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傳銷”陷河南擔保業于險境
發布: 2011-10-31 09:29:42 作者: 劉弘毅 董昭武 來源: 中國經營報

10月24日上午,鄭州市名門世家小區。
200多名理財客戶等待了一個上午之后,鄭州市官方對河南圣沃投資擔保公司資金鏈斷裂事件的處理進展被匯總在兩張A4紙上,由一名年長的理財客戶宣讀給大家。
“圣沃公司賬目管理混亂,甚至有的投資款項根本沒有賬目可供查詢。由于投資群眾太多,賬目混亂,需要時間到幾十家金融機構以及較多的公司查清圣沃的資金去向。”
公告稱,有200多名干警參與到圣沃事件的偵破中,其中有40多名警察集中到圣沃的資金流向上,已有24人被警方抓獲。這至少向理財客戶傳達了兩點信息:一是圣沃涉案資金重大,二是短期內資金難以兌付。
“圣沃事件”不僅引發了河南擔保業的擠兌潮,也使外界對河南擔保業負面影響過分解讀。亂象頻發的河南擔保業即拜政府監管無力所賜,“金融傳銷”的現實扭曲力也將河南擔保業帶入了危險境地。
棄蛋保雞
《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工商局企業檔案查詢到,河南圣沃投資擔保公司(以下簡稱“圣沃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1日,法人代表于兆筠持股70%,剩下的30%由李建華和劉貴芝分別持有。2010年12月前,還只是開展“創業投資咨詢”業務,在位于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100平方米辦公室內辦公。
2010年12月19日,圣沃公司向工商局提出申請,將業務內容變更為“擔保、投資、咨詢服務”,地址也變更為鄭州市區黃金地段鄭州浦發國際金融中心,面積為710平方米的房間,租約簽到了2013年。但原本想大干一場的圣沃公司,卻在幾個月后轟然倒塌。
在圣沃事件隱而未發時,恐懼的氣味就已經開始在金融圈內肆意蔓延。許多理財客戶要求退款,“不要雞蛋,只要將老母雞還給我”,這讓河南許多家擔保公司陷入了困境。
同樣做投資擔保業務的河南寶銀投資公司老板謝寶銀因無法兌付,被理財客戶挾持3天,之后剛出現在公司又一次遭挾持。10月24日,寶銀公司辦公樓前張貼公告稱董事長謝寶銀已從困境中解脫,待稍事休整后即復工,承諾“不會少大家一分錢”。
記者了解到,鄭州許多擔保公司老總近一段最要緊的事情是白天借錢,晚上6點至8點準時給理財客戶們匯報進展。
據權威消息稱,10月14日,鄭州有10家左右擔保公司出現理財客戶擠兌,且迅速蔓延,到10月20日,已有100多家擔保公司“出事”,其中大多數是利息較高的擔保公司,也有少數利息較低有“理財功能”的擔保公司。
金融傳銷盛行
即便圣沃引發了擔保業的恐慌,也絲毫不妨礙一些擔保公司在街上照常開展業務。
10月26日,兩名年輕人在鄭州市農業路上將宣傳頁散發給過往路人,并隨手附贈一個打火機,上邊印著他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其中一位業務員遞給記者一張彩頁后說,他公司有個月息二分三的“件”(擔保行業內將貸款的項目稱為“件”)。稱如果有人脈資源,能夠拉來其他人做業務的話,每筆還可以從中吃掉2厘的息差。
第二天,記者以理財客戶的名義暗訪了這家位于鄭東新區CBD中儲糧大廈11樓的銀瑞投資擔保公司。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是一家短期內承建多個資金短缺項目的工程承包商,近期承建的項目包括漯河食品國際會展中心和一條造價3個多億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后者的承建方為路達建設投資公司。
銀瑞與路達建設投資公司的關系是:銀瑞負責在6個月內為路達融資2000萬元,而若出現未能及時還款情況,路達被質押的57%的股權歸銀瑞所有。這種關系體現在兩家公司簽署的一份合同上,銀瑞稱之為主合同。
與理財客戶的合同,則成了聯合理財。也就是理財客戶將資金打給一個叫王南的女孩的個人賬戶銀瑞的會計,委托銀瑞進行理財。合同上顯示月息一分五,但實際上余下利息再返還。據了解,銀瑞的利息水平在河南擔保圈算中等。
其實,此次引發風潮的圣沃公司最初給的利息也并未高過同行,但后來利息漲幅驚人,從最平常的月息一分二、一分五,逐漸漲至兩分、三分,一直到六分,最高時達到月息一毛八。這使得許多原本其他擔保公司的理財客戶紛紛舉旗倒戈,轉投圣沃。
記者調查了解到,促成圣沃在不到一年內融資以10億計的關鍵在于業務員,這些業務員往往不是一個擔保公司的業務員,一旦知悉哪家擔保公司有好項目和高利息,編寫一條短信轉發給手中掌握的數百個客戶,一會兒時間就被搶光。擔保業的業務員玩的是人際關系,與學歷、人品相比,掌握誘惑性的言語更重要。
像圣沃這樣愿意出高息的公司自然能夠吸引更多的理財客戶參與。而業務員從中也獲得了不菲的好處。每單業務,根據利息的不同,業務員也從中吃不同的息差。月息三分時至少能夠吃上2厘的息差,到了一毛以上時,業務員也能輕松吃2分的息差。
在這個圈子內結識的人多了,會產生巨大能量。不僅可以網羅一些信息不太靈光的理財客戶作為自己的“下線”,還能夠被一些擔保公司高薪挖去,在業務部門擔任重要職務。事實上很多擔保公司里的“高管”主要的收益不在于薪資,而更在于在他主導下,有多個層級的招攬理財客戶的網絡。
要想進入這個網絡,“200萬元”是最低門檻,這迫使一些理財客戶要么借別人的錢湊夠200萬元,要么將其他理財客戶湊進來充數,這樣亦可從中獲取比湊數的理財客戶高一些的利息。在擔保業均實行的是階梯形利息,融資的額度越大,利息越高。
業務員將客戶介紹給出高息的擔保公司,既符合理財客戶的利益,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只是無形中抬高了整個擔保業的利息水平。
一位業務員告訴記者,在鄭州擔保業,有的業務量大,做的“件”利息高的業務員,每天都能收入數十萬元。“也有很多擔保公司做的是低息,但是沒有人愿意往他們那兒投錢”。
河南擔保業哪里去
盡管圣沃事件引發了河南擔保業擠兌潮,但出事的擔保公司在業內仍是一小部分。與此同時,擔保業也背上了惡名。這讓許多擔保業人士頗感不爽。
在一家擔保公司做業務總監的李靜稱,現在擔保業的亂象可稱為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河南擔保業還是有很多公司在正兒八經的開展擔保業務。但是高息運行的擔保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正常的經營。
上半年誠泰擔保公司客戶資金蒸發事件之后,河南擔保業就開始顯露陰暗的一面,缺少第三方的違規擔保方式浮出水面,抽逃資金現象也引起業內警醒。
之后河南省工信廳加強了這方面的監管,將注冊資金門檻提高至1億元,后又讓擔保公司按照注冊金額的40%繳納保證金,放在銀行托管。在獲得備案證的擔保公司還安裝了攝像頭,以防止違規現象發生。
但現實卻是,擔保業務還是照常開展,違規現象仍然比比皆是。即便是銀瑞、圣沃這樣通過政府認可的擔保公司,依然在違規操作。
一位在業內口碑較好的擔保公司老總告訴記者,政府應該采取疏堵結合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堵,否則利率會越來越高,風險會越大。此外,對擔保業的監管要劃分標準,比一刀切的效果要好很多河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在幾個月前曾口頭要求全省擔保公司暫停開展擔保業務,不管是否存在違規的擔保公司都要停。
這位業內人士稱,河南擔保業下一步怎么走,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成熟的意見。如果將現在許多違規操作的擔保公司劃入一個不合格的標準,并對其定性,在現階段擔保業風聲鶴唳的時刻或會引發更大的騷亂。而遲遲不做出決策,對現階段擔保業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好影響。
“我感覺工信廳的領導們還是不怎么了解擔保業的規則和生存狀況,應該多下來走走,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做出決策。”他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