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寶萊:因責任而生 要業績更要愛心
發布: 2009-12-16 09:59:18 作者: 李正勇 來源: 天府早報

康寶萊的故事不像香奈爾那樣夢幻,會有奧黛麗穿著她設計的小黑裙赴那蒂凡尼的早餐。康寶萊的故事更像是中國流傳的孝義故事,人情味很濃,少了幾分商業味。馬克·休斯是這個故事的主角。20世紀70年代,由于不當減肥,馬克·休斯的母親在36歲去世。這個美國的普通少年由于痛失至親而立誓找到科學健康的減肥方法。馬克·休斯不是天才,為此他遠赴中國學習中草藥知識,回國后,他又與幾個科學家一起埋頭研究。1980年,康寶萊蛋白混合飲料最終面世,從而改變了許多愛美人士的人生。馬克·休斯以“你必須用來自心底的愛來對待和影響他人”作為康寶萊的座右銘,鞭策這個因責任而生的公司。
共識:走光明之路哪怕非坦途
并沒有很多人了解康寶萊的這段故事,在中國剛滿4歲的康寶萊還正起步。康寶萊一直夢想將其產品帶到中醫中藥的故鄉,早在1997年就開始了在中國的投資計劃,于2000年建成投產的蘇州工廠是其在美國以外惟一的生產基地。但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康寶萊總部都在謹慎地推行著它們的中國戰略。與那些雨后春筍般的各式各樣的直銷企業相比,康寶萊的中國戰略曾被人理解為過于保守。“我們在等待。”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說:“2005年這個機會終于來臨,因為國家終于出臺了相關的法律。”
中國直銷法規出臺非常及時,對直銷企業實行發放經營許可證制度,這讓消費者對直銷企業有所了解和辨析。同時國家也加大了對非法直銷的打擊力度,工商部門的監管也比較到位,這都有利于行業的發展。
時刻以責任為發展的出發點,在李延亮眼里,是康寶萊蟄伏中國直銷企業和行業形象起起伏伏幾年后,迅速崛起的“高起點”:“這讓康寶萊在中國從一開始就是健康地發展,而且發展得更健康。”
在康寶萊,管理層上上下下都明確達成一個共識:“知道什么事不能做和知道什么事應該做,兩者同等重要。”先規范后發展是康寶萊一貫堅持的方針。“這樣做,在市場先機上可能不如其他企業早,因而有優勢。但做企業和跑長跑一樣,不怕慢,就怕站。”李延亮說。在康寶萊,每個員工都有一個卡片,上面寫著:“Take high road!”意思是走正大光明之路;同時寓意:光明之路非坦途(high road is hard road!)。
質量:有諾貝爾獎得主做后盾
保健品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健康和生命,所以產品質量和安全尤其重要。從康寶萊成立起,這一點就融入了企業的骨血。
康寶萊擁有三個科學組織:營養咨詢委員會、科學顧問委員會以及醫學事務部。這三支專業隊伍由成就卓越的醫生、科學家以及健康專家組成,包括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全美最佳醫生得主。他們研制最先進的營養配方,確保產品質量達到最高標準,并為康寶萊員工、經銷商提供專業培訓。正是這樣強大的科學后盾,使得康寶萊不斷推出新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馬克·休斯細胞及分子營養研究中心位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是康寶萊主要科研基地。
康寶萊系列產品所需原料90%以上由美國康寶萊總部提供。原料、半成品和成品都經過嚴格的化學和微生物的檢驗。生產環境達到中國衛生部保健食品GMP要求。康寶萊對于生產的各個環節都嚴格把關,確保進出的原料和成品符合美國康寶萊公司的標準和中國的國標,由此來最大程度地確保消費者購得的每一款產品均是高品質的。
康寶萊將質量管理由企業戰略上升為企業文化。在每周的例會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都會向工廠廠長問起質量控制、生產線管理等問題。公司內部也會做調查:比如隨機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與自己的產品放在一起進行檢測,查看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蘇州工廠已成為江蘇省質量控制的樣板企業,產品供應到東南亞等國外市場。
特別點擊 最有愛心營銷人員評比
康寶萊的一位營銷人員制訂了個人慈善計劃——每年捐助200個失學兒童,“我大概能再活50年,那就是一萬個兒童被救助”,那個營銷人員說。這是記者在與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的聊天里聽到的例子。聽的人很驚訝,說的人很自然。“因為這樣的善舉在我們公司里太多了。”
每年康寶萊國際會進行全球評比最有愛心的營銷人員活動,由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分公司先進行內部評比以選出候選人,之后再匯總至總部進行評比。“此項評比,與業績沒有關系,與他所做的善事大小有關。”
成都康寶萊之家
1994年,康寶萊國際公司創始人馬克·休斯創立康寶萊家庭基金會,宗旨是為因戰爭、災害、貧困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困難的兒童提供健康營養品和其他幫助。每年,數以萬計的孩子在康寶萊之家的幫助下成長。本計劃設立于靠近總部上海的康寶萊之家,也因考慮地震災區的種種情況,臨時改易,定于成都落戶。這是中國大陸首家康寶萊之家,也是全球的第39家。
成都康寶萊之家計劃旨在幫助兒童村的孩子提高營養以及健康水平。這170多個孩子主要來自西南地區,都是失去雙親的孤兒,其中還包括地震孤兒。
康寶萊精彩語
●康寶萊管理層上上下下都明確達成一個共識:“知道什么事不能做和知道什么事應該做,兩者同等重要。”
●每個員工都有一個卡片,上面寫著:“Takehighroad!”意思是走正大光明之路;同時寓意:光明之路非坦途 (highroadishardroad!)。
●康寶萊創始人馬克·休斯的格言:“用來自心底的愛對待和影響他人。”
●康寶萊的一位營銷人員制訂了個人慈善計劃——每年捐助200個失學兒童,他說:“我大概能再活50年,那就是一萬個兒童被救助。”
●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告訴記者:“我們原來是私營企業,現在是上市公司。差別上面,你的社會責任就更重。等于是什么呢?等于是很多人來看著你,看你做很多方面的事。”
企業責任錄 當責任成為理所當然
“用來自心底的愛對待和影響他人。”這是康寶萊創始人馬克·休斯的格言,在康寶萊企業內部不斷被提及,并被員工奉為圭臬。康寶萊中國區總裁李延亮也告訴記者:“一杯水是你的,一桶水是你家的,一湖水是你這個村子的,但一條河可能就是社會的,是大家所有的。企業亦如此,企業在剛剛掙錢之后,可能僅供養活員工。但是等企業規模逐漸壯大之后,就應該思考如何回饋這個社會。回饋社會的另一方面,也是把自己的企業融入到這個社會當中。我們原來是私營企業,現在是上市公司。差別上面,你的社會責任就更重。等于是什么呢?等于是很多人來看著你,看你做很多方面的事。”
康寶萊的直銷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公司的公益慈善事業也沒有停步。多年來,從公司員工到營銷人員,從骨髓捐獻到自行車全民健身,都可以看到康寶萊人的身影。
2007年10月
在康寶萊福建分公司,100名康寶萊公司員工紛紛伸出胳膊,讓醫務人員抽取血液,他們由此成為中華骨髓庫的骨髓捐獻志愿者。其后數年,不斷有數百位康寶萊員工參與骨髓捐贈活動。
2007年8月9日
中華骨髓庫與韓國骨髓庫合作向韓國提供兩例造血干細胞交接儀式在北京道培醫院舉行。其中一名捐獻者即來自康寶萊。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地震,“救援現場有我們,后方捐款有我們”的標志跋山涉水,身著綠色T恤的康寶萊地震救災志愿者一如既往地活躍著。災情發生后,康寶萊家庭基金會第一時間在網上開通了專門的中國地震災害捐助熱線,康寶萊全球總裁邁克爾·約翰遜向全體康寶萊員工和營銷人員發出倡議,號召他們攜手為中國的抗震救災做出貢獻。康寶萊家庭基金會和康寶萊中國不僅緊急向四川省紅十字會進行了捐助,同時還向第一支進入汶川的部隊捐助了200萬元的營養補給品,而國內各分公司也響應中國總部號召,在各地開展各種捐助活動。
2008年7月
康寶萊產品成為中國國家自行車隊專用指定營養品,支持中國國家自行車隊征戰2008北京奧運。此后,康寶萊也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各種自行車相關活動,推廣健康、綠色、積極的生活理念。
2008年冬
康寶萊溫暖基金啟動。康寶萊保健品有限公司與綿陽市教育局正式簽約,在此后的兩年里,將給予每個家庭每年1000元的補助,持續資助300個貧困家庭的孩子。
2009年
康寶萊中國又繼續延續兒童慈善的傳統,開始了一場“天使聽見愛”的慈善接力。“天使聽見愛”項目目的是幫助聽力殘障兒童進行耳蝸手術、購買儀器以及進行康復訓練。從廈門到南京再到廣州……康寶萊將愛心傳遞到一個又一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