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寶萊營養學家:關注早餐健康產業是必然
發布: 2010-03-04 08:18:14 作者: 鳴仁 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3月2日北京電 說到早餐的重要性,很多人張口即來。中國有很多俗語表述三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說法不同,意思卻一樣: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采取了相應措施推動早餐產業發展,我們也見證了身邊早餐產業的迅猛發展。
加拿大、英國:早餐引發有趣的經濟現象
最近的《環球時報》關注了發生在加拿大跟英國的有趣經濟現象,它們都是由早餐引起的。以著名冰球運動員名字命名的Tim Hortons是加拿大最受歡迎的早餐店之一。這個品牌一度被美國人并購,加拿大人悵然若失。去年金融危機期間, Hortons擺脫美國母公司,總部回歸闊別的加拿大,消息傳出舉國歡騰,“回家”儀式當天居然吸引哈珀總理參加,他規規矩矩地排隊購買了一杯咖啡和一個該店“招牌菜”——甜甜圈,并高呼“歡迎回家”。對于早餐,加拿大各地方政府有一些優惠政策,許多省份規定,早餐及早餐食品可以免收省稅,對于號稱“重稅國家”的加拿大而言,這樣的優惠已經非同小可。在英國,谷類的生產以及烤面包機的銷售因為英國人早餐觀念的轉變而迅猛增長。隨著健康觀念的普及,英國人已經開始對果汁、黃油烤面包片、炸薯條、煎雞蛋、煎熏肉等英式早餐的健康價值提出質疑。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調查,只有23.8%的女性和41%的男性在周末會做一頓以煎炸食品為主的早餐,大多數人選擇谷物和烤面包片。英國幾乎每家有一個烤面包機,健康早餐食品像麥片、全麥面包和谷類食品在英國的銷量連年遞增。
中國:早餐文化尚未形成
2001年中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放心早餐工程”,推廣“放心早餐”和“陽光早餐”,然而9年過去了,效果卻并不明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導致政府早餐工程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年輕白領并未形成早餐文化,很多人覺得早餐可有可無,或者忙于上班沒有時間吃。二、沒有推出廣受民眾歡迎的早餐品種。早餐在健康的同時也不能丟掉可口這一要素。
2009年9月,上海專業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37%的上海市民花在早餐上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路邊攤上的油條、燒餅是大多數上班族的早餐首選,盡管9成的調查者認為早餐十分重要。早餐仿佛只停留在了意識階段,在行動上卻被很多人忽略。
2009年5月,700多人參與了一個有意思的網絡早餐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通常花多少錢吃早餐。42.2%的網民選擇了1-2元,45.8%的網民選擇3-5元。也就是說88%的人吃頓早餐不超過5塊錢。記者在街頭對 20位消費者做了一次隨機抽樣調查,對于“您覺得一頓早餐通常花多少錢比較合適”這個問題,有12位消費者表示在2元以內,占了60%;6位消費者表示在 2-5元,超出這個范圍就不太會接受;2位消費者未作明確回答,表示不一定。很多人會說“早餐吃得像皇帝”,但五塊錢的皇帝餐未免有點寒酸。相比較而言,晚飯反倒成了最豐盛的一頓。
不吃早餐、不愿意在早餐上花錢,這些都成了阻礙中國早餐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早餐:誰誤讀了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美國康寶萊營養咨詢委員會顧問紀立農教授認為,科學的早餐應是低熱能、營養均衡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一樣都不能少,特別是要富含膳食纖維。科學的早餐應包括四種類別的食物,分別是以提供能量為主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糧谷類食物,如面包、饅頭等;以供應蛋白質為主的,主要是肉類、禽蛋類食物。以供應無機鹽和維生素為主的,主要指新鮮蔬菜和水果;以提供鈣為主并富含多種營養成份的,主要是奶類與奶制品、豆制品。
對比可知,我們現在吃的早餐大多只包含上面的一種或者兩種,吃飽沒吃好的情況非常普遍。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占了全天總需求的30%以上。而近期,北京某研究機構調查發現,京城白領每天攝入的能量和營養素只有不到2%來自早餐。這科學的早餐,舉個例子,是饅頭+雞蛋+蘋果+豆漿,一個饅頭,只相當于完成了1/4的早餐。中國人傳統早餐往往缺乏膳食纖維,適當增加蔬果十分必需。
人體經過一夜的酣睡,儲備的能量已大量被消耗,激急需補充營養。因此早餐是不是吃好直接影響了一天的工作和學習效率。而且早餐是最不易轉化為脂肪的一餐,因為你有一天的時間消耗。不吃早餐容易導致午餐晚餐過多攝入,則容易增重。午餐吃得過多,容易引起下午精神不濟,昏昏欲睡;而晚餐更是應該謹慎攝入。按照“早餐吃得如國王,午餐吃得如紳士,晚餐吃得如乞丐”的說法,如果一天的伙食預算是30元,3-2-1的比例,即早餐15元,午餐10元,晚餐5元的配比似乎比較合理。
健康早餐成為必然趨勢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自2008年起,我國早餐市場面臨年增幅14%的發展空間,包括外資餐飲企業在內,許多快餐品牌已開始全力進入中國早餐市場,而越來越多的新早餐理念也進入中國人視野。比如 2009年引發眾多媒體關注的“全能營養餐”。通過一杯蘆薈水、一杯大豆蛋白調制的營養奶昔,一杯草本茶飲的組合,“全能營養餐”以其方便、快捷、營養快速占領了上海、溫州、北京等地的白領市場。盡管價格略高于普通早餐,但是相當多的市民還是選擇了它,這從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消費者早餐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