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企業原料成本上升 盼政策鼓勵“優質優價”
發布: 2010-07-02 10:17:14 作者: 佚名 來源: 醫藥經濟報

盡管目前藥材價格上漲勢頭已開始回落,但總體而言,藥材價格與以往相比還是普遍有所上升。那么,中藥材的價格是否在中成藥企業可承受的范圍之內?這對中成藥的生產銷售造成了哪些影響?政府應該如何引導中藥材種植流通?
帶著上述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5家規模化的中成藥企業和1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正在內部征求意見,同時又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將對基本藥物進行新一輪降價,藥品價格政策的變動無一不牽動著中成藥企業敏感的神經,因此這些企業也發出了政府對于中成藥的價格管理應該考慮企業藥材成本與質量、鼓勵企業“優質優價”的集體呼吁。
嘉賓:李振江 神威藥業集團董事長
秦玉峰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大偉 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輝 江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長海 廣州藥業總經理、廣州中一藥業董事長
江云 四川新荷花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漲價引發企業原料成本上升
“在藥材價格漸漲的語境下,如果一味以降價為手段抑制藥品價格虛高,恐難以奏效,而且有可能迫使個別企業使用等級較低的藥材,最終影響產品質量和療效,掣肘了整個中藥行業的進步。”
醫藥經濟報:貴公司使用的哪類品種的藥材受影響比較大?藥材漲價的原因是什么?
劉大偉:基本上所有品種都受到了藥材漲價的影響,其中藥材受影響大的品種有:桔梗、白及、三七、薏苡仁、白術、薄荷、白芍、麥冬、淫羊藿等。有的漲價達6倍之多。
江云:一是天氣原因,二是需求增長。現在養生需求增加,食療盛行,比如枸杞、三七、西洋參、天麻,這是必然趨勢。生活水平提高后,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追求中藥保健。前段時間也不排除人為炒作因素。
最近藥材價格開始理性回歸。現在人為的因素比較小,但要看到藥材需求在增加,還有整體人工勞動力成本也在增加。
其實藥材漲價有一定合理性,既是自然規律調節,刺激農民種植,又可以讓企業有積極性建設基地,控制源頭。這里也有經濟規律,有些價值高的品種必然導致種植的熱情,這需要市場調節。
劉輝:的確,近半年來,由西南干旱引發的中藥材漲價風波屢見報端,紛紛繞繞,而且已從部分品種蔓延至整個藥材市場。除三七、金銀花、蟲草等典型的中藥材價格漲幅驚人外,其他藥材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以太子參為例,其價格由去年的不到20元/公斤,現在漲到了50多元/公斤,山藥的漲幅亦是幾倍。
作為一家國內知名的OTC品牌領軍企業,江中藥業同樣受到了來自藥材漲價的成本壓力,像以太子參、山藥、陳皮為主要原料的健胃消食片等拳頭產品已是國內OTC單品冠軍,具有比較優勢,抗風險能力稍強一點。
醫藥經濟報:藥材漲價是否影響到你們公司的正常生產,會否因此減產?因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占總成本的多少比例?
秦玉峰:到目前并沒有影響公司的產能。這是由于我們的主要原料都采取了合同貯備的方式,合理的避開了價格高峰期的采購。
劉大偉:現在藥材的全面大幅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占采購總成本的25%以上,對公司的經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但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保證正常生產,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個別品種如白及顆粒,因漲價幅度實在太大,已遠遠超過公司能承受的范圍,我們正在考慮減產。
吳長海:中一藥業的原料成本上升約為20%,而綜合生產成本已上升了10%。我們主要是通過銷售規模的擴大和企業生產設備的更新來消化成本壓力,另外公司主導品種國家基本藥物“中一消渴丸”的三個主要原料黃芪、葛根和天花粉,我們都是自建GAP基地,原料供應和價格相對比較穩定。
劉輝:就生產企業而言,中藥材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企業生產成本大增,有些企業原本利潤并不高的產品進一步被擠壓,如在定價上不能獲得相應的調整,生產將變得更加艱難,進而必然會對整個中藥產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當前,發改委正在制定的藥價新政更是牽動著眾多制藥企業的敏感神經。在藥材價格漸漲的語境下,如果一味的以降價為手段抑制藥品價格虛高,恐難以奏效,而且有可能迫使個別企業使用等級較低的藥材,最終影響產品質量和療效,進而傷害到老百姓以及優勢品牌企業使用高等級藥材的積極性,掣肘了整個中藥行業的進步。在這種“上壓下擠”的雙層壓力下,很多中藥生產企業頗感被動。
醫藥經濟報:貴公司以前是否有類似遭遇藥材漲價的經歷?以前是怎么應對的?此次你們有什么更好的應對措施?
李振江:神威藥業是國內最大的抗病毒中藥生產企業,大量使用金銀花、板藍根等抗病毒中藥材,而這些藥材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價格均有大幅度上漲,很多品種的價格甚至翻了幾番,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我們的應對措施是:在采購方面,密切關注市場變化,深入市場考察,多角度深層次了解物料市場情況,抓住一切機會,在每一個百分點上與供應商談判,采用多種措施控制價格的上漲:一是增加采購量,應對物料價格上漲,并進行戰略采購,做批量儲備。二是采用整合供應商,更換供應商以降低物料成本。三是通過簽訂長期合同,鎖定價格,提前備貨,減少了上漲幅度。在生產方面,挖潛力,降成本,節能降耗,積極采納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在生產環節控制成本。一方面加強精益生產,合理安排生產,強化工藝質量管理,確保成品率,避免浪費。目前神威藥業各主要品種的成品率均遠遠高于行業水平,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節能降耗,以技改為抓手,不斷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施,對所有的崗位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整理,對有改進潛質的崗位進行了改造,節約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各種資源的循環利用,降低成本。
除了以上措施外,神威藥業也在不斷擴大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
秦玉峰:2004年生地價格大幅上升時,東阿阿膠采取現貨貯備的方式應對,今年也是如此。在去年9月份看到中藥材價格有上升趨勢,我們對黨參、熟地、紅參、山楂等中藥材提前進行了合同貯備,避開了價格高峰,到現在為止我們低價貯備的原料還沒用完。
江云:面臨藥材漲價,大的企業應該一是自建基地,二是合作建基地。比如新荷花的定位就是做最好的飲片廠,還有就是最大的川產道地藥材基地。但自己不可能全部種,自建主要是抓關鍵的有代表性的品種,比如川貝、附子,都是技術性比較強、難度比較大的品種。其他我們會跟當地農民建立合作關系,他們按照我們的要求訂單式生產,比如澤瀉、川芎都是量比較大。
對中成藥企業而言,大品種大藥材應該一是采取自建基地形式;第二是加工復雜的品種,跟大的飲片廠合作。
政府應引導中藥材種植流通
“如果能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現代物流體系,從種植、采收、加工、運輸、儲存等環節進行有效把控,就能從源頭上保證藥品質量。”
醫藥經濟報:您認為對于人為故意囤貨,如何規避中藥材價格大起大落,政府應該怎么處理,您的建議是什么?
秦玉峰:我認為有兩個層面的分析,一是企業層面應該做的事情,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內國際形勢以及國家政策,分析其對中藥材的影響,同時整體分析災害、疫病等對中藥材的影響,另外就是隨時跟蹤主產區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出苗情況、天氣情況、病蟲害等對中藥材產量的影響。
另一個是政府層面應該做的事情,政府應做好中藥材種植規劃與引導,做到均衡種植,避免種植面積過量及過少導致的產量過剩與嚴重不足,同時要嚴厲打擊不良商販的囤積居奇。
劉大偉:對于人為故意囤貨,導致藥材市場價格較大波動,我認為政府應該干預,這不僅是涉及到壟斷市場的問題,還涉及到廣大患者的用藥保障問題。因為價格大漲導致成本大幅上升,會導致企業停產的可能,這將無法保障藥品的正常市場供應。同時囤貨還會最終導致藥農的利益受損。因囤貨漲價,獲利的往往是囤貨者,因囤貨跌價,受損的就不一定只是囤貨者,藥農最終也會遭受損失。
政府應采取適當措施,出臺相關政策,控制藥材的流通,保障制藥企業的藥材供應。應該堅決打擊惡意囤貨的行為。
醫藥經濟報:您認為現階段我國中藥材交易是否有必要建立一套現代流通體系?資本與藥材種植、流通如何建立合理的對接,例如辦中藥期貨市場?
江云:中藥材的健康發展需要兩只手:一方面市場調節永遠存在,另外也需要政府的輔助指導,對中藥材、中成藥通過國家政策和資金進行規劃和引導。現在政府在對瀕危藥材加種化以及道地藥材的種植方面有專項資助。比如羌活,經過幾年的支持,現在已經有進展。國家資金引導,然后企業去做,這種方式還是很有效的。
中藥材不適合做期貨。因為醫藥商品跟食品有差別。一是屬性有差別;二是中藥材整體用量有限,不像食品全世界都用,目前還是局限在中國。而且有些道地藥材如果進入期貨市場,價格可能會猛漲。屬性和規模的特點,決定了中藥材不適合做期貨。
劉大偉:政府的介入管理非常有必要,這關系到廣大人民用藥安全的藥材的流通,可以說現在還是較為散亂的。如果能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現代物流體系,從種植、采收、加工、運輸、儲存等環節進行有效把控,這才能從源頭上保證藥品質量。我們要振興中醫藥,有必要好好梳理與中醫藥相關的管理政策。
在種植方面,我覺得重點還是需要國家宏觀調控和指導,而不適合資本的過度介入。說到底,中藥產業的有序發展,特別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只有避免低水平重復,整合資源,才能對種植品種、種植量等有較為明確的管控,也才能避免盲目種植、惡性競爭,保障藥農、制藥企業、患者的各方利益。
醫藥經濟報:中藥材GAP種植基地能解決中藥材短缺的問題嗎?
秦玉峰:暫時還不能,主要還是要依靠政府引導、經濟杠桿加以調節,基地能夠很好的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劉大偉:中藥材GAP種植是保證藥材質量及平穩供應的手段之一。但現在GAP種植成功的不多,在現有的模式下, GAP種植的藥材成本也是很高的。GAP種植的技術、政策、管理、成本等一系列問題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一道道很難跨越的鴻溝。
李振江:中藥材是中藥產業發展的基礎,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特別是中藥材出口的迅速增長,中藥材遭到掠奪性開采,供需矛盾不斷加大。應立即列入國家戰略性資源,最好的途徑就是大力推行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對重點中藥品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醫保目錄品種所涉及的藥材,按照GAP標準,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進行資金支持,鼓勵以大型優秀中藥生產企業為龍頭,建立種植基地,開展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進行大范圍規范化、規模化種植,保證中藥材的可持續供給,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同時還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價格政策應鼓勵“優質優價”
“中藥不能簡單以單一價格指標作為衡量產品的標準,不同企業選用的藥材等級也不相同。在科學制定藥品成本評估體系時,要兼顧品牌、藥材成本等方面的要素,科學、全面、合理地制定我國藥品定價機制。”
醫藥經濟報:藥材價格上漲或多或少會影響中成藥企業投料的質量,部分企業可能會采購劣質藥材作為投料。為保障中成藥原材料的質量,您認為政府應該如何規范行業?比如大品種中成藥規范產地,制定中成藥原材料質量標準,或者將飲片作為中成藥企業法定投料。
劉大偉:政府可以加大監管的力度,監督企業規范生產。政府應該盡量管控,避免企業之間的低水平重復,惡性價格競爭,扶持誠信企業,最終有效保證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有效。但如果采取將飲片作為中成藥法定投料等措施還是需要認真慎重的考慮。我認為,現在有的中藥飲片過度追求外觀性狀,其實犧牲的是質量。
再者,飲片相對于同樣藥材,價格要幾乎高出一倍以上。如規定將飲片作為中成藥企業的法定投料,肯定會引起中成藥的大幅漲價。
秦玉峰:用飲片投料不是不可以,但目前中藥飲片市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摻雜使假現象更加混亂,具體實施時可能存在一定困難。
醫藥經濟報:很多中成藥都進入了基本藥物目錄,在藥材漲價情況下,貴公司入圍的品種若還是執行現有的中標價,是否能保證產品的質量?你們希望政府出臺什么政策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新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正在內部征求意見,中成藥的價格應該如何管理,才能體現原料成本、藥材質量與中成藥價格的合理關系?
劉大偉:成本的變化是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但絲毫不會影響藥品質量。在目前的藥材漲價的情況下,基本藥物繼續執行現有中標價,我們基本藥物產品已無利潤可言、甚至已是負利潤。
希望政府能管控好藥材流通市場,穩定藥材價格在合理的水平上。同時也能適當調整中成藥價格,使制造企業能夠有正常的盈利能力。當然,如果能在藥材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在稅收等政策上給企業適當的扶持,也是對企業度過難關最大的幫助。
吳長海:有報道說國家發改委正在醞釀降低基本藥物的價格,實際上現在基本藥物中成藥的價格空間已經很小了,尤其是中成藥企業既面臨藥材價格上漲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另外新版GMP也將于今年開始實施,同時,基本藥物的電子監管碼管理也將在明年三月底前全面啟動。這一切都促使企業在設備、技術和管理上的投入都要增加,中一藥業在這三項上的投入目前已經超過1000萬元。
中藥的質量首先是藥材的質量,而道地藥材的質量是公認的,中一消渴丸三個主要原料黃芪、葛根和天花粉,都是GAP基地、道地藥材入藥。同時我們對于產品質量的管理是全程質量管理的理念,從藥材的種植、采購到運輸、儲存再到產品的生產、流通和使用,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注重質量管理,尤其是中一消渴丸作為基本藥物獨家品種,我們早在今年就開始采用電子監管上技術。
國家發改委要鼓勵中成藥企業“優質優價”,在定價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品牌企業和優質品種。
劉輝:目前業內對發改委的藥價政策非常關注,盡管政策尚不明朗,但價格限制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制藥企業更為擔心的。從長遠看,"一刀切"似的緊盯藥價,很多利潤空間小的中藥企業根本就會顧不上產品創新,研發也無從談起。所以,我認為,鼓勵企業創新還需要來自政策方面的支持。在制定藥品價格時要多元化、綜合地考慮不同企業的成本構成,比如,現在為了應對中藥材普遍漲價的現狀,不少企業紛紛投資進行GAP規范化種植,這對一些注重藥材等級質量的優勢品牌企業來說,成本就會增加;或是一些有品牌的中藥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創新投入等在藥品定價時應給予適當的考慮,對一些優質中藥產品實行優質優價。
我認為,中藥不能簡單地以單一的價格指標作為衡量產品的標準,不同的企業選用的藥材等級也不相同,所以,在科學制定藥品成本評估體系時,要兼顧品牌、藥材成本等方面的要素,科學、全面、合理地制定我國藥品定價機制。
秦玉峰:優質優價,加強監管,徹底取締不法廠商,給予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