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關愛內地“留守兒童”安利成立公益基金
發布: 2011-06-10 16:34:11 作者: 未知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家里沒有米了,我自己煮了幾個土豆。”午飯時,云南偏遠地區一所小學的一個小女孩躲在一個角落吃著煮土豆,看到有人盯著她的土豆,她大方地說,“你要餓了,就拿去吃吧。”
5月31日,首家民政部直管的跨國企業背景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成立,重點扶助農民工子女群體。簡樸的成立儀式上,當大屏幕上播放了這段視頻,很多與會者為之動容。
“我從1990年初推薦美國到中國來投資開拓市場到現在,由于工作繁忙,這20年間我看到的內地主要都是繁榮美好的一面,飛機場、五星級的酒店,高檔的店鋪等。籌劃公益基金會的過程中,我看到了內地貧困地區的孩子營養狀況和生活狀況很不好,作為一個母親,我很心酸。”安利基金會主席、香港人士鄭李錦芬說。
“我在云南一所偏遠地區的寄宿學校看到這樣一個場景。那天孩子們吃的午飯有一道含很少肉的菜,班長喊口令,孩子們才去夾菜。”央視記者吳闖說,“原來,喊口令是為了讓年紀小的孩子們有機會吃到菜,不然,他們哪里搶得過大孩子,肉就那么一點點兒。”
“據我了解,很多偏遠地區的留守孩子們生活十分貧困,他們每天的伙食費只有8毛錢,每天,200多個孩子的伙食里只能買兩三斤肉。”中國兒童中心學會原主任王如文表示。
“我們到廣西杜安縣的一所學校,正趕上孩子們下課,他們整齊地排著隊走到學校的一個角落里——廚房,其實只是一個草棚子,草棚子下面只有一個高高的蒸爐。那個學校有400個學生,要做400個黃豆蒸飯,煮熟需要4個小時。一個老師站在臺階上把飯盒拿下來擺成一片,孩子們都安靜地拿走自己的飯盒。在我們眼里,每個飯盒都一樣,但是,老師告訴我們這些孩子的飯盒天天用,年年用,對自己的飯盒太熟悉不過了。”安利基金會理事長余放說,“孩子們吃飯非常認真,從邊上一口一口地吃,直到吃光。孩子們日復一日吃的都是黃豆蒸飯。”
“看到黃豆蒸飯,你就會理解到留守兒童的營養問題是一個很深遠的問題。”鄭李錦芬說,安利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推出了“春苗營養計劃”,致力于為農村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捐建營養廚房,計劃在未來3年內投入5000萬元人民幣,捐建1000個春苗營養廚房。
“一個基金會也好,一家機構也好,能力都是有限的,我們希望探索出一種模式,能夠吸引更多的力量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鄭李錦芬說。
香港經驗值得借鑒
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農民工子女約占同年齡段少年兒童的1/3,主要分為兩大群體:即父母出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和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數量分別是2000萬人和5800萬人。
“由于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環境等諸多缺陷,這些兒童面臨著營養、教育、心理等多方面嚴峻問題。”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蘇鳳杰表示,“我們要探索幫助這些孩子們成長的長效機制。比如積極發展地方經濟,讓農村勞動力回歸;依托農村社區建立服務網絡、建立兒童之家;我們不要將留守兒童當做問題兒童、特殊兒童,這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長。解決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要政府牽頭、部門參與、社會支持,發揮最大能量關愛留守兒童。”
其實,一直以來,香港的個人、企業以及慈善機構都從許多途徑幫助內地的留守兒童。而在關愛低收入家庭兒童、留守兒童方面,香港較為成熟的經驗也值得內地借鑒。自2008年起,香港社會福利署就已斥資4500萬港元推行“社區保姆計劃”,針對6歲以下的幼兒,為家長提供彈性的幼兒照顧服務,讓幼兒得到妥善照顧,避免因為被獨留家中導致意外受傷等。據了解,該試驗計劃最初是在香港的東涌、葵涌等6區試點推行,由6家社福機構負責,機構需招募訓練婦女成小區保姆,每小時向家庭收費10港元至20港元,以支付小區保姆費用,有困難低收入家庭可獲豁免。
截至2010年12月底,該計劃已經惠及10616名香港兒童。當中半數來自低收入家庭;六成屬單親家庭,也有不少家庭是新來港人士(18.2%)或跨境家庭(10.4%)。香港社會福利署最近透露,2011年底前,此計劃還將擴展至全香港18個區,而可提供的服務名額也將由最少440個大幅增加六成至最少720個。
“我們會充分整合資源,多多介紹內地留守兒童的情況,讓海外以及香港的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加入到關愛內地留守兒童的隊伍中來。”鄭李錦芬說,“盡我們最大的努力關愛這些孩子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