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鬧“奶荒” 紛紛出海找奶源
發布: 2013-11-14 14:03:36 作者: 未知 來源: 證劵時報

國內生鮮乳價格連續6月快速上漲,上市公司“奶荒”之下揚帆出海,搶食境外奶源。伊利股份日前宣布,與意大利斯嘉達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此外,合生元、圣元國際、雅士利國際等乳企也加紛紛針對海外奶源展開布局。
“繼新西蘭建廠、與美國第一大乳企DFA展開合作以及參股輝山乳業之后,伊利股份又一次布局奶源。”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黃巍表示,奶源布局均衡有利于成本控制,公司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加強。
從奶源價格變化趨勢來看,生鮮乳價格自去年9月份開始改變平穩狀態,進入上漲通道。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4月以來,受奶牛生產結構調整、奶源偏緊,生鮮乳價格連續6個月較快上漲,累計漲幅16.5%。
今年10月,內蒙古、黑龍江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月平均價格3.81元/公斤,環比上漲3.0%,同比上漲15.1%。其中,新疆生鮮乳價格較高,為4.63元/公斤;內蒙古生鮮乳價格較低,為3.15元/公斤。
對此,中信證券分析師陳夢瑤表示,目前規模牧場原奶價格平均價接近4.8元/公斤,而去年同期僅為3.8元、漲幅超20%,奶價波動周期通常為3年,預計明年價格仍將上漲,但幅度會低于今年。
針對奶價上漲,上市乳企一方面采取提價措施來消化成本,一方面聯姻海外龍頭,通過跨國合作獲得更低成本的國際原奶資源。例如,伊利股份此次聯姻的斯嘉達,其所在的意大利是液體奶輸出國,目前的原奶價格僅3元每公斤左右,遠低于國內平均4.5~5元的水平。
在乳企出海找奶的同時,國內奶牛養殖處境堪憂。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奶牛養殖成本出現上漲,但是奶源價格并未提升,加上國家推行規模化養殖,散戶養殖沒有得到扶持,不少奶農殺掉奶牛。今年散養戶加速退出,規模化養殖進度較慢,同時乳企為了減少成本,采用進口奶源,而非自建奶源,國內養殖業遭遇嚴重擠壓。
在原奶供給緊張的背景下,上市乳企與小企業相比轉嫁能力較強。從公開資料來看,上市乳企在布局奶源的同時,大都通過結構調整等方式來克服原料奶價格上漲的不利因素。
皇氏乳業稱,在原材料采購價格、勞動力成本上漲的經營環境下,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預計2013年度公司的經營效益將同比保持穩定增長。貝因美、光明乳業等公司也表示繼續通過提升產品結構,帶動整體毛利率的提升。
陳夢瑤認為,龍頭企業毛利率下降幅度遠低于成本上漲幅度,多家公司今年已陸續進行提價。而上游漲價可以吸引更多規模牧場進入,此輪奶荒引發行業內調整,很多中小企業已經虧損,明年會有更多企業退出市場,騰挪出的份額將由龍頭企業分享。
上一篇:嚴查超范圍經營 隴西開展直銷網點專項檢查 下一篇: 珠海圣原獲得第36張直銷經營許可證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