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馬來西亞研討會即將啟程 盤點三大景點
發布: 2012-08-03 15:36:45 作者: 未知 來源: 完美

編者語:繼2012完美越南研討會勝利落幕之后,2012完美馬來西亞研討會即將啟程。下面將為您盤點馬來西亞吉隆坡、云頂高原、馬六甲三大重要景點。
吉隆坡
宏愿大橋
整個太子城行政中心包括濕地、首相府、國家清真寺、太子大橋、首相官邸、首相官邸大橋、達曼植物園、太子會議中心等。力爭在2020年建成一座超世界的大都市。到那時,太子城就是馬來西亞的行政中心,吉隆坡將成為馬來西亞的經濟中心。
國家迎賓館
除了是馬來西亞首相的官邸,也是官方的招待及宴會場所。首相官邸由三個建筑物所組成,即主要的招待/外交禮儀大樓、宴會大樓和官邸。主要的招待/外交禮儀大樓是官方款待賓客之處,由導游指引觀光。

國家首相府
因為吉隆坡人口過於稠密,使馬來西亞政府的行政部門無法繼續發展。所以馬來西亞政府開始尋找一個適合新的行政中心的地方。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察和篩選,到 1993年6月2日,馬來西亞內閣最終確定雪蘭莪州雪邦區的 Perang Besar 為國家新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太子城廣場的正前方是馬來西亞首相府。這座很有特點的綠色圓頂建築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十分莊嚴雄偉。轉身向廣場對面看,是一條寬闊筆直的綠蔭大道。
布特拉廣場
樹木排列井然有序布特拉廣場是布城的中心點,直徑為300米,采用本地主題設計及擁有流水和燈光裝置。其外側是一個11個角的星星,代表馬來西亞剛獨立時的11個州屬;至于其最內側的14個角的星星,代表馬來西亞的州屬及聯邦直轄區。
布特拉再也(布城)
1993年6月2 日,馬來西亞政府把南部成長走廊的柏郎勿剎圈定為聯邦政府的新行政中心。隨后該地被取名為“布特拉再也”,以紀念馬來西亞第一任已故的首相-東姑阿都拉曼 布特拉。原本綠油油的油棕地,在大肆發展下迅速崛起為規劃完善的美麗城市,成為國內首個智慧型花園城市,象征馬來西亞政府在21世紀的宏愿。占地廣達 4932公頃的布城,距離吉隆坡僅25公里,是馬來西亞未來城市的領航者。如今,布城也被規劃及發展為馬來西亞的“智慧型花園城市”,一旦全面完成后,將 成為21世紀擁有最先進基建設施及高科技便利的城市。這個高效率及現代化世界卻無損馬來西亞的傳統遺產精粹,因為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地區仍然保留著大自然的翠綠景色、林園、湖泊及濕地,是馬來西亞珍貴的綠色瑰寶遺產。布城也通過城市設計、建筑及格調來反映馬來西亞的內在靈魂與精神,并被冠為馬來西亞的未來遺產的美譽。

布特拉回教堂(水上清真寺,Putra Mosque)
面向優美景色之布特拉再也湖泊的布特拉回教堂,不但是布城最具特色的地標,也是全球具現代化的回教堂之一。它高116公尺,是本區域最高的宣禮塔,共分五層,代表回教的五大基本原則。此回教堂也擁有一間貴賓室、圖書館、會議廳、收藏可蘭經手稿的博物院、觀眾席及展覽廳。廣場側面是水上清真寺的全貌。這座四分之三建於湖面上的粉紅色水上清真寺是馬來西亞目前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可以同時容納一萬兩千人在此做禮拜。它分為上下 兩層,二樓是可供四千名女子專用,樓下可供八千名男子使用。每當做禮拜時,清真寺那高高的宣禮塔內播放著古蘭經聲,悠揚地縈繞在清真寺的上空十分悅耳。
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是馬來西亞最有紀念意義的地點,它是象征馬來西亞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獲得民族自由的地方。在1957年的8月31日午夜,英國國旗緩緩下降,馬來西亞國旗取而代之在高空飄揚,也正因為如此,每年一到8月31日,馬來西亞的公民都會來到這里慶祝國家獨立。在獨立廣場的南面,豎有一個世界上最高的旗桿,旗桿全長100米,馬來西亞國旗隨風飄舞。獨立廣場北端則是溫馨舒適的休息地,噴水池頂在陽光的照射下映出美麗的彩虹,池旁還有一排柱廊,在百日草和萬壽菊的花海中更加柔美。
高等法院
蘇丹亞都沙末大廈是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所在地,是吉隆坡的標志性建筑。1897年建成,曾經是殖民者的總部。當初設計這幢大樓的兩名設計師都曾在印度呆過一段時日,他們把大樓設計成印度和阿拉伯風格奇妙的混合體。樓的中央有一個40米高的鐘樓,鐘樓的造型類似英國的“大本鐘”,被稱為馬來西亞大本鐘,但在鐘樓的頂部加上一個金色的半球形圓頂。鐘樓兩側,各有一個塔樓,頂部也都有金色圓頂。每逢重大慶典,五光十色的彩燈照亮了整個大樓,令人感到這幢樓猶如阿拉伯神話世界中的城堡,雄偉而又有幾分神秘。來自各地的游客都在這座頗具特色的大樓前拍照留念。
蘇丹皇宮(外苑)
馬來西亞國家皇宮座落於皇宮路的一座山丘上,市中心之旁,建成於1933年,是國家元首蘇丹的官邸,其內碧綠青蔥的草坪圍繞著美麗的花園,許多宮室應酬、宴會和慶典活動也在此選行。此外,每天遊客都可到此觀看皇宮衛士身穿傳統制服的換班儀式,成為都市的一道景觀。

國油雙峰塔
吉隆坡一個標志性建筑。國油雙峰塔高達88層的國油雙峰塔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兩座獨立塔樓,距地面452米,高聳入云。國油雙峰塔位于雙峰塔第170米 處、相當于第41和42層之間建有一座天橋,天橋將兩棟塔樓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從那里可以居高臨下地俯瞰城市的美景。

云頂高原
云頂高原素有“南方蒙地卡羅”之美譽的云頂高原,是馬來西亞旅游的第一大品牌;高原上娛樂設施齊全,常常令人流連忘返。是馬來西亞最大、最著名的的娛樂中心和避暑圣地。云頂是馬來西亞新開發的旅游和避暑勝地,位于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脈中段東坡,吉隆坡東北約50公里處。面積約4900公頃,是東南亞最大的高原避暑地。云頂高原這里山巒重疊,林木蒼翠,花草繁茂,空氣清新怡人。東面有森巴山,西面是朋布阿山,登山公路曲折迂回。云頂的建筑群位于海拔1772米的鳥魯卡里山,在云霧的環繞中猶如云海中的蓬萊仙閣,又如海市蜃樓。在這里可以飽覽云海變幻莫測的奇觀。晴空萬里時,視野遼闊,夜間西觀可欣賞吉隆坡輝煌的燈火;凌晨東眺,云海晨曦,絢麗無比。
馬六甲

紅屋
此建筑是橙紅色荷蘭式建筑。它被認為是荷蘭人在東方所保留最古老的建筑物,現已改為馬六甲博物館。
荷蘭紅屋座落于馬六甲河畔,建于1641至1660年間,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荷蘭建筑物。原為教堂,后改為市政府,現在是馬六甲博物館,藏有馬來、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歷史文物。 紅屋是一座位于市內東方的荷蘭式古老建筑。這棟古老的建筑,設有厚重的硬木以及鐵鏈,加上石造的厚墻,可看出荷蘭泥瓦匠和木工的手藝。它是在1650年完 工,曾是荷蘭總督及隨員的政治機構所在。只有一間房仍保留著十七世紀花雕木制天花板。現在它被改為歷史專物館,收藏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紀念物品,以展覽華 人及馬來人的傳統結婚禮服及介紹馬六甲歷史。

圣保羅山
圣保羅教堂建于圣保羅山上,現在是擺放許多荷蘭名人墓碑;圣保羅山上可以清晰看到馬六甲海峽,所以當年無論是葡萄牙人、荷蘭人或英國人,當占領馬六甲時, 都在這里駐軍。葡萄牙人就建了圣保羅教堂和有6尺厚的圍墻把圣保羅山包圍。可是在英國人占領馬六甲時,因嫌圍墻笨拙占地而拆除,被英國大使萊佛士知曉而趕 來阻止時已經只剩下城門,所以就只有城門被保留。
圣芳濟相
圣芳濟各教堂是一座哥德式雙塔教堂,由一名法國神父在1849年建造,獻給有“東亞使徒”之稱的傳教士圣芳濟各,以表揚他在16世紀時在東南亞傳播天主教福音的偉大貢獻。圣芳濟各曾經想到中國來傳教,但后來在途中病逝。教堂里有很多小古董,最特別的是一個華文的牌匾,上面寫著“圣教會館”,右上角寫著“救世主降生一千八百七十六年”,左下角寫著“光緒式年歲次丙子孟 春月立”,其實就是1876年。在教堂高高的天花板上面,藏著個大大的鐘,鐘上面刻著188年。每逢大節日,他們就在樓下扯繩子,天花板上的鐘聲就會響 起,傳遍遠近。圣壇上,中國式的傳統古董椅子擺在臺中央,椅子背后還插著兩枝國旗,響應政府的“插旗愛國”的呼吁。
法摩沙古城門
1509年,葡萄牙人向馬六甲蘇丹提出分享獲利頗豐的香料和瓷器交易,蘇丹拒絕了葡萄牙人的無理要求。1511年,葡萄牙人卷土重來,他們全副武裝,用武力侵占了城市,歐洲殖民統治時代由此開始。葡萄牙人在圣保羅山的山腳下建造了法摩沙堡(A’FAMOSA),用以保衛他們新到手的財寶。
這座堡壘修建于、512年,其建造者是阿爾方索。德.阿爾布卻庫(Alfonso deAlbuquerque)。在占領了馬六甲之后葡萄牙人并沒有得到他們預期的利益,反而適得其反。他們雖然能夠攻占港口但卻不能強迫人們去那兒做生 意。來自阿拉伯和印度的穆斯林商人把他們的生意轉移到其它伊斯蘭教統治下的港口去了。1641年,馬六甲最終落入了荷蘭人的手里。在荷蘭人統治時期,馬六 甲的貿易有了一些增長,但再也沒有達到過葡萄牙人入侵前的那種繁盛程度。英國人用他們在蘇門答臘島的港口班庫倫(Bencoolen)從荷蘭人手中換來了 馬六甲。英國人占領了以后;開始著手拆除那些防御工事,但一個叫做斯坦福德。拉弗爾的人出來阻止了他們完全毀滅這些建筑,這個人就是新加坡的創建者。
因此那座古城堡才得以幸存了下來,在門的內側你還能看到荷蘭東印度公司軍隊的盾形紋徽。荷蘭人在占領馬六甲后修復堡壘時把這些標志物放在了那里。法摩沙度 假村法摩沙(A’Famosa)度假村的名稱來源于16世紀葡萄牙建于馬六甲的炮臺。該度假村四周圍繞著青翠的山丘,并被定為該地區一流的休閑度假勝地。 這家占地面積約520公頃的度假村是一個全方位的商業及娛樂休閑勝地。
三輪車
馬六甲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海港,也是馬來西亞最具懷舊色彩的城市。在那里我們發現,中國最早到馬六甲的明朝航海家鄭和,因為當年幫助馬六甲人打退了外敵入侵,所以他在當地很有威望,到現在還有許多保留下來的紀念鄭和的三保山 、三保井、三保亭等景點。在這里多種族人們和睦相處,相當悠閑。在馬六甲,滿街跑的人力三輪花車。那些車夫愉快地登著花花綠綠的三輪車,放著最拉風的有點印度曲風的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里穿行著,竟然也和這個小城特別的和諧。 馬六甲在荷蘭統治時期的建筑,外墻都粉飾成紅色。因此,馬六甲的荷蘭廣場周圍都是保留下來的荷式紅色建筑物。我們看到,這里有紅色的鐘塔,有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還有紅色的基督教堂。看到這種顏色,也使我聯想起了北京故宮的紅色外墻,那也是一種歷史的滄桑色吧。 荷蘭廣場規模不大,但是頗具風格。廣場花壇里的黃花茂盛,當地特色的三輪花車都聚集在這里,等待著客人的青睞...

雞場街
馬六甲的雞場街是有名的美食街,許多人去馬六甲旅游都要光臨一下雞場街。雞場街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且有相當多華人,來到這里旅游會有一種親切感。雞場街的美食品種豐富,光是看一看就令人垂涎欲滴。馬六甲著名的Jonker Walk(雞場街)位于馬六甲城市廣場前的馬六甲橋的另一邊,至今已經有300年歷史了。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十五世紀初,福建的商人就來到馬六甲經商,到 了十六世紀,即中國明代中晚期,雞場街一帶,已形成相當大的華人村落。如今的雞廠場街幾乎全貌呈現數百年前中國人的生活狀態。雞場街有許多美食小店,是馬六甲的一道獨特風景。愛好美食的人來到這里會有置身于饕餮天堂之感。這是雞場街的入口處,站在這里相當令人興奮,因為馬上就可以品嘗到各種特色美食。
青云亭
馬六甲青云亭,經過一年多的修復,今年初重新開放,金碧輝煌之中掩不住的古色古香,繼續流露這座古廟的歷史味道。 三百多年的悠久歲月,為青云亭樹立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形象,成了國內外華族的精神信仰中心,許多外國游客不遠千里而來,為的也就是一睹古廟風貌,廟中梁上和壁上的木雕與雕像,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經常是游客駐足觀賞的焦點。 青云亭所在的觀音亭老街(Jalan Tokong),400年的歷史比青云亭更久遠,古 廟老街,唇齒相依,在悠悠歲月中互相輝映。 青云亭占地4萬9250平方英尺,宏偉壯觀的廟宇內供奉的是觀音大士,因此又稱“觀音亭”。久遠的歷史帶來的名氣,再加上菩薩慈悲加被,青云亭的香火一直鼎盛,慕名遠道而來的海內外華族,幾乎可以用“此走彼來,每日絡繹不絕”來形容。
船游馬六甲河
沿著馬六甲觀光,將可發現漢都亞橋和舊巴殺之間的Kampung Baru建筑物,畫著有關馬六甲歷史的巨大壁畫。這些壁畫都是花在面河的屋后大墻壁上,有的面積有1000平方尺大,有的約百來平方尺。有的壁畫無物,畫 家容易表現;有的大“畫板”上有許多窗口, 有的掛著空調機設備,畫家表現創意和技巧,利用有限度,不規則的環境,居然畫出了五彩繽紛的馬六甲歷史故事,與河上風光揉和一起。不論乘船或步行,經過這 一段別出心裁的藝術走廊,游客將能欣賞馬六甲河景與眾不同景色。
上一篇:完美百城千店萬人獻血活動在寧波分公司啟動 下一篇: 規范經營維護良好環境 完美曝光違規專賣店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