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87%冰粥和冰激凌等冷飲添加劑超標
發布: 2011-04-27 09:25:59 作者: 佚名 來源: 都市女報

[提要]87%的冰粥和冰激凌等冷飲添加劑超標。這是對國內15個城市的食品進行調查后得出的結論,而國外有報道顯示,備受歡迎的草莓奶昔,其實是56種化學原料的混合物。
范志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添加劑權威專家。
上月15日早晨,她習慣性地拿起餐桌上的《北京青年報》看到:雙匯被曝出瘦肉精事件。從那一天開始,范志紅就不斷接到記者關于食品添加劑的采訪電話,其中就包括對當下大行其道的冰粥、奶昔等冷飲的詢問。“87%的冰粥和冰激凌等冷飲添加劑超標。”范志紅說,這是對國內15個城市的食品進行調查后得出的結論,而國外有報道顯示,備受歡迎的草莓奶昔,其實是56種化學原料的混合物。
解密一份冰粥的19種成分
有17種添加劑 食品專家:每種都有害
有多少人會如此認真地解讀一盒冰粥的“內心”?它居然包含了19種成分!一盒冰粥的生產程序,前后不到一分鐘,看似簡單的手藝,卻映照出食品工業時代中食品的制作方式,還有食品安全問題。
【落差】 國外限制 國內無限用
濟南大街小巷到處是冰粥店,商圈、學校更是這些店的密集區。冰粥究竟是什么做的?店里五顏六色的調料瓶中裝的到底是什么?
對于記者詢問的這個話題,范志紅了如指掌。這源于她做過的一份有關食品安全抽檢的調查報告。
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委托,她從2005年到2009年,與其他食品專家組成調查組,對全國15個城市(包括濟南)的160多種食品進行檢測。涉及行業包括冷飲、糕點、洋快餐等。
檢測結果觸目驚心——— 這些食品都含有大量合成添加劑。其中,87%的冰粥和冰激凌等冷飲產品含量超標。不過,因為簽過保密協議,具體含量數據等不便公布。
范志紅說,之所以加入這個調查,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添加劑的危害,改變我們追求口感和色彩的飲食文化和習慣。“包括我自己,我非常愛喝冰粥,但做完調查后我就不再喝了。”“其實,早在2002年丹麥就開始立法限制冷飲中合成添加劑的含量,但我們卻沒有。”范志紅說,現在冰粥店到處都是,不僅沒有標出成分和含量,還因美味受到很多女性和孩子的歡迎。
【解碼】 一盒草莓冰粥的誕生
基于深入的調查,對于諸如冰粥等冷飲的“內幕”,范志紅才有更深的體會。她以做一盒草莓冰粥為例,向記者曝光了這些冰粥中的“真”成分:“很多冷飲店在做草莓冰粥時,加的不是鮮草莓,而是草莓醬,但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更香濃。原因就是它用了合成添加劑——— 乳酸乙酯、麥芽醇、苯甲酸甲酯等。”這些物質中含有銅、鉛等,時間久了,會增加患腫瘤、冠心病等疾病的幾率,對青少年智力發育也會產生影響。
范志紅總結說,每天一盒冰粥(250毫升),這種草莓醬大約加了50克,其中各種酯的含量就已超出正常人的承受極限。
但冰粥講究滑爽細膩,還得靠卡拉膠、瓜爾豆膠、單甘酯和磷酸鹽等穩定劑和增稠劑。這樣,冰粥的清涼感也尤為突出。
在一家冷飲加工廠,她看到做一份冰粥會用到17種添加劑——— 磷脂、聚甘油蓖麻醇酯、飴糖、羧甲基纖維素鈉、果葡糖漿、黃原膠、麥芽糊精、乳酸、乳酸鈉、單硬脂酸甘油酯、瓜爾豆膠、卡拉膠、檸檬酸、食用香精、甜蜜素、莧菜紅、檸檬酸鈉。如果認真分析,這些物質添加后對人體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傷害。
【有料】 有冰粥用過期罐頭做成
隨著冷飲業的競爭加劇,一些冷飲加盟公司就不斷開發新產品,這兩年加椰果的水果冰粥就很流行。
但范志紅透露,很多椰果都是經加工而成的產品,全部添加了色素等成分。比如胭脂紅亮藍、日落黃等,不過這種東西吃上一兩盒,不會感覺有異樣。
這種說法讓記者想起兩天前在天橋一家批發店的暗訪經歷。23日下午,記者以開冰粥店為由,與女老板攀談后得知,五顏六色的椰果,像不久前曝光的“染色饅頭”一樣,都是“漂”上色的。“好好的果肉,為啥染色?”女老板說:“搭配好看啊,大家愛吃,都是食用色素,沒事。”她說,濟南很多冰粥店都從這里進貨,沒問題,要得多還可以更便宜。
范志紅說,胭脂紅等人工色素,若超標服用就隱含致癌的可能。即便一盒不超標,如果頻繁吃,累計超標同樣風險很大。
而椰果的生產與“染色饅頭”如出一轍。范志紅說,部分冰粥所用的材料,大都是價格極低的過期罐頭和水果小販賣剩下的水果,經過處理后,也吃不出異味。記者從省食品藥品衛生監督局了解到,他們的確查處過類似的冰粥店,并罰了款。
【秘密】 加的甜味素中有致癌物
冰粥另外一個不得不說的秘密是“甜味素”。正常的甜味應該來自蔗糖,但冰粥中的甜味卻是來自甜味素。
4月26日上午,濟南一家知名冷飲連鎖企業運營部朱經理,向記者介紹了他還是實習生時,在另一家冷飲店的工作經歷。“甜味素都會提前做成水,在加好冰后往里面添加。一般情況下,顧客不會問你加的是什么。我后來和加盟公司熟了后,他們才說這些都是甜味素,但對外說是蜜水。反正沒有人查。”“適當的甜味素放到冰粥里不打緊,但是有些冷飲店使用的甜味素違規加了芒硝和工業硫化鎂,這些東西都是工業用的,怎么能給人吃呢?”
無獨有偶,記者在采訪濟南大學化學院教授崔玉時,她也聊到濟南一些商販,為節約成本在冰粥中使用甜味素替代白糖。
她從專業角度分析說,甜味素經水解后,會形成有致癌威脅的環乙胺,環乙胺的主要排泄途徑是尿,因此對膀胱致癌的危險性最大。對此,美國禁止甜味素直接加入或用于食品。我國也對甜味素在加工食品中的適用范圍和使用量作了嚴格限制,但守規矩的商家卻不多。
冰粥中加“雙氧水”已成行內秘密
朱先生曾加盟的那家公司在一次給他打貨時明確提示,每次做冰粥放果凍、果肉時,能少放就少放,而老板這樣要求并不是為了節省成本,“主要是人吃了以后會出問題。”
“少放果凍 吃了會出問題”
冰粥配料中的秘密遠不止這些。“現在有一種牛奶叫營養舒化奶,它的原理就是把大顆粒的奶化整為零,方便人體吸收,廣告做得也很形象。如果搞個相反的,把小分子搞成大分子,讓人吸收不了你會吃嗎?但冰粥中必用的‘果凍’就是化零為整,讓人無法吸收。”朱先生說。
4月23日下午,泉城廣場附近一家冰粥店,一位買冰粥的女孩對正在配料的服務員說:“多加點果凍,我不要那么多冰。”朱先生說,一般情況下女孩們都會讓老板多放果凍,但其隱患觸目驚心。
他曾加盟的那家公司,有一次給他發貨時清楚地提示,每次放果凍時,能少放就少放,“人吃了會出問題。”
“這個果凍的主要問題就是使用了雙氧水浸泡。”朱先生解釋,為了讓果凍和果肉更通透、更鮮嫩,就用工業用雙氧水漂白,而雙氧水主要用來做紡織品和造紙,國家明令禁止在食物的加工過程中用這種化學物質。
崔玉透露,雙氧水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用途甚廣,分為有氧化漂白及還原漂白兩類。在制造果凍時,加入大量雙氧水,使果凍晶瑩透亮,并且易于長期保存。
果凍是用工業用雙氧水漂的
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朱先生的說法進一步得到證實。24日,記者采訪濟南市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有關負責人時,無意中得知他曾根據熱心市民提供的線索,去一家廠家暗訪,并發現了用工業雙氧水浸泡果凍的事實。
他回憶,當時那家廠的規模比較大,但是沒有廠名,老板姓劉。技術員說,他們一年的果凍產量是2000噸。
當時,該負責人連續觀察了幾天后,發現工人往裝滿果肉的池子里,倒一些無色透明的液體。“這叫什么名?”無防備的工人跟他說是過氧化氫(雙氧水)。“這樣看起來(果凍)不好看,換水好了就嫩一點,用雙氧水一壓就更白了。”這樣加工出來的果凍,廠里的工人都不敢吃。
①一桶2.5升的椰果型果味糖漿能做上百份冰粥。②一支雪糕的配料中,食品添加劑多達10余種。③工作人員在制作冰粥。④一份冰粥中,竟然含有17種食品添加劑。
記者扮老板批發冰粥制作材料
批發商:怕啥,又吃不死孩子
4月22日到24日,記者對濟南售賣冰粥原料的批發地和一些冷飲店進行了暗訪。
【便宜】 一盒成本七八毛
在天橋一家添加劑商店里,甜味素、復合甜味劑等到處都是,“我這里的添加劑都是正規的,工商每個月都來查的。”
當獲悉記者想要開家冰粥店,老板頓時熱情起來,“你需要的料,我這里都可以勾兌得出來。”在老板提供的一份單子上,記者看到,制作一盒冰粥大體需要的乙基麥芽酚、亮藍、安賽蜜、苯甲酸鈉等添加劑,跟范志紅說的配料差不多。“有不少冰粥店的老板都是從我這里進貨,他們回去后勾兌成冰粥原料。”老板拿出一盒一公斤的合成原料,報價18元,復合果肉配料12元。“你主要做柳橙味的,這兩個就行了。”他介紹,這些原料能做幾百盒冰粥,加上盒子包裝和冰,每盒成本也就七八毛錢,“我這里的復合材料更安全,味道也更香甜,比別人賣的原料好,價格也不比別人貴。”
記者詢問要是自己勾兌比例錯了會不會出現問題,老板笑了笑,“冰粥就是添加劑做的,一盒冰粥中含這么多添加劑,要是出問題早就該出了,又吃不死孩子。你要是害怕,少用點就行了,我這里的產品質量好得很,不會出問題。”
【探尋】 賣家喝茶不喝冰粥
25日,記者在大觀園、泉城廣場、朝山街附近看到,很多沿街的小店都在賣自制冷飲,衛生狀況不容樂觀。
在桿石橋附近的一家水果冰粥冷飲店,果肉等調料露天放在兩只舊盒子里。記者在這家冷飲店買了一碗草莓冰粥。女服務員馬上從擺放在右手旁的冰箱中取出一盒冰粒,記者問冰塊是從哪里購買的,女孩說:“我們沒有制冰機,要么外購冰塊,要么直接用冰箱速凍自制。”記者拉開冰箱冷凍柜的門看到里面塞滿了東西,制作冰塊的塑料盒子裝滿了水,但未做任何密封。
在大觀園狹長的巷子里,冰粥店不下五家。其中一位老板介紹,這里的生意都挺好,最好的一家夏天高峰一天能賣一兩千盒,“賺數千元沒問題。”“你們喝這種冰粥嗎?”記者問道,這家店兩位員工用奇怪的眼神看著記者,其中一位女孩子答道:“不喝。”當被問及原因時,兩個人笑而不答。
在另外一家冰粥店,一位30出頭的店老板斬釘截鐵地說,從來不喝,“要喝也就是喝點紅茶、綠茶。”這位老板同樣對不喝冰粥的原因諱莫如深。
多重添加劑光顧后的人造病
昨天上午,聽說有人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加了雙氧水,濟南職業病防治院中毒醫學科主任劉芳很氣憤。她說,雙氧水在醫藥上也有應用。發生外傷的患者,用后有消毒滅菌的效果。這種物質含有重金屬及鉛、砷等有毒物質,吃了經工業雙氧水浸泡的食物,會強烈刺激人體的消化道,還存在致癌、不孕不育、胎兒畸形的危險。
即便接觸低濃度的雙氧水,也會帶來潛在的傷害。比如,國內有報道稱該物質會導致腎損傷。
不僅是冰粥,冰激凌、涼茶、汽水和果汁飲料這些冷飲,都是食品添加劑常常光顧的目標。
在汽水和果汁冷飲的制作中,苯甲酸鈉常被用來防腐。
一些冷飲為保持色澤,往往會加入著色劑。而過量色素進入體內,容易沉積在胃腸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擾體內酶的代謝。
劉芳說,醫學界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如果過多攝入上述化學物質的食品,會影響到青少年神經系統的沖動傳導,導致青少年好動、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等癥狀。
國家質檢總局稱正在監管
八成冷飲廠已被淘汰
記者從省質量監督局了解到,目前濟南市有小冷飲廠120多家,市場上銷售的冰粥原料很大一部分是這些小廠生產的。
食品專家:可以用但不要作假
就冷飲行業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一事,駐濟某大學食品科技學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說,冷飲行業使用食品添加劑只要不過量,同時不添加有害化工產品,就沒有必要一棒子打死,而是應該出臺國家或地方標準,用來規范它,監督這個行業健康發展。
該教授認為,冰粥中使用的甜味素也在各類飲料中使用,關鍵是不要作假,作假之后不僅沒有營養,甚至會引起食品安全問題,“出臺規范標準后,對破壞這個行業形象乃至影響人民食品安全的,依標準整改乃至取締就行了。”
衛生部門:冰粥行業應該取締
就冷飲存在的系列問題,該報記者致電衛生部門,省衛生監督所食品安全科負責人認為,“不是是否規范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取締,因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冰粥,基本是偷工減料調兌的,不具有營養價值。”
而當記者詢問“是否制定了相關衛生標準”時,該負責人卻面露難色,表示“目前還沒有,因為冰粥名不副實,根本就不具備制定相關標準的基礎和條件。”
質檢總局:“準入”有效果
近幾年,國家質檢總局對北京、上海、山東、廣東等20多個省市的冷飲產品進行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率一直在50%左右徘徊。
25日,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全厚通過郵件,對記者的問題給予了答復。他說,在不合格產品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甜味素、糖精鈉等添加劑超標。
為解決這個問題,從2009年開始,國家質檢總局對冰淇淋、雪糕冰棍等冷飲產品實行市場準入制度。
宋全厚說,本來全國有3500多家冷飲企業,因為有了這個準入制度,目前只剩下了460家,有八成多的企業已被淘汰出局了,這幾個數字已經說明了我們監管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