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民間集資再追蹤:瘋狂洗腦+釣魚借貸曝次生危機
發布: 2012-05-31 13:44:47 作者: 未知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立人集團融資路
▲1998年,董順生創辦育才高級中學
“天保佑你妹妹”,身為溫州泰順立人教育集團(下稱“立人集團”)董事長的董順生在立人集團融資案發生后,無奈地對他的債權人陳天華(化名)說。
陳天華是溫州市泰順縣育才中學的一名歷史老師,2006年,他從江西來到育才學校教書。誰曾想,不僅這幾年他在泰順的勞動所得付之東流,更抵押了自己在江西的房產,現在又面臨房、錢兩空的境地。
如今,陳天華身患絕癥的妹妹正躺在江西省一家醫院中等待救治,她的丈夫也是育才中學的老師。陳天華和妹夫共投入立人集團80多萬元。
2月3日下午,董順生被溫州市和泰順縣公安部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罪名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幾個月前爆出無力還款的立人集團事件,終于被迫進入司法解決途徑。
2011年10月31日,立人集團宣布無法償債付息,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泰順縣為之嘩然。據立人集團的統計稱,未付債權有22億元,涉及債權人數逾4000人。
《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記者在泰順縣的采訪中了解到,十多年來立人集團的融資總額,至少達到80億,或將超過2008年案發的安徽亳州興邦吳尚澧集資案紀錄。由于許多債權人因單筆資金不足掛在一個集合債權人名下,因而背后實際的債權人數,或達到上萬人。
立人集團的巨額融資案,也是當法治、道德、常識的匱乏狀況交織時,“過度金融”如脫韁野馬般的景象。十多年來立人集團廣泛融資,其間并不乏危機時刻,但仍不引起重視,最終形成今日之危機。
欠不完的債,花不完的錢
2月9日,泰順縣一街區的百家宴,只開了180家,比往年的數量少了一半。飯桌上,立人集團和董順生是百姓議論的主要話題。
“往年泰順過年,鞭炮放得震天響,今年泰順縣過年冷冷清清,居然很少聽到爆竹聲。”高女士告訴本報記者。高女士在泰順的主要商業街垟心街,開有一家化妝品店。銷售收入同比銳減令她一葉知秋:“去年正月初三,我店里的營業額是5000元,今年正月初三,只有1000元。”
位于泰順縣垟心街28號立人集團簡陃的“集資總部”,是租來的辦公總部,輝煌時刻曾被當地人稱為泰順除中、農、工、建以外的“第五大銀行”。如今,這里已經人去樓空。
1998年,董順生從當地的陶瓷廠辭職,與另外6名股東租用陶瓷廠場地創辦了育才高級中學。董順生通過高薪在全國聘請優秀的師資,幾年后,育才中學成為當地教學質量、升學率都過硬的學校,僅次于當地的泰順一中。育才學校也發展成擁有幼兒園、小學,一直到初中、高中的系列學校,在校學生近5000名。
作為需要前期投入的教育事業,育才中學頭兩年只能招到100多名學生,因而經營出現虧空。那時起,董順生走上民間借貸路。
2003年,以育才學校為核心的立人集團成立,注冊資本金3.2億元,法人代表董順生,經營范圍包括教育類投資與建設、房地產開發、礦業投資等。
當地的眾多債權人告訴本報記者,泰順縣當地的電視臺,反復播放著育才學校的廣告。很多債權人在立人出事之前,只知有育才學校,不知有立人集團。很多人是因為孩子在育才學校讀書,認為資金交給董順生,就是幫助育才學校。
2005年,董順生轉投房地產、煤礦等多元化業務,民間集資數量和范圍急劇擴大。
“欠不完的債,花不完的錢”是當地百姓對董順生10年來集資生涯的總結,泰順坊間盛傳董順生請客送禮花費不菲,一頓請吃都在幾萬至十幾萬元不等。
最后5個月的瘋狂
陳天華最恨的是,董順生明知危機將至,仍在瘋狂集資。2011年10月31日,立人集團宣布無法償債付息。就在此前的9月18日,陳天華將房產抵押和親戚拆借來的40多萬投入立人集團。一個半月后,就聽到了立人集團的噩耗。
在2011年10月31日宣布無力支付本息之前的6月~10月,立人集團的融資演繹到極致。
而據部分債權人的委托代理人、北京振邦律師事務所(微博)律師林才紅摸底,在這段時間,立人集團的集資總金額逾9億。這一部分融資數額被認為是用于應付一部分“不得不還的債權”以“借新還舊”。
但這一數字并未得到泰順縣官方證實。泰順縣一位副縣長則透露,立人集團8月~10月三個月的融資額在5億元左右。
而另有據可查的是,在這5個月,立人集團的融資月利率有所上調,且借貸程序漸失章法。一些借款單顯示,甚至10萬元的資金,也可以給出月息四分的利率,而此前,單筆15萬元以上的資金,只有三分利。
陳天華告訴本報記者,往年四分利也曾發行過,但一般只有一個月就結束了,但2011年的最后五個月,四分利一直沒有結束。門檻的降低、月息的提高沒有讓眾人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反而被看作是一個難得的坐息生財的好機會。
2011年初至今,溫州各地連續爆發非法集資大案,如永嘉的施曉潔案、龍灣的王曉東案,涉案金額都以數億計,溫州11個縣市區,幾乎無一幸免。溫州警方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8日,共查處非法集資類案件57起,刑拘63人,打擊查處因借貸引發的非法拘禁和故意傷害等涉案人員142人。
2011年10月31日立人集團宣布無法償債付息后,其所引發的震蕩均超出以上案件。盡管此后的11月5日~11月14日一周時間內,立人集團連發2份公告,但卻已覆水難收,難以避免最終慘淡。
2012年2月3日,董順生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2月15日,溫州市政府發布文件,在溫州各縣、市、區建立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處非辦,抽調政法委、檢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門骨干聯合辦公,加大對“假倒閉”、“假出走”、“假破產”等惡劣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不發生非法集資群體性事件。
釣魚式集資
育才初中一位郭姓老師記錄了育才學校集資的幾項重要事件,回想這些事件的發生過程,他承認自己被釣魚了。
較為明顯的一個事件是,大概在2009年9月份,從育才學校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辦公室老師處放出來的消息稱,這一次的集資,將達到5.6分的月息,但沒有談到具體所投項目,屬于集團層面的借款。
“當時很多人想湊份子,后來因為想進入的人太多,就將集資范圍限定于此前投過淮安房地產項目的股東,才有獲得出借資金的資格。”郭老師告訴本報記者。后來很多老師找關系掛在這些淮安房地產項目的股東名下,以賺取利息。
這筆利息償還很快,原定8個月的借款期限,只用了4個月就還本付息了。消息從學校傳到社會,泰順人對立人集團還本付息能力更加深信不疑,趨之若鶩。2010年,立人集團新一輪的集資在泰順普通群眾中間蔓延開來。
2011年4月份,立人集團從育才系列學校各抽調了幾名教師,赴淮安房地產、內蒙古煤礦等項目考察,“回來就給學校做報告,三張圖片解說了半個多小時。都說煤挺多,施工現場火熱。說是煤礦范圍綿延多少多少公里,多少多少年都開采不完等等。”
煤礦資源的緊缺和煤價上漲令教師們對參觀回來現身說法的同事們深信不疑。
債權人信任立人集團的又一強心劑,是董順生順利挺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其時溫州許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立人集團不但沒有任何倒閉跡象,反倒主動提前還本付息。
2008年12月,育才學校教職工漲了工資,每人每月增加1500元工資。其后還將學校中層管理人員的工資由十多萬,提到23萬左右。“這些反饋給我們的信息,讓我們感覺立人真的很賺錢,煤礦、房地產賺了錢,反哺學校也是應該的。”郭老師回憶道。
董順生本人直到事發后才透露,2008年那一年,自己其實已經獨臂難支,甚至想自殺以謝天下。董順生青黃難繼的傳言在泰順縣傳過很多次,每次他都化險為夷,“有一次是泰順縣的擔保公司將他告到了北京,因為他把泰順的民間資本都抽干了,擔保公司根本融不到錢。”但那次以后,董順生還是挺過來了。
“他這是放長線,釣大魚。”陳天華回憶此事憤憤不已。2011年事發后,董順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自己早已料到會有今天。但“人算不如天算,捱過了這么多難捱的年份,卻沒有想到栽在2011年”。
育才學校是立人集團的主要資產,也是董順生起家的地方。泰順人以子女進入育才學校讀書為榮,在那里讀書相當于上貴族學校,每學期的學費達到7000元~8000元。
2011年7月,陳天華和郭老師都接到學校領導、教研主任電話,新一輪融資開始。但這一次融資的失敗,令立人集團無血可輸。如果這一次順利融資的話,或許董順生還能捱過2011年。
多位育才學校的教師告訴本報記者,2011年暑假,學校領導、教研主任紛紛給他們打電話,說是煤礦兼并重組需要花錢,陳天華即接到四個電話。“我哪里還有錢,本來投進去的50萬都是房屋抵押,還有向親戚借、融來的錢。”
生生不息的民間藏富,也有被抽干的一天。徹底被抽干了的泰順縣和育才學校,無人再接下一棒了。
洗腦與殺熟
回過味來的陳天華和郭老師,都感嘆,自己被“傳銷式洗腦”了。
在每兩周召開一次的全校例會上,校領導們宣傳,要敢于借別人的錢,才是成功人士,才能發家致富。此外還時不時邀請理財公司人士講課。“思想上有認識,就會有行動”,陳天華總結說。育才學校60%以上的外地教師,半推半就地接受了這一“先進理念”。
目前統計數據雖未公開,但泰順縣教育局副局長毛葉華透露,有5億元左右的教師債權,絕大多數育才學校教職員工均有涉入。
“我們一個辦公室七八個老師,加起來就被集資2000多萬。幾十萬算是少數,多的單個教師就高達千萬。當然他們也不是有錢人,很多人都像我們一樣,回去找親戚朋友借的。”陳天華說。
育才學校還針對教職工群體,發明了一種更隱蔽的融資方式——2010年祭出內蒙古煤礦投資項目時,每30萬元為一股,約定一年半后以3~5倍的金額返還投資者。許多教師湊不齊30萬元,于是育才學校從育才教育愛心基金中,撥出10萬元借給湊不齊的教師,借出的10萬,則按月息兩分計算,每半年扣一次利息。
“實際執行時,變成每季度扣息一次。這相當于,我們的投資還沒有回報,卻要向立人集團先行支付利息。再說,育才教育愛心基金,也是我們教師每學期的捐款。學校規定,教職工每月須向育才愛心基金捐款至少10%。”一位張姓老師告訴本報記者。
據本報記者了解,陷入這一“月息先行支付”陷阱的教師,多達500余名,不過立人集團事發后,這部分“利息”已被退還。
教師們反映,在2010年12月16日,副董事長夏克定在高中老師大會上底氣十足地吹噓董事長董順生是難逢的英明供應商。他們旅游時,通過一個將軍登上青島的軍艦,戰士們都舉手齊呼“首長好”,而這位將軍直接參入煤礦投資,“你們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正在起草一份聯名訴求信的育才高中老師則稱,育才系列學校的教職員工,是被“逼投”的。教師們投不投資,還被校方認為是解不解聘的依據,而教師的年薪,也以投資額多少來定,這是教師們認定立人“逼投”的主要證據。
在泰順官方,以及育才學校,人們開始反思。“人性的本質是貪婪的,所以我想,我們也是有錯的。但在大環境下,能夠有清醒認識的,沒幾個,在這樣亢奮的環境下,每個人都不由自主。”郭老師坦言。
“現在想想真傻,我借錢給他,只是在出納梅菊那里,蓋了個財務章。當時心里也打過鼓,但是拿條子回來一對,每個人的條子都一樣,也就放心了。”陳天華自嘆仍缺一個心眼。而因種種顧慮,絕大多數債權人亦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
2月6日~2月8日,5名債權人被當地政府以“擾亂社會治安”罪名陸續被短暫拘留。
與傳銷有些類似的是,立人集團的融資案還表現為“殺熟”。莊女士共向立人集團放款101萬,其中60萬是在2011年6月以后放進去的。她的借款條上,甚至沒有寫明月息。“說是第一年五分利,以后的利息以后再說。”
當被問及為何連月息都不寫明就肯放款時,莊女士說,因為立人集團的股東,也是集團第三號人物,分管財務的章曉曉,正是她的姨媽。“她當初告訴我,‘姨媽在這里,你怕什么’?”
受傷害的,甚至還包括在街頭的三輪車夫,泰順縣三個三輪車夫告訴本報記者,他們均是立人集團的債主,金額從10萬至50萬不等;一個來自福建的清潔女工,靠撿垃圾湊了10萬元交給立人集團,此類案例不勝枚舉。
央行溫州支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溫州的9個縣、市、區中,僅有泰順縣10月份和11月份的本外幣余額和人民幣余額,反常地較年初有所下跌,10月末,泰順縣本外幣余額和人民幣余額,分別較年初減少0.36億元和0.31億元;11月末較年初減少0.11億元和0.06億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說明這兩個月,尤其是10月,有人從泰順各大銀行調走了大量現金或抽調到他地。
次生危機隱憂
泰順縣最高端的樓盤萬洋華府,最高開盤價超過1萬元/平方米,如今這一樓盤現價已跌至9000多元/平方米。因擔心泰順人無錢購房,萬洋華府甚至不敢再推第二期房源。立人危機之后,或也將產生次生危機,一者因為房地產信貸;一者因為信用卡透支。
一位胡姓債權人,全家一共有450萬元投入立人集團,資金主要通過位于杭州的商鋪和泰順的房產向銀行借貸而來。
記者采訪的十幾位債權人中,像胡先生這樣以房產抵押貸款然后借給立人集團的,有一半以上。鞏月鳳的房子,已經被農業銀行(2.70,0.01,0.37%)追還月供,2月20日是三個月寬限期到期的日子,屆時她和丈夫或將面臨被銀行起訴。
一些來自泰順本地的債權人,因為存在較大的利差,將本人的信用卡透支取現交給立人集團。“很多當地的教師有五六張卡,多的有十幾張信用卡。”陳天華和郭老師身邊,均有通過信用卡透支放款的本地教師。
號稱溫州最大民間集資案,卻發生在溫州經濟欠發達的泰順縣。熟悉溫州經濟的一位分析人士認為,相較于鄰縣蒼南和瑞安,泰順的房地產業和工業明顯落后,這令泰順的經濟更易走向“虛擬”,尤其是房地產業,蒼南縣和瑞安市的房產均價達到每平方米2萬元~3萬元,但泰順縣每平方米卻只有7000元~8000元,不景氣的房地產業難以吸收流動性,流動性則向更為虛擬的民間借貸奔流而去。
一組官方數據借貸收入在泰順縣的居民收入中舉足輕重:2011年泰順縣財政總收入不到6億元。2010年家庭人均總收入僅為17312萬元,但是人均借貸收入卻達到了4298元,占到人均總收入近四分之一。
來自泰順縣一位官員的消息稱,泰順縣政府曾要求董順生提出解決方案,但董順生的解決方案還是“以再融資解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