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食品添加劑將每5年一審
發布: 2011-06-18 11:46:37 作者: 未知 來源: 新京報

有人說,過去是“民以食為天”,而現在是“民以添為食”。到目前為止,雖然還沒有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是因為食品添加劑引起的,但是已有聲音認為,食品添加劑應進行“減法”,把不必要的種類剔除。
記者采訪了衛生部監督局副局長陳銳和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所常務副所長嚴衛星,兩位負責人首次對食品添加劑名單的“減法”問題進行了回應。
2000添加劑僅300種常用
新京報:現在有種說法是“民以添為食”,這里的“添”,指的是添加劑。大家可能認為,現在添加劑的種類太多了。
陳銳:我國現在有2000多種添加劑,這和國際上是類似的,實際上,其中經常用的也只有三四百種,這是一種動態的管理。新的進來,不安全或者不必要的,也會被剔除出去。將來,對于添加劑的管理,會更加嚴格。
新京報:既然只有300多種食品添加劑是常用的,能不能把其他的都剔除掉呢?
陳銳:有些食品添加劑雖然用得比較少,但也是有使用的。
嚴衛星:300多種其實指的是常說的色素、防腐劑、抗氧化劑、酸度調節劑等食品添加劑,另外還有1800多種是香精香料,150多種是助劑。
問題添加劑將會立即清理
新京報:一種物質是如何成為食品添加劑的?
陳銳:食品添加劑是由生產者提出申請,按照安全性和工藝的必要性,專家委員會進行審核,然后納入名單。重要的不是名單本身,而是日常監管。
嚴衛星:我國添加劑品種很少有自我研發的,一般都是在國際上被允許使用的,我們審批上也以“不為人先”為原則。
新京報:對現在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有沒有一套體系來進行審查?
嚴衛星:我們對標準有固定的回顧體系,同時也會不斷跟蹤國內國際所有的標準研究資料。在回顧過程中,如果有問題了,就會把它淘汰。原則上不超過五年就要重新發布一次(添加劑品種),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有安全問題,要立即取消,如果確實沒有必要,也可以取消。
公眾可提撤銷添加劑建議
新京報:對于添加劑清理,會設定一個目標嗎?
陳銳:這不能先設定一個目標去砍掉多少。我們需要按照原則和程序進行清理。如果發現有問題,我們就要及時清理。
當然,還有新申報的添加劑品種進入名單中來,所以也不可能從數量上,進行指標判定。清理工作我們是持續在做的。哪怕今天發現了安全性問題,我們就可能立即發文將它清理掉。
新京報:公眾也是可以提出撤銷建議的嗎?
陳銳:當然是可以的。這也是公開透明的。
新京報:可是大家覺得現在對食品添加劑的減法做得太慢了。
嚴衛星:并不是說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數量多就有安全問題,每一個食品添加劑品種都是經過嚴格安全評價的。
■ 權威說法
官員回應“添加劑無法檢測”
稱有些添加劑加多了無意義且增加成本
到底有多少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中國疾控中心食品安全所常務副所長嚴衛星未給出明確答案,但他表示,有使用量限制的添加劑,大部分都是有檢驗方法的,有些根本不需要使用量限制,也就不需要檢驗方法。
有些添加劑沒必要檢測
近日,有媒體報道,由于技術的限制,食品添加劑中有六成無法檢測。
“到底是不是六成無法檢測,沒有具體梳理過,這要看怎么去分別。”嚴衛星說,有些添加劑根本就沒有必要去檢測。
嚴衛星說,300多種常用添加劑也不是每一種都有檢測方法,比如淀粉被作為增稠劑使用,“但是可能來自玉米、土豆,加到食品里面怎么檢測呢?”
香精檢測會鬧國際笑話
在添加劑名單中,有1800種是香精香料,嚴衛星說,其中大部分也是無法檢測的。國際社會都沒把香精加入到食品中再設定檢驗方法,“香氣是食品中本來就有的。如果香精都要設立檢驗方法,在國際上也都會鬧笑話。”
嚴衛星還表示,香精本身健康風險非常小。“香精有自限性,不能多加,加多了也就臭了。甜味劑也是如此,加多了就苦了。這種添加劑加多了沒有意義,還會增加成本。”
“要加強生產監管,而不是依靠終端產品的檢驗來實現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