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產業規模將超萬億 進入規范中發展階段
發布: 2012-07-02 14:09:07 作者: 未知 來源: 中國醫藥報

“2012天然及營養保健品中國展”于6月26日~28日在上海舉行,來自國內外的500余家保健食品及用品生產商和超過兩萬名的專業觀眾參加了此次展會。展會期間,浙江省保健品行業協會聯合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咨詢服務工作委員會共同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天然及營養保健產業高峰論壇”。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指出,中國的營養保健產業在登上高速列車的同時,也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產品魚龍混雜等諸多弊病。近年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和行業誠信體系的建設,我國的營養保健產業逐步邁入了健康發展、由無序走向有序的新時期。
保健產業規模或超萬億元
進入“規范中發展”階段
“未來,保健食品也是‘剛需’,食用保健食品或許會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的保健產業,那當然是‘朝陽’二字。”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峰指出,當前我國的保健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保健的要求和投入越來越大,給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另一方面,廣受關注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出臺在即,將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據介紹,截至2010年底,我國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超過2600家,保健食品產業規模超過2600億元,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務產業更是達到了超3000億元的規模,而且整個保健產業仍保持著持續上升的態勢。預計到2015年,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的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形成10家以上產品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百強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將超過50%。巨大的保健產業蛋糕也吸引了大批國外企業登陸中國,如GNC、NBTY、Sevenseas、Fancl、SHISEIDO、愛茉莉等健康食品企業;輝瑞、賽諾菲、葛蘭素-史克、諾華-山徳士、拜耳等制藥企業;雀巢-歐萊雅、百事、可口可樂、聯合利華、卡夫、養樂多等食品企業,紛紛把它們的保健產品推向中國市場。
2011年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發布了《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首次將“營養與保健食品制造業”列入國家發展規劃。徐華鋒認為,隨著上述規劃的公布和2009年進入調研階段的《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即將出臺,有關保健食品法規政策體系也正在完善,逐漸形成了以產業結構政策為核心,產業組織政策、布局政策和技術政策協同發揮作用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增強了保健食品政策的系統性。這無疑將推動保健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科學布局,加強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引導保健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進入“規范中發展”階段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保健產業不夠規范等問題也不容忽視,特別是大量違規保健產品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聲譽。中國社科院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健認為,隨著監管政策和體系的完善以及整個產業的新陳代謝,我國的保健產業已步入從無序走向有序、由“發展中規范”走向“規范中發展”的新階段。目前,保健食品行業從產業組織、科技進步、法制建設、監管構建、產品與市場、安全保證、消費者認知與評價等多方面都有了合理的評估體系,為提升消費者信心、促進中國保健食品健康發展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數據。
講誠信是保健食品產業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參會人員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這在對保健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確保質量安全提出挑戰的同時,也為行業的規范和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廣大保健食品生產和經營企業應積極應對挑戰,一方面要強化道德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切實增強法制觀念、責任觀念;另一方面要強化企業自律,嚴格食品質量管理。
據介紹,經國務院全國整頓與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辦公室(現商務部市場秩序司)等批準的保健行業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中國保健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已經展開,主要通過經營狀況、技術創新能力、企業競爭力與行業地位等指標對企業進行評價。浙江省保健品行業協會副會長張艷透露,作為浙江省內唯一一家推薦機構,協會在企業參評的過程中給予全程指導,并出具相關推薦報告。目前該會推薦的兩家浙江省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全部獲得“中國保健行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AA級(最高級別為AAA)。
張艷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嚴峻,單靠行業監管已經不能滿足食品安全形勢的需要,必須結合國情和產業發展的性質與特點,依托和依靠行業監管部門,建立起一個由國家監管部門到各省監管部門為主體,科研機構、市場監管部門、企業質檢部門、社會監督力量為支撐的保健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共同推動保健食品產業健康、持續、有序發展。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