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信用評價體系開建獲公眾認可尚待時日
發布: 2010-04-27 11:13:42 作者: 佚名 來源: 中國醫藥報

提到保健食品,不少消費者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電視里狂轟濫炸的廣告,小區里名目繁多的“免費”會議、體檢,夸張的“療效”說明……保健食品行業的信用危機由來已久,企業的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失信行為層出不窮,嚴重阻礙了保健食品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為此,中國保健協會正在著手建立信用評價體系,目前第一批保健食品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已完成。但業內人士也表示,將信用評價結果推向全行業乃至公眾視線,使之成為大眾能普遍認可的結果,還需要一段時間。
評價體系必須科學規范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的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產業。管理體制落后、企業追求短期利益、消費者消費觀念錯誤……使得保健食品行業處于嚴重的信用危機中。”中國保健協會秘書長王大宏介紹,正源于此,中國保健行業開始著手進行信用體系建設和企業信用等級評價。2008年,商務部、國資委正式批準中國保健協會為中國保健食品行業惟一的行業信用體系評價單位。
中國保健協會信用評價專家委員會主任梁曉青則負責組織開展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她介紹,信用體系建設分為6項工作:第一,宣傳誠信理念;第二,強化行業信用制度建設;第三,利用信用信息開展服務;第四,對會員企業開展信用評價;第五,加強對會員企業信用風險管理知識的培訓;第六,協助會員企業建立信用風險防范機制。“歸根結底,一是為了幫助企業建立風險防范機制;二是為消費者服務,提供企業的可信度,供消費者參考。”
梁曉青介紹,在考量中,首先要將企業分成4類:綜合型、生產型、銷售型和保健服務型。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建立相應指標。在實際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標準和獲取真實可靠的信息。“企業的風險有兩類:一是政策風險,如用義診、促銷、集會的手段進行營銷,或是在廣告中夸大產品功能,把‘起輔助作用’的功能提升到‘治療’級別,這些都是違規行為;二是產品風險,涵蓋了原料采購、生產工藝、包裝運輸等生產環節。”梁曉青表示,為確保評價結果的質量和影響力,他們充分利用了國家監管部門的資源,對企業生產、經營行為進行常規的監控,獲得行業監測數據。此外,各地媒體的報道也是重要的信息來源,對于每個月、每個省市發生的行業違規事件,都要進行專門的核實。最后,派出一個專家組,對企業進行現場調查,最終對其信用等級做出評定。
獲公眾認可尚待時日
據了解,目前的信用等級分為AAA、AA、A、B、C五級,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劃分方式。保健協會已完成了第一批保健食品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共有3家企業通過評定,其中新時代健康產業和廣東湯臣倍健都獲得了AAA級評價。
信用體系建設,其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老百姓放心大膽地消費保健品。因此,通過公正客觀的信用評價,把企業分成三六九等,告訴消費者哪些產品能買,哪些廣告可信。這樣,那些魚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不法分子就會現形于眾目睽睽之下。那么,是否能將信用評價的結果貼到保健產品的外包裝上,成為和“小藍帽”一樣的識別標志呢?
梁曉青表示,由于現在信用評價體系剛剛開始建設,無論是企業還是公眾,對信用評價結果的熟識度還不夠,因此獲得行業廣泛認可、進入公眾視線尚待時日。“理想的情況是業內對這個體系廣泛認可,并獲得國家監管部門的法規支持,例如獲得C級評價的企業將被吊銷保健食品的生產許可,獲得B級的將被警告等等。對于企業來講,信用等級不是一個貼在標簽上的獎項,而是和市場、利潤切實掛鉤的生死牌。”而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信用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信用等級低劣的企業被淘汰出局之時,也就是保健產業跨步成長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