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養生文化市場處于培育期 商業模式需要摸索
發布: 2014-08-14 16:11:09 作者: 佚名 來源: 北京商報

8月6日,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和北京市旅游委簽署了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合作協議,新增7條養生旅游線路。中醫養生旅游的再開拓,激起了業界對中醫藥文化產業化的熱議。業界也涌現出了中醫藥影視、培訓、藥膳、日用品等衍生品開發的探路者,其未來的發展模式被高度關注。
中醫藥養生文化市場處于培育期
北京有豐富的中醫藥養生文化資源,全市有中醫藥文化旅游示范基地21家,示范基地建設單位8家。8月6日,在北京中醫養生文化旅游產品新聞發布會上,推出了7條中醫藥養生文化旅游線路,其中包括北京藥用植物園、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太申祥和山莊、中衛御苑福膳等,中醫藥養生文化旅游把有關中醫藥的吃喝玩樂都融合在一起,不僅有御生堂中醫藥博物館這些好看的場所,還有好吃的頤和園聽鸝館飯莊的宮廷滋補藥膳,好玩的延慶柳溝艾草堂不僅有艾草標本,還有中草藥標本做成的藝術品等。有的中醫醫院既是治療場所又是旅游場所。北京商報記者問及中醫藥文化內涵深厚的同仁堂博物館為何沒成為中醫藥文化旅游景點時,屠志濤表示,該博物館場地小,接待能力有限,現在同仁堂也在大興做中醫藥養生旅游基地。雖然北京中醫藥老字號不少,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但由于不具備接待能力等,也只能慢慢培育發展。
屠志濤指出,中醫養生文化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培育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曾經給予中醫藥示范旅游基地一些資金扶持,幫他們完善養生旅游景點的相關設施,但是中醫藥文化旅游發展說到底是市場行為,政府只能起引導作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科教處處長厲將斌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經營多年摸索商業模式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惟一的顯性載體,中醫藥發展文化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商業模式需要摸索。北京岐軒醫學研究院就是一個致力于傳統醫學發掘、研究推廣的民營機構,該機構集培訓、醫療、養生、中藥種植于一體。其創始人張潤杰在2004年辭去公立醫院工作開辦診所,然后在河北易縣創辦了岐軒堂職業學校,后來在北京創辦了岐軒堂醫學研究院,張潤杰在中醫醫術和學術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出版的書目有《岐軒醫道》、《岐軒脈法》、《岐軒易醫脈法》、《岐軒脈法實戰竅訣》、《岐軒靶向用藥》、《岐軒醫話》、《岐軒養生》等,自2004年至今,陸續舉辦岐軒脈法免費培訓50期,培訓學員3000余人。張潤杰在全國遴選了33名中醫,進行師承模式的帶教培養和閉關式的培訓,經過3-5年的培養,成為在臨床上成熟的中醫。2012年岐軒醫學院在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景區建設了“岐軒生態文化養生觀光園”。然而,幾年下來,他并沒有摸索出自己的商業模式,雖然做得名氣很大,但難以盈利。以養生基地為龍頭做醫療、養生、培訓,還是以醫療為龍頭做培訓、養生等,現在仍然在摸索中。
權金城國際控股集團是一家集房產物業、酒店、餐飲、休閑娛樂、文化等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近兩年把做得比較成功的休閑養生板塊貫入了中醫藥文化理念,集團建立了不少養生館和休閑場所,像SPA、桑拿、溫泉、沐浴、足療等都涉及中醫藥服務內容。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新近推廣的中醫服務項目是手診養生。該集團旗下的北京福康美健國際健康科技公司總經理田卓靈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們的手診養生項目是在探索,看能有多少顧客接受這個項目,然后再往產業化思路上規劃”。據了解,權金城國際控股集團看到瑞士、泰國等民族醫學養生做得很火,曾經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的中醫院進行洽談,想把中醫藥養生項目做出品牌,但后來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仍在等待合適的發展時機。
出現產業化雛形
中醫藥文化產業化,需要不斷進行探索,據了解,大多數企業開發中醫藥文化產業鏈中一個環節的同時開始做相關衍生產品,中醫藥文化產業雛形開始顯現。
北京博愛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多元化的中醫藥文化產業的傳播與發展。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不久前由該公司發起與實施的國家級課題“中國中醫藥發展史代表人物標準肖像繪制工程”,其中17幅工筆重彩肖像畫和8幅石刻像畫通過評審驗收。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上,通過中醫藥人物肖像走入千家萬戶進而宣傳中醫藥文化,這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上可謂另辟蹊徑。該公司總經理李俊峰介紹,確立中醫藥歷史代表人物畫像只是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公司有計劃通過該項目衍生出一系列文化產品,譬如肖像高仿印刷品、印章、紫砂壺、鑰匙扣、麻布掛件等。在衍生產品的開發中,要讓工作與生活結合,既能正確地傳播中醫藥文化知識,又能給予老百姓實惠,才能走向市場。
無獨有偶,北京中唐視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宏綱正在拍攝《世界中草藥之旅》專題片,其創意也較為獨特,“我發現中西方都在用中草藥,只不過用的方式不一樣罷了”。王宏綱介紹,比如說同樣是甘草和薰衣草,意大利人的吃法和用法和我們國家不一樣,他們可以是甘草糖、甘草牙膏、甘草咖啡,薰衣草精油、薰衣草香皂等等,我們國家大多用于藥材。同樣是薰衣草,吃法和用法不一樣,國外已經產業化了,這就給國人以啟迪。目前該專題片正在招商中,王宏綱希望通過影視作品這個媒介,找到有產業化思路的中藥企業進行合作。“片子拍攝完畢后還要在意大利播出,意大利人看到原來中國人這么用薰衣草,期望中西文化交融,取長補短產業化發展。”王宏綱介紹。據了解,該片的意大利部分已經拍攝完畢。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