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琳凱邀您關注今日話題:為工作送禮
發布: 2011-11-29 10:08:01 作者: 未知 來源: FT中文網

只有到了需要送禮的時候,你才后悔沒多交幾個可以掏心掏肺的朋友,切磋切磋送禮的品味和尺寸。當然,這已經是操作層面上的怎么送的問題。最怕的就是你懵懂了多年之后,突然發現原來每天和你一起吃中飯的同事每逢節假日都在向領導送禮,而你還蒙在鼓里。
中國國企的送禮文化最濃。從我周圍國企友人的送禮行為來看,應該是分為以下幾種:一、時時送,讓領導知道你心中有他。舉個例子,周末全家去農家樂,自己買個南瓜,順便也給領導帶上一個。禮雖輕,但貴在心中有佛。二、逢年過節送。這個時候不僅可以送上喜慶的東西增添節日氣氛,比如珍肴美酒之類,還可以幫助領導、尤其是領導的家人在過節的時候出手更闊綽、更沒有經濟顧慮而貢獻微薄之力,比如:超市購物卡、商場消費卡之類。三、關鍵的時候送。集團要改制啊,要調整一批中高層領導。患瘓F要革新啊,要提升一批年輕骨干;集團要擴張啊,要提升并調動一批優秀人才啊。最開始這樣的消息都被最高領導層壟斷,但如若你前兩點做得好,也許就會幸運地從領導口中得到暗示。這個時候,讓領導知道你的意思就相當重要了。古代大戶人家相互送禮的時候,最難的就是根據對方的情趣和品味送禮。萬一人家喜歡的是鄭板橋,你卻送了四王的作品,不僅拍不到馬屁,還有可能觸怒對方。這種風俗一直傳到現在。倘若領導愛的是極品茶,那么送洋酒就事倍功半了,同時還暴露出你和領導不是一條心。我有位朋友既不送酒,也不送茶,而選擇了名貴藥材,便是因為知道領導平時注重養生而見縫插針。
說句老實話,因為見識了熱愛上進的國企朋友的送禮風氣之盛,我很慶幸自己呆在外企。外企的上下級之間還真的很少送禮。即使有,也是一些如同節日賀卡般的禮節之舉。比如一盒巧克力,一包小點心,有中國同事帶給總部的洋老板一雙筷子或一包中國剪紙之類的,有外國同事送給中國關系不錯的同事一個相框之類,這些東西的市場價格不過三五十元人民幣左右,主要是應付禮儀之需。也許你可以用“文化差異”來概括這個現象。我覺得不完全是。主要原因是,在外企,送再重的禮,也不一定能達到目的。外企再高職位的領導位置也不一定穩,沒準你今天送了,人家明天就走了;此外,外企再高職位的領導權力也不一定大,沒準你今天送了,財務總監說預算不足,明年加不了薪了。也有文化差異。西方的人對公司同事或上下級之間的送禮自有一套禮儀規則,若是你送的禮品的價值遠遠超過這個標準,比如一萬元的洋酒,不但不招待見,說不定還引起人家的警覺:這人是不是心中有鬼,貪了公司的錢,還想拉我下水?
因為送禮文化的國別差異實在太大,有些跨國公司屢次三番對員工更新禮品的送出與收進細則,并詳細規定收取禮品的最高限額,60美金到100美金之類不等。我最新聽到的趣事是,有跨國公司高管收到中國地方政府的市長大人親自送出的愛馬仕領帶一條,內附發票2000多元人民幣。因為超標,高管為此特地向公司申請特批才據為己有。最滑稽的事還在后面,由于不喜歡那個花型,高管帶著領帶與發票去專賣店換,被店員告知,這領帶是假的。這事實在太丟臉,不足為外人道也。只是公司管理層人人都知道高管收了條2000塊的領帶,卻沒人知道這是假的。在“禮品”問題上吃的啞巴虧,估計這還不是最有想像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