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鑫藥業自導自演上下游客戶 炮制驚天騙局
發布: 2012-07-16 09:14:37 作者: 徐銳 翟敏 來源: 上海證券報

這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網絡,以人參貿易為托,上下游關系錯綜復雜,客戶信息撲朔迷離,而最終均指向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這又是一個隱秘的操作手法,借助吉林人參產業規劃的政策東風,卻并未加以正面利用,反而以其為幌,大肆注冊空殼公司,隱瞞關聯交易,進行體內自買自賣。
過去的一年,紫鑫藥業因其涉足人參業務創造了驚人的業績。2010年實現營收6.4億元,同比增長151%,實現凈利1.73億元,同比大增184%。今年上半年,紫鑫藥業“再接再厲”,實現營收3.7億元,凈利1.11億元,同比增長226%和325%。
與業績遙相呼應的是其股價一路飆升。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一年多時間暴漲了300%,上演了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行情。期間,公司成功高價增發,再融資10億元。
憑借著人參概念,業績與股價雙雙飆升,紫鑫藥業由此引起了市場強烈關注,其中不乏大批專業投資者。從2010年底開始,包括長江證券、國海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連續發出十多篇關于紫鑫藥業的研究報告,且無一不是圍繞紫鑫藥業人參業務展開。其中類似“人參龍頭呼嘯前行”、“人參奇貨可居”、“引爆利潤增長點”、“利潤高速增長”等字眼屢見不鮮,且均是“買入”、“推薦”評級。
但真相果真如此么?急速膨脹的業績背后是否又隱藏著何種玄機?為還原紫鑫藥業的本來面目,上海證券報日前派出四路記者,分赴吉林、四川、安徽三省的長春、通化、柳河、磐石、延吉、米易、亳州等7個縣市展開調查。
大客戶背后的紫鑫“魅影”
據紫鑫藥業2010年年報,公司營業收入前五名客戶分別為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亳州千草藥業飲品廠、吉林正德藥業有限公司、通化立發人參貿易有限公司、通化文博人參貿易有限公司。這五家公司合計為紫鑫藥業帶來2.3億收入,占比達到36%。
記者查閱紫鑫藥業歷年的定期報告,上述公司均未曾露面。而對比2009年年報,紫鑫藥業前五名客戶累計采購金額不足2700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10%。而就在業績暴增的2010年,五大客戶“橫空出世”,且其背景也頗為“神秘”。
在定向增發以及大股東解禁的關鍵時點,神秘客戶帶來驚人利潤,帶動股價一路飆升,連創新高。其間,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又是否有著不可告人的“暗箱操作”?
上海證券報記者調查大量信息后發現,這幾大客戶背后與紫鑫藥業之前存在諸多牽連。多家公司最終均直接指向紫鑫藥業實際控制人郭春生或其家族,這些公司的注冊、變更、高管、股東等信息中無不存在紫鑫藥業及其關聯方的影子。
第一大客戶——四川平大生物:已是紫鑫藥業影子公司
采購能力與經營情況嚴重不匹配
紫鑫藥業2010年年報顯示,四川平大生物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是第一大客戶,共采購了7068.58萬元產品, 占全部營收的11%。同時,從應收賬款余額披露情況看,平大生物沒有上榜,說明其7000多萬元采購款應基本全額付清。
作為2010年突然現身的第一大客戶,平大生物到底采購了紫鑫藥業什么產品?如此大宗采購,平大生物是否有能力支付?有沒有能力加工?為此,記者前往平大生物所在地——四川省米易縣實地調查。
據記者獲得的權威數據,截止2010年12月31日,平大生物總資產9716萬元,所有者權益4604萬元,201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11萬元,凈利潤279.6萬元。從上述經營情況看,平大生物2010年要拿出7000多萬元采購紫鑫藥業產品,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事實上,記者在現場了解的情況,也印證了上述判斷。
平大生物老生產廠區占地不足10畝(新廠區尚未投入生產),廠房陳舊,生產車間也僅為幾間平房。廠區并沒有生產繁忙的景象,一大半的車間均未有工人操作,僅包裝車間有10余名工人在工作。此外,鍋爐房內堆滿的廢棄物,顯然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開動。
“鍋爐房一年也開不了兩個月!”一名工人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所有的主打產品均為何首烏茶,由于客戶買我們的茶比較看重生產日期,包裝時間當然越近越好,所以包裝車間都是流水作業,每賣完一批貨馬上再包裝下一批貨。這僅有的10余名車間工人也不是每天都上班。公司每年能將收購的何首烏原材料消化一半都算很不錯了。
平大生物多名員工向記者證實,除了生產發酵環節需要一點其他中藥成分外,生產原料幾乎全部為何首烏,而且從當地攀西地區農民手中采購。根據公司目前的規劃,公司接下來正在謀求推出何首烏酒以及何首烏洗腳粉,但原料也來自何首烏,這與紫鑫藥業主營的人參和中成藥并無關聯,而且也未曾聽說公司從外省大量采購原料的情況。
長春資本名義控股實際暗通紫鑫藥業
隨著采訪的深入,一個驚人的信息浮出水面。當上海證券報記者以客戶考察的名義前往平大生物辦公樓時,公司市場部門一位接待記者的工作人員不經意間向記者透露,公司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東北一家叫“紫鑫藥業”的上市公司介入后,將給平大生物帶來強有力的支持。
平大生物另一名員工也向記者證實,公司目前實際上已經由吉林方面的人控制,公司幾名新入股的自然人股東就是相關利益方的代表,其累計持股已遠遠超過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謝永林。
該員工還表示,自去年年底以來,紫鑫藥業方面已經陸續派出多人出任公司高管,除董事長、總經理外,包括財務總監在內的公司高管幾乎換了個遍,公司目前的副董事長田娟即為紫鑫藥業方面派出的最高代表,在公司擁有最大的話語權,而公司創始人謝永林已淪為配角,而這在公司內部也是公開的事實。對于紫鑫藥業介入的情況,至少得到了平大生物3名以上的員工證實。
記者隨后查詢到的工商資料顯示,來自吉林長春的賈文博、賈曉晶、楊連騰、張秀麗、尚鐵成以及安徽的李玉安、丁翠芝成為公司近一年來的新進股東。對比歷次股東變更情況看,平大生物自2003年以來注冊資本多次增加,而公司股東以及持股情況變化并不大,最近一次卻進行了大換血。上述7名股東一起進入平大生物后,合計出資額占比達到52.42%。而且今年7月,張秀麗還斥資872萬元增持了平大生物8.46%的股權。
而平大生物原有股東持股比例要么大比例稀釋,要么直接退出,謝永林原來的絕對控股地位也在此次股東變更中喪失,其出資額比例下降到24.45%。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印證了上述公司員工向記者透露的情況。
從權威部門提供的資料看,上述7名新進股東,賈文博、賈曉晶、楊連騰、張秀麗、尚鐵成來自紫鑫藥業的大本營——吉林。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賈文博、賈曉晶、楊連騰三人的住所均為“長春市寬城區漢口小區4棟701號”,三人合計出資比例為24.99%,已經超過謝永林的出資。
在吉林長春,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三人已經搬離顯示的住所。住所門上眾多的欠費單子也顯示此處已很久沒人居住。據樓下鄰居介紹,該住所的確為賈家所有,但其在市內其他高檔社區買了房子后此房屋便閑置了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賈文博、楊連騰的名字還曾出現在紫鑫藥業的IPO招股書中。賈文博是紫鑫藥業控股股東敦化市康平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人,持有0.13%的股份。2004 年10 月9 日,康平投資還與楊連騰等多名股東共同發起設立吉林省敦化市寶隆農業工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
村支書遭遇“飛來橫財”
平大生物新進的7名股東中,除了5個來自吉林長春外,還有2個來自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分別是李玉安、丁翠芝,出資額為358萬元和400萬元。有平大生物員工向記者透露,兩名安徽的股東是 “千草藥業”的代表,而“千草藥業”是紫鑫藥業通過全資子公司吉林草還丹藥業有限公司控股的企業,全稱是亳州千草藥業飲品廠,注冊地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
為了解平大生物這2名自然人股東的背景,記者趕赴亳州進行實地調查。
工商部門留檔的資料顯示,李玉安住所為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八里行政村東八里14號。當記者驅車前往八里村時,疑問就開始了。從311國道下來后,通往村子連條像樣的水泥路都沒有,接連幾天的小雨將土路變成了泥路,而且高低不平,時不時出現大大小小的水坑,小路兩旁能看見一些村民的房子,基本是磚瓦房,露著紅磚的那種,更不用提裝修了,有的人家甚至還是土坯房。
村民告訴記者,李玉安是當地的村支書。記者來到其家中時,李玉安本人并不在家,他的妻子應該是剛從地里勞動回來,雙腳還沾滿了泥巴,赤著腳。她告訴記者,除了鎮里安排旅游外,丈夫從未出過遠門,更不可能去投資什么企業。
李玉安家中并不富裕,臥室里除了一臺破舊彩色電視機以外,沒有一件像樣的家用電器,院子里則像其他村民一樣曬著中草藥。在其妻子撥通李玉安的電話后,他告訴記者,自己正在亳州有事,而面對記者詢問的四川平大生物公司,他坦言自己根本沒聽說過,更不可能有什么錢去投資。
按村里人的說法,李玉安是大隊書記,在村里干了一二十年了,為人樸實。當記者問及李玉安是否投資四川的生物公司或者在外做生意時,大家都覺得沒有可能。
很顯然,有人盜用了李玉安的身份投資了平大生物,背后的出資人出于什么目的要隱身?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許只有實際出資人心知肚明了。
而尋找丁翠芝的過程則顯得尤為艱難。依據戶籍上的住址,記者找到的是家福彩售票點,賣彩票的人表示不認識丁翠芝。記者打聽了附近的商販,也沒有人對丁翠芝熟悉,大家更難以置信此人在四川投資幾百萬開設公司。
“俺們這條街上都很窮,沒有什么人家能拿個幾百萬開公司!她姓丁,你要不去下面有幾個姓丁的村子問問,那里有幾個村子幾乎一個村的人都姓丁。”一位熱心的大姐給記者支招。
抱著一絲希望,記者驅車前往丁大婁村,一路全是泥濘的土路,比先前的八里村似乎更加貧窮。幾經輾轉后,記者始終沒有找到有熟悉丁翠芝的人。
第二大客戶——亳州千草藥業:被紫鑫藥業隱匿的孫公司
紫鑫藥業2010年年報披露,亳州千草藥業飲片廠是紫鑫藥業2010年第二大客戶,為其貢獻營業收入6890.6萬元,占紫鑫藥業總營收的10.73%。
上海證券報記者多方調查核實后發現,這家公司第一大股東竟然是紫鑫藥業全資子公司吉林草還丹藥業有限公司。也就是說,亳州千草藥業飲片廠實際上是紫鑫藥業孫公司。將孫公司列為第二大客戶,且刻意隱瞞如此赤裸的關聯關系,紫鑫藥業可謂用心良苦。
千草藥業坐落在緊鄰311國道的亳州五馬工業園區。該工業園并不大,只有千草藥業一家上規模的企業。記者在工廠門口看到,廠門不算大。廠門口一輛貨車正在卸貨,而正對著廠門的行政樓門前堆滿了各類中藥材。一進廠區,濃烈的中藥材味撲鼻而來。
工商資料顯示,千草藥業前身為亳州市千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日期為2001年7月,注冊資本108萬元,法定代表人為李繼武。
2003年11月,李繼武對千草藥業進行增資,繳納注冊資本合計1000萬元,其中貨幣資金354萬元,實物資產646萬元,同時其妻子李新枝以中藥材(丹皮、桃仁等)作價288萬元入股。由此,亳州千草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增加至1288萬元,為李繼武夫婦二人持有,李繼武持股77.64%,李新枝持股22.36%。
千草藥業與草還丹藥業產生交集是在2004年。當年1月,千草藥業吸收草還丹藥業為其股東,并變更了公司經營范圍。
工商資料顯示,李新枝將其288萬元出資、李繼武將其部分出資432萬元一起轉讓給草還丹藥業,草還丹藥業以56%的持股比例成為千草藥業第一大股東,李繼武持股44%,李新枝退出。
根據記者查閱的最新企業基本注冊信息,截至目前,千草藥業大股東仍然是草還丹藥業。而2008年,紫鑫藥業收購了草還丹藥業全部股權(詳見文章第三部分“隱秘的操控方”)。由此,千草藥業成為紫鑫藥業孫公司。
根據紫鑫藥業2010年年報,千草藥業一方面為其第二大客戶;另一方面,紫鑫藥業也是千草藥業的重要客戶,截至當年末,紫鑫藥業有2200.62萬元采購藥材款沒有支付給千草藥業。
除隱瞞關聯交易外,千草藥業和紫鑫藥業之間的貿易往來以及其支付能力也令人生疑。
千草藥業一位管理層對記者表示,千草藥業主要給紫鑫藥業提供一般的中藥材,供其加工制造,“2010年我們的營業收入大概有1.2億,但凈利潤不是很高,大概500萬,主要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對飲片行業利潤影響較大,做不好還虧損。紫鑫藥業一直和我們是合作的關系,它雖然自己也種植中藥材,但主要還是從我們這里采購。”
年檢資料顯示,千草藥業歷年來盈利情況并不樂觀。2007年公司營收3799.35萬元,虧損36.46萬元;2008年公司營收6181.35萬元,虧損41.27萬元;2009年公司營收664.51萬元,凈利93.3萬元。
正是這樣一家被紫鑫藥業隱匿的關聯企業,成為紫鑫藥業2010年業績暴增的第二大“功臣”。但其經營實力與近7000萬的采購額相比,并不匹配,而且它不僅幾乎全額支付了采購款,還給紫鑫藥業賒了2200萬賬,實在是紫鑫藥業的“優質伙伴”。
第三大客戶——吉林正德藥業:紫鑫藥業大股東隱現其中
作為紫鑫藥業2010年第三大客戶(貢獻6113萬元營收),吉林正德藥業有限公司由另外一家公司幾經變更演變而來。該公司前身為“延邊格潤日化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設立時的股東是吉林紫鑫圖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日本自然人巖佐麗子,其中前者出資3.5萬美金,占比53.8%;后者出資3萬美元,占比46.2%。
延邊格潤日化注冊地址為“吉林省圖們市合水街2號”,與紫鑫圖們藥業地址一致。除此之外,資料顯示,延邊格潤日化所有高管均與紫鑫藥業存在一定關聯。成立之初,其董事長和法人代表為仲維光,根據2007年紫鑫藥業上市招股書中所述,仲維光為紫鑫藥業股東,與紫鑫藥業董事長郭春生為表兄弟關系。
此外,延邊格潤日化董事崔正哲和總經理孫培剛均來自吉林紫鑫圖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郭學偉則來自紫鑫藥業大股東敦化市康平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2005年4月,延邊格潤日化更名為“吉林正德藥業有限公司”,同時,在公司股權沒有任何變更的情況下,法人代表由仲維光變更為郭春林。而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郭春林與紫鑫藥業董事長郭春生是家族關系。
另一方面,從郭春林的簡歷來看,也可以肯定其與紫鑫藥業淵源頗深。2002年郭春林辭任吉林敖東新藥特藥公司經理職位(紫鑫藥業董事長郭春生也曾擔任此職位),后于2002~2004年擔任紫鑫藥業區域經理,由2005年起出任正德藥業法人代表兼總經理。
2007年9月,也正是紫鑫藥業上市之年,正德藥業原中方投資者紫鑫圖們更名為圖們市華鑫工貿有限公司,華鑫工貿法人代表為賀玉。值得一提的是,紫鑫藥業收購草還丹藥業時變更工商資料委托代理人同為賀玉。
此次變更資料顯示,華鑫工貿投資人為敦化市康平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崔正哲,二者分別出資380和70萬元。而康平投資實際控制人為紫鑫藥業董事長郭春生。
紫鑫藥業招股書顯示,郭春生通過關立影(夫妻)、仲桂蘭(母子)、郭春紅(兄妹)、郭勇、郭權(叔侄)等親屬關系持有康平投資77.85%的股份。郭春生通過其親屬實際控制紫鑫藥業。
由此可見,吉林正德藥業當時的實際控制人正是郭春生。
但華鑫工貿最新資料顯示,其投資人再次發生變更,其中出資380萬元的敦化市康平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變成自然人李敏;另外一名投資人崔正哲未變,出資金額仍為70萬元。
第一大客戶與紫鑫藥業有諸多關系,第二大客戶為其孫公司,第三大客戶也與公司淵源頗深。稍微梳理便不難看出,多家大客戶與紫鑫藥業本身極具牽連,無處不蘊含著紫鑫藥業的影子。但紫鑫藥業為何隱瞞這些非常明顯的關聯交易?頻繁的工商資料變更背后又藏著怎樣的隱情?這一切,恐怕只有紫鑫藥業自己才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