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轉變戰略 調薪趨向“普惠制”
發布: 2011-01-21 10:28:03 作者: 未知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快消行業人才爭奪日趨激烈,公司怎樣才能找到與業務發展速度匹配的員工,又該如何成功地保留人才?對安利這家跨國公司來說,一直是其頗為頭痛的問題。
2010年,中國已成為安利全球的最大市場,銷售額達220億元人民幣,市場潛力巨大,但國內大量快消品公司跑馬圈地,快消人才供應嚴重短缺。安利大中華及東南亞人力資源副總裁張玉珠坦言,“2011年,公司在人才的招聘與留任上將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快消人才的流動速度正在加快——銷售人員過去的跳槽周期大約是三年,如今已縮短至兩年,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會走人。與之相對應,銷售人群對薪水和職位的期望值日益走高,據翰威特咨詢公司調研顯示,很多員工希望每過兩年,自己的職位就能提升一個等級;而一旦在公司的晉升速度“不到位”,他們就會對現有的職業充滿失望。
以安利為例,其薪酬成本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但在火熱的人才爭奪中,這樣的增長杯水車薪。眼下的情形不禁讓張玉珠想起1990年前后香港人才市場的瘋狂:那時香港經濟高速增長,招人幾乎不列條件,能夠找到人就很不錯了,員工們機會太多,甚至有人入職三天后會借口“辦公室空調太冷”離職。當年,張玉珠所在的企業史無前例地加薪兩次,現在這一幕可能會重演,“2011年,安利也不排除把薪水從一年一調改為半年一調。”張玉珠表示。
除了調整加薪周期外,安利還開始主動改變策略,HR在做未來的薪酬規劃時,不僅會看當前的市場變動,還會預估一年后工資增長的百分比。“如果用一年后的標準來調薪,員工就不會流動太快。”換言之,安利在將未來的薪酬預期提前變現。
而調薪范圍也正趨向“普惠制”。過去,公司漲薪的重點人群集中在經理級以上,現在開始惠及基層員工。用張玉珠的話說,“以往,我們只給經理級以上人員雙位數的薪酬增長,但今年,如果我們不給基層員工這樣的增長幅度,他們很可能都走光了。”
可是,加薪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效管理員工預期一樣重要。在安利,每到年底公司都會為員工列一張清單,寫明一年來的工資、福利、培訓、津貼等,讓人一目了然。“這樣一來,員工就會知道公司在他身上到底投入了多少,有些是顯性的項目,有些是隱性的支出。人員的費用絕不僅僅是工資一項,讓員工了解到這些十分必要。如果人實在留不住,那么張玉珠建議,要形成一個機制,“讓合適的人才盡快替補空缺”。
在此基礎上,安利每年都會觀察“哪些是成長較快、比較有潛力的人才,他們匹配哪些關鍵的崗位”,再通過表現評估與培訓項目,選出20位有潛質擔當重要職務的員工。在這20人中,公司會再甄選出5到10位,作為儲備的管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