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樂土 2010臺灣直銷行業發展情況一覽
發布: 2011-07-20 11:36:54 作者: 而生 來源: 直銷博客網

臺灣寶島,不只是好山好水的寶島,更是直銷業的寶島。在2009年世界直銷協會的統計資料中,小小的臺灣,島內人口不過屈屈兩千多萬人,卻在世界直銷市場的業績上排上第12名,由此可見臺灣直銷市場在島內是多么興盛發達,同時臺灣也是前20大直銷市場中除了大陸以外的唯二華人市場,再加上島內直銷史在有法可依時間上也有三十年了!
有鑒于此,臺灣直銷發展便成了有相當參考的一個市場。
在2010年的年度市場背景中登記備案的公司約有488家,而實際以直銷模式在運作的有331家,相較于2009年多了29家(成長了9.6%)。其中外商占島內市場的比例較2009年有微幅提升,似乎也證實了從國內直銷牌照開始發放后,寶島在全球直銷市場的地位更顯重要,對外資企業來說也許是個跳板,相對于國內企業則是個指標。而在直銷商的人數上剔除115.6萬重復的直銷商后,總計有457萬人(其中有12.8萬人是新加入、無直銷經驗),平均島內約五人就有一人。不過在這個數字的背后,有一個更令人感興趣的數字就是只有155.6萬的直銷商是在2010年有訂過貨的,同時若再比對領取獎金的81.9萬人(佔有消費直銷商的52%),可以推估真正在經營的直銷商應該遠比這個數字更少。
而在不到80萬直銷經營者的條件下,仍創造出總營業額新臺幣608.95億元(約合人民幣135.32億元),較2009年成長了8.41%,可見島內直銷市場的蓬勃及大眾的高接受度,而在眾多公司中有十家公司年營業額超過十億元也正是前十名如下表(表一),相對于2009年排名及公司并未有任何變動,同時都有所增長。
其中只有兩家是島內的內資公司,其他都是國際外資公司,這反應出了國際外資公司不論在理念、文化及品牌等經營軟實力的硬底子。不過倒是有一些條件是相同的,其中的五家“安利、康寶萊、美樂家、雅芳、科士威”都是有實體店舖,而沒有實體店鋪的也會在提貨中心增設可以體驗產品的區域,這正是擴大原本非得透過與直銷商面對面才能進行體驗式行銷的面向,并且這前十大公司的銷售產品多是以營養保健品及美容保養品為大宗,這些相同的條件不但造就了公司業績穩定成長,也可能同時成為直銷商選擇公司的考量點。
除了這些相同的以外,各家公司也有其差異點:安利公司除了在品牌建設投入外,還特別針對凈水器這樣單一強項商品在電視傳媒上有大量的廣告行銷,使得在營業額上有顯著的增長,當然也反應出其在資本的優勢;康寶萊則是在島內延續這幾年來所謂“營養俱樂部”的以店鋪進行區域性地方深耕,藉著看得到及能提供定點服務的店鋪來改變區域型的消費習慣,就目前看來公司策略是十分成功地表現在業績成果上,而未來將投入店鋪經營的直銷商在面對即有的一千多個俱樂部,能否拓展更多、更穩固的消費者,也是值得觀察的;相對于康寶萊的“營養俱樂部”,美樂家則有涵蓋較大區域范圍所謂的“健康生活館”,兩者的差異除了公司本身的成本不同外,市場面所回饋的反應速度上也有所變化,這應該也是部份使得美樂家能在過去十余載以漂亮成長曲線持續挺立在島內直銷市場中的因素吧;雅芳公司則一方面因為對已上市的日本子公司無法全力掌控主導而選擇賣掉、另一方面也面對全球多層模式發展勢必在陣痛中求轉型;再來看一直以數據量化的科技力量著稱的如新,在ageLOC推出后確實帶動了整體性的成長已延燒了兩年了,多項專利保護的基礎上應該可再獲得可觀的成長,當然這也要直銷商能夠跟上公司而趁勝追擊才行;葡眾是前十名中唯二的島內內資企業之一,也是島內傳統大企業跨足直銷業最成功的案例,而依照歷年的觀察分析,其產品的品牌能見度、產品被認同度與葡萄王在電視媒體上大量密集的廣告有關,所以葡眾公司是否掌握到直銷公司在經營發展上真正的Know-how還要密切地觀注;美安是這次前十名中在網絡平臺架構及運用最突出的公司,也是直接以電子商務為主要定位的公司,趁著島內消費習慣數位化日漸成熟而表現出亮眼的成績,當然也吸引了較多習慣數位化生活的年輕族群;科士威除了為直銷商出錢開店舖而投下約百億人民幣的資金,更計劃在2011年開展中國市場及數位化平臺工程,這些目標以及策略也似乎都有前面幾家公司的影子再加上科士威本身獨到行銷創意;丞燕經過2008及2009年的沉淀,在2010年營業額有了明顯的上漲,同時在產品線上除套裝化,還跨足了日用品的領域,再加上社區化經營策略,應該能為下一波成長累積能量;秀得美是另一家名列前十大的內資企業,與葡眾不同的是在于更加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10年更建立了緬甸市場,而在大陸公司名為“體美詩”,是采用加盟店鋪的方式,雖然海外市場拉長了公司戰線,整體業績卻仍然能夠穩定成長,足以讓許多島內企業來借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