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忠全:企業“致”勝之“明”在于“德”
發布: 2011-04-26 10:20:49 作者: 佚名 來源: 直銷專業網


如何有效地治理一個企業?這是眾多公司所需要考慮的問題,這是企業運行的關鍵所在,企業治理得不好,則整個企業各因素再好,也都像一盤堆砌著的散沙,終有崩塌的那一天。到底如何治理好整個公司呢?記者最近采訪了致明德國際的董事長鄒忠全,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成功的治企之道。
致明德國際是一家致力于中醫本草制劑的自主研發、生產、銷售的自有知識產權高新技術企業,正處在迅猛發展階段。致明德公司從2008年建立起,即推出了歷經10年研發的致明德五清通體系列產品。至今短短3年間,致明德五清通體產品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2000多家直營機構,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海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綜合效益穩居全國同行業前列,成為能與跨國集團相抗衡、中國醫藥保健品行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一般說來,企業越大,發展速度越快,越不好管理。致明德在短短幾年間如此迅猛地壯大和發展,企業是怎么樣做到,與發展速度向適應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得以發展得有快又好的呢?當記者問到這個問題時,致明德國際集團董事長鄒忠全回答了一句簡短卻意義深刻的話:致明德治理企業的明智之處在于以德治企。
之后,鄒忠全全面地向記者介紹了企業管理的模式以及致明德的“以德治企”之道。
鄒忠全指出,企業管理包括企業文化和企業安全管理,基本要素有五個: 理、法、制、德、情。“理”,是指理論;“法”,是指法律;“制”,是指制度;“德”,是指道德;“情”,是指情感。合起來,簡稱“理?法?制?德?情”。由于是用來管理企業安全文化的,也可以稱之為企業安全文化管理模式。
基本上每一個公司的治理制度都可以歸納成以上5個方法,而不同的企業,所選的治理方式的側重點也會不盡相同,有人把“法”或者把“制”放在最前面,要求企業員工行為處事把規章制度做為最基本的原則去遵守。鄒忠全卻不贊同這種治理方式,他認為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員工的創新力。他強調,法制當然是需要遵守的,但并能成為治理企業的最中心的制約點,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從“德”出發,以“德治”為中心,結合其他四項原則來治理企業,而致明德正是這樣做的。
“德”即是指道德,其內涵是用道德來推動安全文化建設。道德,包括企業全體人員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
在“德”的層面上:重要的是要抓教育和養成。運用多種形式、方法和載體,長期地對企業全體員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樹立“安全為天,生命至尊”的安全理念,全面提升素質,這是安全管理的治本工程。
鄒忠全最后表示,只有堅實地灌注了員工的道德素質,企業才能獲得較正確較穩定的發展,無論企業遇到什么方面的問題,企業員工的基本素質和對企業的忠誠度還會始終存在,這是企業發展的至寶。
企業治理是一個大課題、也是一個新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意義重大,既有政治意義,又有現實意義。記者堅信:只要我們大家努力去探索、努力去實踐、努力去創造,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就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