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眼鏡大佬胡福林失蹤 傳又是資金鏈斷裂所致
發布: 2011-09-23 12:32:22 作者: 解亮 苗麗娜 儲永志 來源: 浙江在線

一些前來索要欠款的市民干脆睡在了公司里。 儲永志 攝
雖然,很多溫州人最近都在問,下一個“落跑”的老板會是誰?但是,很多人仍沒想到,會是他……
前晚,微博上開始盛傳,溫州眼鏡行業“泰斗級”人物——浙江信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竟也跟風般失蹤了。
昨天,多方信息已證實,胡福林確已失去聯系,政府部門已介入處理。
人們更擔心的是,信泰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出事”,會不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讓本就風聲鶴唳的溫州民間金融困局,雪上加霜。
眼鏡大佬出人意料“崩塌”,傳牽涉巨額債務
前晚10點多,微博爆料:傳言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欠款8億跑路,目前人山人海在公司門口討要貨款……
網友上傳圖片顯示,夜幕中,信泰集團門前,確實圍了不少人。
如果說這場“崩塌”絕對出人意料,那么背后隱藏的緣由,則很快成了大家探究的重點。雖然,很多人已然猜到,可能又是資金鏈斷裂這個老問題。
8億,12億直到20億,提及胡福林身后可能牽涉債務,網友爆出的數字一直不斷更新,卻始終沒有確切消息。
“多米諾效應影響力超過100億。”網友開始爆出這樣的論調。
胡福林擁有的信泰集團又是什么樣的?
該公司官網簡介:信泰集團于1993年在溫州成立,主要經營范圍包括眼鏡產業和新能源事業。目前總部員工在3000人左右。
眼鏡產業這塊,年產量平均達到2000萬副,同時也是溫州第一個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眼鏡品牌。
新能源事業這塊,信泰集團投入應該也比較大,他們在官網上自稱,光伏產品“預計2011年達成600兆瓦,年產能70億人民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光鮮背后,信泰集團起家的眼鏡產業,去年產值只有2.7億多元;今年1~8月,也才1.2億多元。
“在整個溫州的眼鏡企業中,絕對是龍頭企業之一。”甌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書記謝成敏介紹,對于這樣一家企業“出事”,他們也很惋惜。
有關部門進駐,現場平靜,債主開始登記
9月21上午,有關部門分別成立財產調查組、維穩組和接待組,隨即進駐信泰集團開展工作。
前晚,隨著消息擴散,不少供貨商趕到信泰集團廠門口,開始追討欠款。“很多都是開著面包車來的,為了方便裝東西。”
另外,信泰集團的工資基本沒拖欠,余下8月和9月工資尚未發放,估計需要900~1000萬元左右,有關部門已在想辦法協調。
昨天下午5點,記者來到信泰集團位于婁橋的新工業園。大門內有諸多警力看守,門外圍觀者不少。
廠內倒是還算平靜,一輛印有“海豚眼鏡”字樣的大巴,靜靜停在園區內。不時有工人進出,檢查很嚴格,一名女工抱著大大的維尼熊玩偶想出門,也被要求先放下東西。
偶有供貨商走出來,基本面無表情,不愿多說就走。
一名從江蘇趕來的趙姓供貨商說,她是供應眼鏡片的,信泰欠了她六七萬的貨款,現在只能先登記,再等有關部門安排。
截至昨天下午4點多,記者獲悉的數據是,已登記欠債數額1.3億元左右。
坊間猜測欠債數額,可能遠不止于此,“有些放高利貸的,根本不敢來登記,生怕被別人知道了,會遭到“擠兌”,那么他也完了。”上述知情人士說。
坊間擔心會影響民間借貸心理預期
由于溫州企業多有“連環擔保”和“人情擔保”等現象,信泰集團“出事”讓不少人擔心。會不會波及更多中小企業?又是不是“骨牌效應”的體現?
昨天,甌海經濟開發區相關人員稱,從目前了解情況看,信泰集團在擔保方面牽涉的企業可能不多。另外,和銀行的債務問題,要明后天才能統計出來。
至于“骨牌效應”,公開資料顯示,胡福林是甌海經濟開發區今年以來,第一個選擇跑路的老板。普遍說法是,這多少會對溫州企業主的心理預期產生影響。
溫州當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財經人士評說,現在問題的關鍵,不是說這個“圈”內的錢不夠了,而是人們的心理預期出了問題。“錢放在別人那里,不放心,都要拿回來了,這就漸漸成了‘擠兌’的狀態。”
可以為之佐證的是,根據溫州統計局公布數據,今年8月,“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7126.59億,同比增長了21%;而這個數據在今年6月,較5月凈增了約418億。
而溫州企業主“落跑”事件,恰是從今年7月之后開始頻發的。“難道真的沒錢嗎?難道一切只是巧合嗎?”
“假如,這種不安的心理預期,也在銀行身上出現呢?”這名財經人士最后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