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企業下一步:實現行業的公眾良好形象
發布: 2011-05-03 12:40:28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營銷

“面向公眾,是我們玫琳凱最重要的工作。”最近玫琳凱因為世博營銷經典案例而頻繁獲獎。談及玫琳凱的世博營銷,玫琳凱工作人員透露,在上海世博會期間,玫琳凱主要借助網易、中國之聲等大眾傳播平臺,進行了一系列營銷活動。“這些營銷活動有一個共性,就是面向公眾而不是面向直銷群體。”
為什么要面向公眾而非直銷群體?這位工作人員認為,面對直銷群體做營銷,無非是想讓其他直銷人員購買玫琳凱的產品,或者轉化為玫琳凱的業務人員。從現實來看,這兩者都不可能。而且老局限于直銷圈子,再怎么做也不可能做大。相反,公眾市場才是直銷后續發展的市場。通過營銷活動讓公眾知道玫琳凱品牌,逐漸轉化為消費者,再轉化為業務人員,將是玫琳凱工作的重點。
其實何止玫琳凱,安利、無限極、完美等成熟的直銷企業,早已將公眾市場定位為主攻市場。不斷開展公眾營銷活動、針對公眾的巨額廣告投入,無不顯露出這些企業對公眾市場的勃勃野心。作為新生代的直銷企業三生公司,其副總裁施光輝透露,在新一年度的營銷計劃中,公眾營銷將成為重點。
直銷專家王萬軍認為,直銷企業以前注重在直銷圈內傳播,主要目的是想挖其他直銷企業的業務團隊,快速擴張隊伍,并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但隨著直銷企業競爭格局的日益形成,直銷隊伍“集體跳槽”現象越來越少,可以說已經進入“塵歸塵、土歸土”的局面,大的直銷團隊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在這種情況下,公眾市場將成為直銷企業下一步發展的最具潛力的市場,并且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市場。
為什么公眾市場是最具潛力也是最有生命力的直銷市場?王萬軍認為,相對于目前的直銷圈來說,公眾市場有大得多的市場容量,最具潛力。另外,挖來的直銷團隊由于受到原有直銷企業的文化影響比較深,不具有穩定性,直銷企業在文化改造及留人方面將付出高昂的成本。而公眾消費者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們大部分通過接受產品再認同公司,轉化為業務員以后,將會更穩定,也更純粹,從而更有生命力。
撬動公眾市場:提振行業形象
盡管撬動公眾市場已經成為直銷業的發展趨勢,但一個現實問題是直銷行業的公眾形象塑造。
毋庸置疑,玫琳凱、無限極等企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使品牌形象得到了較大改變,但因為歷史遺留問題,直銷行業的公眾形象仍然不佳。這將成為直銷企業拓展公眾市場最大的阻力。
這種阻力一方面來自于公眾對直銷行業認同度不高,甚至絕大部分人對直銷行業存在偏見,尤其是高端人群,對直銷行業偏見尤深。這給直銷企業拓展公眾市場消費者、吸納更多的業務人員造成了阻力。
阻力還來自于直銷從業人員的心理壓力。由于社會認同度不高,直銷行業仍處于邊緣化的社會地位。這讓直銷從業人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僅是直銷業務人員,直銷企業的管理人員也同樣承受著這種壓力。這讓直銷從業人員在拓展市場的時候不但沒有自豪感,甚至在拓展市場的時候畏首畏尾,需要不斷地通過精神激勵才有拓展市場的動力。由于有心理壓力,一部分直銷業務人員不敢面對公眾市場,而是尋求在直銷圈內拓展,“挖角”盛行。事實上,如果停留在直銷圈內“挖角”,而不拓展公眾市場,就無法形成直銷市場的整體增量。
要消除市場阻力,有效的辦法就是提振直銷行業形象。
最近幾年,安利、玫琳凱等通過各類公眾營銷活動和大量投放品牌廣告(尤其是產品品牌廣告),已經使企業的公眾形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這使得其產品的公眾市場接受程度得到提高,但一枝獨秀不是春,僅僅幾家企業的公眾形象得到提高,仍無法改變直銷行業的整體公眾形象。一次和羅蘭貝格的高級咨詢顧問聊到直銷行業,他很認同玫琳凱的產品,但要他評價玫琳凱時,他不斷搖頭,說:“這個行業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