志卻訥于言表的領導,雖然員工們非常信任并愿意效力于這樣的領導,但這些領導很難把信任和積極性集中到某一個目標上。換言之,他們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卻沒能體現自己的能力。
所以,對于企業(yè)管理者來說,如何達到本質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形成有效的領導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人從事多年的企業(yè)管理工作,受到《分銷時代》雜志的邀請,把自己的一些管理心得整理出來,以供大家互相切磋學習!
身正,無聲的命令
作為一個企業(yè)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本質"就是管理者的個人品質。孔子說:"統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著做,自己行不正,雖然發(fā)號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這說明,領導者首先要身正。
身正,就是無聲的命令。
可以這樣說,領導的帶頭作用、表率作用,影響力是大的,甚至是無窮的。遇到風險,領導先上,群眾自然會跟著;領導都不怕犧牲,群眾也能夠豁出命來;領導帶頭艱苦奮斗,群眾也會跟著克勤克儉。而勇于犧牲或艱苦奮斗,都不是嘴上說的,是行為的表現。
一個有遠景的事業(yè),一定是榜樣的事業(yè),是領導人的事業(yè),因此,不管是團隊領導人,還是企業(yè)的高級管理者,都應該從自身做起,遵從團隊與企業(yè)的一些條例與規(guī)定,在下屬面前做出好的表率,這樣才會有一大群的追隨者,別人才會信奉你。所以,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首先應該有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與自身素質。
達仁達己的精神 我做市場已經十多年,而且在此過程中,自己也做過幾家企業(yè),但我身后一直有一大群追隨者。這其中是有很多因素的,但最主要的就是我具有"達仁達己"的精神。
"達人達己"的意思是成就別人就等與成就自己。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氣度。在歷史上,左宗棠、李鴻章、曾國潘是三位非常優(yōu)秀的領導人,有道是:"左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公,仁義,人不忍欺。"但我最欣賞的是曾國潘,在創(chuàng)造自我方面,曾國藩身體力行,剛柔相濟,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擁有了非凡的成功。當然,其中也不乏因為他達人達己,無私奉獻,而受到別人尊崇的精神。
另外,領導者還應該善于發(fā)動周圍其他人。為了達到業(yè)務目標,領導人不僅要知道自己的責任,更要激發(fā)和驅使周圍的人貢獻他們所有的能力為這個目標努力。一個真正的領導者能用他的熱情發(fā)動員工最大的能量--員工們愿意為組織不斷地貢獻才能和知識,而作為回報,員工們也能得到成長,變得更加成熟和專業(yè)。
超常的包容心
秦始皇在一些人眼里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暴君。他們談論秦始皇時,除了肯定他統一了中國之外,在其他方面就再難多贊一詞。其實,筆者認為,在對待下屬的雅量上,在為人的包容力上,秦始皇是后代絕大多數君王所望塵莫及的。因此,歷史學家給了他很高的評價,稱其為千古一帝。所以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企業(yè),也要有超常的容忍之心。
我認為,一個領導者的包容力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容人之長。就是要容得下比自己強的人。林則徐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些管理者也確有愛才之心,但是有一個上限,即所用之人不能超過自己。一旦發(fā)現所用之才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特別是當他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而事實證明自己錯了的時候,嫉妒之心便油然而生。這種"小雞肚腸"的人是難成大事的。實踐證明,一個管理者用比自己強的人越多,其事業(yè)成功的概率也越大。劉邦出身低微,才思平常,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治國安邦不如蕭何",但他之所以能在群雄中脫穎而出取得天下,關鍵也是由于他能容人,并用好一批強于自己的人才。
二是要容人之短。這并不是說要袒護、縱容別人的短處,而是說要在維護原則的前提下對別人的短處有所容忍。因為越是在某些方面冒尖的人,其短處往往也越顯眼。此外,一個優(yōu)秀管理者還要善于用人之短。因為有些優(yōu)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往往是相對的。列寧說過:"一個人的缺點是優(yōu)點的延續(xù),優(yōu)點是缺點的延續(xù)",有些人長處中可能潛藏著短處,有些人短處中也可能包含著長處。只要使用恰當,有些短處是可以變成長處的。 三是要容人之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像一個人只要能站起來走路,就難免要跌跤一樣,再能干的人才,只要多做事情,就難免要犯錯誤。美國一家公司在聘用職員時,曾別出心裁地制訂了一個條件:受聘者必須曾在以前的工作中犯過一次不大不小的錯誤。這看似荒唐,實則很有道理,充分體現了該公司寧愿用犯過錯誤的能人,而不愿用那些所謂"沒有缺點"的庸人的原則。
最后,容人之錯,還要容人改錯,即不要把犯過錯誤的人"一棍子打死",也不要急于求成,強求別人"朝錯夕改"。這一點,我們尤應加以注意。
有膽有識提升管理
有種流行的說法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雖然成功者都是很努力的,但努力者不一定能個個成功。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有膽識絕對是獲得成功的保障。
膽識是膽量與見識的合稱,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猶如"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之關系。拿破侖說過:"一個優(yōu)秀的指揮員,他的勇氣與見識應該好比等邊三角形的兩條邊,應該平衡發(fā)展,不可偏廢。"這二者是成功商人的左臂右膀,缺一不可。
膽量大于見識,會因為輕舉妄動而導致失敗;膽量小于見識,會因為保守而貽誤戰(zhàn)機。商場如戰(zhàn)場,所以,這個觀點同樣適合于廝殺在商業(yè)戰(zhàn)場上的人們。想要賺錢,單有發(fā)現商機的慧眼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決策的智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當然,勇敢不是瞎撞亂闖,而是以自身知識和經驗為后盾,憑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果敢迅猛的冒險精神,當機立斷地做出決策并付諸實施,這樣才會形成輻射力,跟隨者才會相信你與信奉你。
如果說打天下首先靠膽量的話,要想長久地坐天下就必須靠"見識"了。在如今的商業(yè)社會,有識的人并不多,有膽有識的人就更少了。由于政府加強了對于一些高風險行業(yè)的限制,企業(yè)如何在這種環(huán)境中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與企業(yè)管理者的膽識是有很大關系的。
就法蕾雅公司來說,我們的產品結構、多元化的營銷模式無不是一群有膽識的人的智慧的結合,它無疑是代表了特許加盟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與潮流。同時,它改變了以前以復制為主的觀念,以銷售為導向,展開了一場與傳統銷售的大規(guī)模競爭。
同時,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得到廣大經銷商、消費者的認可,也需要有實際的行動去體現。像法蕾雅公司在招商會現場采用的"真人秀"與現場演示相結合的方式也無疑是領導者具備遠見卓識的體現。 此外,一個成功的領導者,要想在管理的位置上占有一席之地,還應不斷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決策能力、統御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提高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事業(yè)發(fā)展的前瞻性,當好下屬的導師。
因為一個卓越的企業(yè)家,一定是一個出色的教育家;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企業(yè),必定是教育家所統率的積極上進、活學活用并研發(fā)成的學習型組織。
作者介紹:
劉尚線,國內知名職業(yè)經理人,現任北京法蕾雅日用品有限公司總裁; 曾任中國保健協會健康援助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從事企業(yè)經營管理工作15年,涉足醫(yī)藥、金融、日化等諸多產業(y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