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跨區域直銷再曝行業潛規則
發布: 2012-05-20 18:33:20 作者: 佚名 來源: 法制周末

哈藥的直銷就像一場“圈地運動”。在全國市場,只要能夠圈到的地方,就有哈藥直銷的身影。
然而,記者在調查后發現,雖然哈藥已經取得了直銷牌照,但該牌照僅限于其在黑龍江12個市及大興安嶺82個區、縣從事直銷活動。專家認為,類似的跨區域直銷非常普遍,這也正是中國直銷領域內一直存在的潛規則。
8月13日,北京,桑拿天。
在王府井大街的一家快餐店,《法治周末》記者約見了半個多月前加入哈藥直銷龍行天下北京團隊的張昕(化名)。
隨身背著厚厚的哈藥直銷材料,每天充滿激情地給兩三個人講述哈藥直銷的“魅力”所在,描繪共同掙大錢的宏偉藍圖,是張昕半個多月來的工作狀態。
她并沒有落座就洗腦式地勸說記者加入哈藥直銷團隊,并有理有據地向記者展示了關于哈藥直銷的一系列材料:哈藥直銷牌照打印材料、哈藥直銷背靠國企的優勢、哈藥直銷的產品列表、哈藥直銷的“核心人物”以及她去哈藥集團考察時跟各種人合影的照片。
在介紹的過程中,張昕顯得游刃有余。
“我們有一套非常完善的制度,10個人看了10個人說好。我們團隊有一個人,看中了哈藥直銷的前途,舍棄了每天能賺3000塊的工作,全心做哈藥。”張昕說。
但她并沒有告訴記者,產品列表上有一些產品,在商務部核準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增直銷目錄之外,比如藍莓口服液,相反,她只是說“藍莓是國外很多國家要求定期給學生補充的水果,對身體非常好”。
同樣,她也沒有告訴記者,北京并非是商務部核準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募直銷員從事直銷活動的區域,而是斬釘截鐵地說“北京從事哈藥直銷沒問題,我們是拿了牌照的”。
哈藥直銷進軍全國
2008年11月25日,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即直銷牌照),2009年12月1日,哈藥直銷開始試運營。
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系統上,《法治周末》記者查詢得知,哈藥集團招募的直銷員可在黑龍江省內12個市及大興安嶺地區82個區/縣(縣級市)從事直銷活動。
但記者發現,無論是在哈藥直銷的招商會上,還是在百度哈藥直銷貼吧的招商貼中,抑或在張昕口中,北京、河南、江蘇、江西等地都有哈藥直銷團隊的足跡,網上發布的哈藥直銷的介紹中,也有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電話。
記者在網上甚至找到一個題為“哈藥直銷全國各地市場第一人”的通訊錄,涉及省份包括浙江、四川、山東、內蒙古、江蘇、甘肅、吉林、湖北、貴州、福建等,記者撥打部分電話后,這些“第一人”均表示,可以幫忙介紹北京地區的負責人,張昕即為某位第一人介紹給記者的。
“我們團隊的名字是龍行天下,比如你在北京,認識一個人在河南,把他介紹到哈藥直銷團隊里,這么一來,‘龍’的足跡不就越來越多了嗎。”和張昕一起來向記者介紹情況的吳林(化名)非常激動。
吳林曾經是軍人,后來在北京一家國企工作,退休后開始做直銷,至今已有8年左右的時間。
張昕告訴記者,目前,河南團隊人數比較多,就在最近剛剛在鄭州開過招商會。
“北京的團隊人相對較少,但這就是你的機會啊,進來的越早,就越早占領先機。”張昕說。
跨地直銷的“潛規則”
2005年頒布實施的《直銷管理條例》規定,直銷企業從事直銷活動,必須在擬從事直銷活動的地區設立負責該行政區域內直銷業務的分支機構,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時,并在獲得批準后,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
2007年出臺的《關于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直銷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指出,獲得直銷經營許可的企業,應自批準文件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按其上報的服務網點方案完成服務網點的設立,并向出具服務網點方案認可函的商務主管部門申請核查。核查結果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備案后,直銷企業方可從事直銷經營活動。
按照這些規定,哈藥直銷只能在黑龍江省內的部分地區開展直銷業務。
“但每家做直銷的企業都是在全國范圍內拓展業務,不可能把業務局限在核查備案的區域。”北京商業管理干部學院教授王義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是他關注中國直銷產業發展多年來得出的結論。
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記者看到,目前有25家企業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除了安利、玫琳凱、雅芳等進入中國比較早的外資企業在多個省份完成服務網點核查備案外,國內的直銷企業大都是在企業注冊地首先獲得經營許可,部分企業此后在別的省市獲得網點核查備案。
“然而,直銷企業幾乎都在跨地域經營,這是行業內的潛規則。”王義說。
王義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跟中國直銷管理中實行的核準制不同,國外的直銷管理制度很多都是報備制,“地域上的限制也是很少有的”,他建議限制直銷地域的規定可以做適當修訂。
業內另一某資深人士也深知“跨地域經營”這種業內“潛規則”,但他認為,在當前法律法規未作改動的背景下,直銷企業仍應按照法律規定,在希望開展業務的地域進行服務網點核查和備案,“否則管理部門是可以依法對其行為進行處罰的。建議直銷企業可以先在未被批準開展直銷業務的地域以加盟店面等方式進行市場摸底,同時進行行政審批,待手續齊全,再開展直銷業務”。
“誘人”前景下的慘淡業績
張昕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獲得哈藥直銷團隊成員資格的方式是辦卡,“目前可辦的卡分普卡、銀卡、金卡、鉆卡,分別需要1250元、3750元、6250元、12500元,越高級別的卡可以獲得的業務提成比例越高”。
“無論是誰都可以加入哈藥直銷團隊,但人必須厚道。我們這個團隊是靠緣分的,一般人進不來。”張昕說。
在張昕、吳林以及記者采訪中遇到的其他哈藥直銷的經銷商看來,哈藥直銷并未面臨所謂的經營地域限制,似乎只要拿到了牌照,一切都是合法的。
張昕非常熱衷于給記者描繪加入哈藥直銷后的藍圖,并詳細介紹了獎勵制度。
記者了解到,哈藥直銷團隊成員的獎勵分為銷售獎、培育獎、級差獎、領導獎、福利和專賣店,屬于團隊計酬,一個經銷商往下發展的團隊成員越多,可以得到的獎勵越多。
提到培育獎,張昕異常激動:“假設你直推兩個人(直推即直接介紹人參加哈藥直銷),那兩個人再分別直推兩個人,一直到8代,你的團隊就有512人,培育獎的意思是,你可以從團隊銷售業績中獲得5%或10%的提成(除普卡外,其余卡都是提成10%),假設每個人每周銷售額是1萬元,你一個月就能賺51.2萬元。”
記者問及半個月來張昕直推了多少個人,她開始支支吾吾,后來在一再追問下,記者得知,吳林目前是唯一一個由張昕直接介紹到哈藥直銷團隊的人,用哈藥直銷的行話說,吳林是張昕的“直推一代”。
但整個過程中,張昕都稱和吳林是合作伙伴,不過記者注意到,由于吳林來的比約定見面的時間晚了些,他剛一落座,張昕就從包里掏出10塊錢,讓吳林去買點喝的。
談到今后工作,張昕不覺得是難事,“剛開始主要是學習,學習怎么介紹哈藥直銷的情況,然后更好地把情況介紹給別人”。
張昕說,現在經她聯系的人都對哈藥直銷很感興趣,但還有不少人在找錢,也有一些人在說服家人。
吳林的家人對吳林參加直銷就不太理解,盡管吳林已經參加直銷行業多年,但此次他依然采取了隱瞞家人的方式,“等我拿著賺的錢回去,他們自然就不反對了”。
向記者介紹完情況,張昕和吳林說他們準備去找一家藥店老板,“之前跟這位老板聊過,要趁熱打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