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彩虹支教計劃”項目 超過80萬人受益
發(fā)布: 2012-05-29 16:23:29 作者: 未知 來源: 南方日報

父親賭博,母親回了娘家就再也沒有回來過,12歲的熊俊英獨自與奶奶過活,她們住在一座沒有窗戶的土坯房里,家中唯一的“電器”是手電筒。
也許你要說這樣的孩子不該有什么夢想,小英卻揣著一個成為藝術家的彩虹夢,她用彩色粉筆在自家的門板上留下了詩歌和畫作,與家徒四壁的陰暗房間形成鮮明的對比,觀者無不動容。
直到今年,在安利“彩虹支教計劃”的資助下,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來到了小英所在的云南澄江海口鎮(zhèn)松元小學,六年級的她第一次接受了正規(guī)的美術、葫蘆絲、歌唱和舞蹈教育,邁出了通往夢想的第一步。
5月23日―25日,“少數(shù)民族文化教育基地”正式在松元小學掛牌,由中國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安利公益基金會、云南省志愿者協(xié)會在云南澄江共同主辦的彩虹支教及志愿者服務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壇也在澄江成功舉行,“校企合作”的支教新模式結出了碩果,給小英和她的當?shù)赝瑢W們送去了溫暖。
“彩虹支教”延續(xù)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
小英所在的澄江松元小學有320名學生,83%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其中又以苗族彝族學生居多。從去年開始,安利“彩虹支教計劃”支持的中山大學支教隊員通過在松元小學建立少數(shù)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和成立少數(shù)民族藝術團等方式,既幫助孩子們提高了學習興趣,了解外面的世界,又可以促進當?shù)厣贁?shù)民族文化的健康發(fā)展。
5月24日,記者在松元小學“少數(shù)民族文化教育基地”看到,這間寬敞的房間鋪有漂亮的木地板,并設有全身鏡和把桿,設備齊全甚至超過了許多城里學校的音樂教室。當天上午,中山大學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曹雪妹、穆曉多為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們上了音樂、舞蹈公開課,孩子們歌唱的聲音帶有原生態(tài)的洪亮與純粹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記者和志愿者。
校企合作出錢出力打造支教新模式
據(jù)了解,“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肇始于1999年,13年來,累計已有4281名研究生志愿者上山下鄉(xiāng),到中西部地區(qū)98個貧困縣的300多所中小學校進行愛心接力支教,是當代中國最優(yōu)秀的青年志愿者群體。
“高校出人,我們出錢,共同造福當?shù)睾⒆,打造出一種支教合作新模式。”安利(中國)公司一位負責人這樣簡單明了地介紹。2009年,安利(中國)與共青團中央進一步加深合作,將安利名校支教項目升級為“彩虹支教計劃”,以3年1500萬元人民幣的預算額度,支持全部80余所高校的2000余位支教隊員因地制宜自主設計、實施、申報支教扶貧項目。2011年5月底,安利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彩虹支教計劃”被納入安利公益基金會三大項目之一,并將幫扶對象聚焦于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
截至2012年5月,“彩虹支教計劃”項目共投入了2981萬元人民幣,受益兒童超過80萬人。
上一篇:自然跑出健康范 紐崔萊社群健康跑海口開跑 下一篇: 第五屆安利紐崔萊少年NBA年度總冠軍出爐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