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羅藥業仿制藥國際化帷幕拉開給予推薦評級
發布: 2010-11-17 10:27:03 作者: 未知 來源: 鳳凰財經

近期我們組織機構投資者對美羅藥業[12.85 1.02%]進行調研,與公司管理層就仿制藥國際化戰略進行交流。我們強烈看好仿制藥走向國際的發展道路,認為美羅藥業已經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外向型發展模式。未來國內特色品種增長(傷科接骨片等),仿制藥的國際化(代工以及合作開發)是公司業績發展的兩大基本點。
我們維持對公司的盈利預期,繼續維持“推薦”評級。
調研要點:
推薦回顧。2010年5月23日,我們發布《制劑國際化+品種優勢,美羅藥業調研報告》,在業內首次推薦美羅藥業。我們推薦的邏輯是:公司經歷長期蟄伏,已經明確了走國際化道路的發展戰略,探索出符合自身發展的模式,公司在過去10年,一直致力于內部的整合,探索外向型發展道路,并且在2008年之后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公司業績已經到達拐點,未來2年,將有爆發增長。
本次調研,重點了解澳大利亞TGA認證的進展。公司過去通過澳大利亞TGA認證,并且在2007年開始做出口代工。當時做二甲雙胍片,達到1.2億片。但當時公司制劑產能僅10億片,還需要滿足國內生產需要,因此出口并沒有做大規模。2009年搬遷之后,公司擴大制劑規模,達到100億片,有能力接受更大的國外合作項目。近期,公司接受了澳大利亞TGA認證的現場檢查。我們判斷,公司通過檢查基本上沒有懸念,未來公司與有關下游伙伴的合作將順利開展。
FDA認證的現場檢查,將是未來公司國際化的重要目標。我們預計FDA的GMP現場檢查在今年年底或2011年初進行。公司已經披露,有20多個ANDA產品,和下游多家企業進行合作。合作模式不會限于簡單的代工,而是公司自主或者合作開發制劑品種,產品包括對已過專利期品種的仿制,具有高技術含量緩控釋制劑的研發,未來也有挑戰專利品種。公司在2009年申報第一個ANDA產品,如果順利通過GMP認證,預期明年中期第一個產品可以實現銷售,下半年開始貢獻利潤,但主要貢獻在2012年。
與多數人理解所不同的是,我們認為仿制藥的壁壘仍然是研發能力。藥品是技術密集型產品,原輔料的成本很低,同時對安全性要求極高,因此研發水平決定了藥品的品質以及成本是有差異的,對于一些常用劑型,是“好或差”的區別,對于一些緩控釋制劑,甚至是“有或無”的差別。制劑工藝水平的優劣,對藥品的質量以及成本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仿制藥國際化的難度比原料藥國際化更高,更有技術壁壘,相應的,也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利潤空間。
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指出,美羅藥業立足于自己的技術平臺,一方面通過工藝改進降低成本,能做一些市場空間大但國外企業利潤率不高的品種;一方面瞄準高端劑型,做競爭少但利潤率高的緩控釋制劑。
盈利預期。2010年主要收益來自非經常性損益,2011年后都是主業貢獻。我們預估2010-2012年EPS分別是;0.86(假設公司土地補償收益在今年底到帳)、0.29和0.64元。我們認為在轉型期間,可以給予較高的估值水平。(印度企業在轉型期,曾經有70-80倍PE)我們認為公司未來國內銷售提供很高的安全邊際,國際化帶來巨大的增量,維持“推薦”評級。
催化劑:澳大利亞TGA認證通過,年底獲得正式文件;預期年底FDA的GMP現場檢查;搬遷后的土地補償收益到帳。
風險因素:FDA的現場檢查可能會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