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維財沉淪始末:傳銷式擴張 代理商最高分成達75%
發布: 2012-03-19 08:11:28 作者: 未知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去年底投資湖南維財兩個月就虧了20萬。”2月底的一天,楊強輝在長沙市芙蓉區一家茶樓里對記者稱。
作為從業近20年的證券公司客戶經理,楊強輝有著豐富的投資經驗,卻仍成為國內首例被公安部門立案調查的黃金交易平臺公司——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湖南維財”)的受害者之一。
日前,記者來到長沙市開福區芙蓉中路27號湖南新聞大廈30層,電梯打開后的一道鐵柵門封住去路,木板上寫著“此門已封,注意電梯關門”。
透過鐵柵門仍可見前臺墻上“維財投資集團”的燙金大字,里面玻璃門上也還印著“湖南維財大宗貴金屬交易所”的字樣,但房間里已空空如也。工商注冊資料亦顯示,這里就是湖南維財的注冊辦公地點。
低門檻、“傳銷”式擴張,讓湖南維財運作不足1年,便招攬個人投資者3.7萬余人,涉及27個省市,分支機構達100余家。湖南維財的瘋狂地擴張,暴露了大量風險,并最終在國務院清理整頓交易所的風暴中轟然坍塌。
2月8日,湖南維財法人代表楚維和另一股東趙丹,被檢方以涉嫌非法經營罪正式批準逮捕。同一日,同樣身陷“整頓關閉”傳聞的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天交所”)獲批“轉正”。天交所發布公告稱,天津市政府同意其正式運營,并明確由天津市金融辦監管。
至此,湖南維財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家被立案調查的黃金交易所。3月16日,據案件相關人士透露,湖南維財案即將結束偵查,移送檢察機關起訴。
維財“三宗罪”
虛假宣傳、惡意刷單、操縱系統成為湖南維財廣受詬病的“三宗罪”。
虛假宣傳、惡意刷單、操縱系統成為湖南維財廣受詬病的“三宗罪”。
記者從長沙市工商局官方網站查詢到的企業注冊信息顯示,湖南維財成立于2010年2月4日,工商注冊號為430100000112926,法定代表人楚維,注冊資本2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貴金屬(黃金除外)、有色金屬、鋼鐵、化工、農林產品的銷售及相關配套服務;投資咨詢。在國務院38號文下發前,其經營范圍還包括黃金的電子交易。
在湖南維財的官方宣傳中,“湖南省政府批準、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及中國工商銀行[4.32 0.23% 股吧 研報]第三方監管”等字樣,讓投資者誤以為其是黃金期貨交易合法的電子交易平臺。
長沙金融辦工作人員稱,凡使用“交易所”字樣的交易場所,除經國務院或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批準的外,必須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湖南維財根本沒經過這些批準程序。”
湖南維財宣稱,交易過程中資金采用工商銀行第三方監管,保障安全。但實際上,其只是和工商銀行簽訂了銀商轉賬協議,并不是第三方監管協議,該人士續稱。客戶的賬戶只是在交易所賬戶下設的一個子賬戶,當客戶入金至交易所賬戶后,銀行即不再負責該賬戶的資金安全,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也無從談起。
國務院38號文出臺后,工商銀行停止了與湖南維財簽訂的銀商轉賬業務,系統業已關閉湖南維財賬戶資金的轉賬功能。
此外,按照黃金期貨交易規范,交易所要與交易參與人簽計相關合同文書共六個文本。而據一位湖南維財的投資者介紹,他在事先沒看到合同內容,也沒拿到合同文本,就在湖南維財開戶入金了。
最讓他憤怒的是,湖南維財的操作系統多次出現交易滯后、報價不實、惡意高頻刷單的狀況。即便楚維曾反復保證“維財不是莊家,不會操縱行情,而是在國際期貨市場做對沖”,但前述投資者猜測,“湖南維財可能在人為操作系統”。
11月18日,浙江人黃吉仙于在湖南維財開戶,在到28日的10天內,其賬戶虧損13.18萬元。后經了解才知道,導致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湖南維財杭州分公司的業務員介紹的所謂“指導老師”在掌握其賬號密碼后,進行超高頻率惡意交易。
黃吉仙告訴記者,5天內其賬戶交易178次,交易費高達7萬元。從交易記錄上看,11月25日,從15點12分到16點13分的1個小時內,買進和賣出共達65次,平均56秒鐘操作一次,買進和賣出幾乎在同一時間進行,而且不停地進行交易,直到資金不足再進行100盎司交易為止。
維財的業務員以金牌分析師為誘餌,先讓客戶小賺,獲得信任后再加資,然后就會出現大額虧損,在客戶六神無主的情況下被迫交出賬號密碼,最終把賬戶內資金完全變為手續費和虧損,黃吉仙稱。
客戶遭遇大同小異。云南的高先生因為生意忙,“帶盤老師”許以“保證賺錢,若虧損超過30%公司負責包賠,若盈利沒到15%公司不要手續費”,“簽合同”等承諾說服了他。要他在已入金10萬元的情況下再入金50萬元,同時將密碼交予“老師”。
高先生交出密碼當日至次日凌晨2點,放心不下的他,不顧帶盤老師“自己不要登錄賬號查看,以免影響老師操作”的囑咐,進入系統查看,發現其賬戶遭遇帶盤老師惡意刷單騙取手續費,兩天刷單1436手,被扣手續費高達50多萬元。
按照湖南維財的宣傳資料,維財50盎司/手手續費350元,100盎司/手手續費700元,若高先生被刷的1436手全部為50盎司/手的話,其手續費將高達50多萬元。
而據湖南維財之前的業務人員介紹,這些所謂帶盤老師,每給客戶做一手維財可返利200元,一百手以上每手返利220元,且上不封頂。
“傳銷”式擴張
高比例分成,代理商低門檻準入,正是湖南維財瘋狂擴張的原因。
記者調查發現,湖南維財的架構由交易所總部、省級會員、市級會員、縣級會員、個人投資者構成,交易所和各個級別的會員結成利益共同體,這是一種金字塔型的“傳銷”模式。
而其利潤分成的模式同樣效仿傳銷,其中省級代理商70%(業績好可達75%),市級50%。省市級代理商為了將網絡盡快擴大,從自己的分成中拿出30%貼給業務員,若是客戶介紹朋友可提成40%。
“我們發展的個人客戶,經我們中轉到湖南維財公司開戶,交易產生的手續費70%給我們,我們還可以向下發展市縣級代理商。”湖南維財一家省級代理商黃明(化名)稱。
高比例分成,代理商低門檻準入,正是湖南維財瘋狂擴張的原因。
根據廣東維財代理商張先生介紹,湖南維財對省級會員只要求繳納年費50萬元,營業場所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電腦30臺以上;市級會員年費10萬元,公司營業面積200平方米以上,電腦15臺以上;縣級會員只需年費5萬元,辦公場地和電腦都是零要求。
而天交所要求其綜合會員公司最少需要5000萬元資金才能參與交易,對特別會員的要求更高:注冊資本2億元以上,高層中至少要求5人有3年以上金融行業從業經驗。
低門檻的“傳銷”式擴張,讓湖南維財運作不足1年時間內,招攬個人投資者3.7萬余人,涉及27個省市。截至2011年11月,湖南維財在全國范圍的分支機構超過100家,平臺操作資金超過20億元。
據其宣傳材料稱,其已成為繼上海黃金交易所、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之后,規模排名第三的貴金屬投資平臺。對此,不少業內人士也稱,湖南維財的規模已在國內排行前列。
天交所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總成交額為1.63萬億元,而上海黃交所2011全年交易金額超過4萬億元,其中黃金成交金額接近2.5萬億元。
此外,湖南維財宣稱,投資者的資金可放大100倍,這意味著10萬元資金可以撬起一千萬的交易量,而天交所則10萬元最多只能撬動125萬。這于對渴望以小博大的投資者而言,有著致命的吸引力。但近百倍的交易杠桿,也無限放大了客戶的交易風險。
在湖南維財的交易規則中還有這樣的表述:只要有一筆現金存款或初始保證金,就可以控制一個比保證金大很多倍的頭寸。如1盎司黃金保證金為1800元,實行5倍杠桿;20盎司黃金在5倍的基礎上可再配4倍資金(即放大20倍);而50盎司和100盎司則可分別類推為最高放大50倍和100倍。
而在上海黃金交易所,一般對黃金延期合約要求的保證金比例為12%(放大不到9倍),而且還會根據國際金價波動情況隨時調整,以鎖定風險。
2011年11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俗稱的“38號文”下發后,全國300多家各類交易所迎來一場清理整頓風暴。
11月29日,湖南維財宣稱將自12月24日起停止黃金交易。但事實上,約定時間過后,其僅停止了100盎司一個品種的交易, 1盎司、20盎司和50盎司的交易依然在繼續。隨后,湖南當地金融及證券監管部門都對湖南維財進行了摸底,要求其說明情況。
12月29日,湖南維財法人代表楚維還在電話里對長沙媒體解釋稱,已經不能新開倉,但需要給投資者留有平倉的時間。
然而4天后的2012年1月2日,楚維和趙丹就被長沙市開福區警方以涉嫌非法經營罪刑拘。同日,湖南維財宣布停盤整頓。2月8日,楚維和趙丹,被檢方以涉嫌非法經營罪正式批準逮捕。
長沙警方2月15日對媒體表示,該案目前仍處于偵查階段,警方將依照法律程序在規定期限內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截至目前,該案涉嫌犯罪資金已達2億多元。
瘋狂的金子
肖繼忠說:“正常渠道不能釋放投資需求,必然會有一部分需求被吸引到非正規的渠道。”
“湖南維財到底有沒有銀行監管,是否在國際期貨市場進行了對沖,我到現在仍被蒙在鼓里。”黃明稱,如今,幾個月前才交的50萬元加盟費,打了水漂了,加上辦公室場地的租用、裝修、人員薪金,總共損失超過200萬元。
楊強輝說,據湖南維財去年12月29日公告稱,黃金品種不能開新倉,但市場繼續交易,投資者可以在交易中平掉倉位,逐漸退出市場。“這本來是一個平緩的退出過程,可2012年元旦剛過,交易所就停了,沒給投資者任何退出的機會,投資者怎么辦?為何不分區域分時段,讓投資者逐步平倉退出?”
“這種想法很美好,但實施起來難度很大。”廣東省黃金協會副會長肖繼忠分析說,一個“規范”的電子盤,逐步平倉自然不成問題,但湖南維財存在電子盤自己“做市”的違規現象,在其法人代表、高管被拘留之后,停盤是必然的。因為對手盤消失,盤面價格將呈完全單邊走勢;而且,由于存在虛擬資金,客戶出金也將面臨資金不足的局面,盤面難以維持。
長沙市金融辦稱,目前已成立公安、金融、信訪等單位組成的湖南維財問題處置小組,所有受害者的資金暫時被依法凍結以利于調查,后期處理結果將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布。
湖南維財雖然最終走向崩盤,但由于投資渠道少,投資者對黃金的癡迷仍在繼續。而與黃金投資相關的監管規定至今較為缺失。黃金市場唯一的管理條例,仍是1983年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把黃金當成商品而不是金融產品來管理。
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2008年,上海黃金期貨在期交所正式掛牌上市。至此,黃金交易告別了一直以來由央行唯一監管的方式,轉為多頭管理:現貨市場由央行監管,期貨市場由證監會監管,商業銀行代理個人黃金業務則需要銀監會協同監管。
然而,地下炒金屢禁不止,除炒金客自身的需求膨脹無處滿足外,也折射出國內黃金投資品種少、產品創新力度不夠等種種弊端。而國內黃金市場的交易品種、時間、規模、服務等方面與發達的國際黃金市場相比較,仍有很大差距。
肖繼忠說:“正常渠道不能釋放投資需求,必然有人會被吸引到非正規的渠道。”
在大街小巷的“牛皮癬”廣告上,在百度貼吧、QQ群中,充斥著諸如“0傭金,低門檻,現貨黃金首選”、“倫敦金開戶,倫敦金代理,直接最高返傭!”之類的廣告。廣州、上海等地的部分高端寫字樓,已然成為地下炒金中介的聚集地。
與此相印證的是,連續數月,記者每日都能接到近十個自稱來自全國不同地方推薦炒黃金業務的電話。
一位曾經做過湖南維財業務員的李小姐稱:“總部被關后,很多同事都轉行成了其他炒金公司的業務員。”另據原廣東一位湖南維財代理商透露,維財在廣東原來有20余家分支機構,現在幾乎都“改頭換面”搭上了其他“上海金”、“倫敦金”等業務。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并無法規明令禁止地下炒金活動,這類活動事實上處于法律的真空地帶;部分中介還以服務商的名義為香港相關公司吸收客戶,但不與客戶發生資金往來,監管也無能為力。
上一篇:康美藥業原董事長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2年 下一篇: 康力前副總潘安娟:我沉默并不代表我承認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