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綠之韻胡國安:筑夢十一載 利萬物而不爭
發布: 2014-09-16 16:41:07 作者: 佚名 來源: 綠之韻


綠之韻集團董事、常務副總裁勞嘉就企業品牌戰略接受媒體采訪。

“綠之韻”湖南益陽中藥材基地。
提起我省直銷行業,不得不說到一個人。他是湖南直銷的先行者,是中國直銷企業最年輕的掌舵人。對外界而言,他無比神秘,很少出現在媒體和公開場合;在行業內,他卻長袖善舞,無人不曉。他白手起家創辦的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拿到直銷牌照的企業,11年時間,沉淀為13大下屬公司、6大生產基地的格局,產品銷往10多個國家。
這個人就是胡國安。在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綠之韻集團總部5樓的董事長辦公室里,記者與他匆匆會面了半個小時,管中窺豹,從他的故事中,解讀了綠之韻歷煉成鋼的“直銷密碼”。
奮發有為:
泥水濺出了鴻鵠之志
在見胡國安之前,我們早已聽說,他為人低調,不愛拋頭露面,很少出現在行業論壇和會議上。業內對他的評價是不喜歡發表言談,悶頭做事,賺了錢就投資,做了不少的事情。
初見胡國安,小平頭,兩鬢夾白,一副深度眼鏡,個頭不高,身材微胖,一雙黑布鞋,著實不打眼。說話前,總會思考一會兒,再平和緩慢地道來,笑容謙和。
話題從“窮則獨善其身”切入。44歲的胡國安,出身在湖南安化的大山之中,靠山吃山,田、地和山就是一家人全部的活計。家庭的重擔,逼著十來歲的他,“成為一個可以駕馭泥土,掙"工分"的標準勞動力”。
而讓他立志要走出深山,讓家人過上好生活,是因為一件“小事”。家里離學校二十多里地,有一次,剛下過一場大雨,母親到學校來看他,胡國安送她回家。出了校門,路上到處水汪汪一片,這時一輛小車駛來,他和母親連忙揮手,看能不能搭上順風車。誰知那輛車不但沒有停下來,反而在母子倆面前一腳油門,濺起的泥水全部弄到了兩人身上。
胡國安氣哭了。他脫下上衣,用力替母親擦掉身上的泥水,大聲地說:“媽,我一定會有出息,將來一定給你買一輛車。”母親噙著淚水,點了點頭,“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有出息。”
從那時起,胡國安就給自己下定了目標,賺足夠多的錢,讓家人過上足夠好的生活。讀高中時,他過人的商業才能開始顯現,當時他的班主任一個月的工資才130多元,他和同學通過郵寄的方式,賣報紙上的種植、養殖致富信息,一天就賺了160元。班主任罵他“你怎么這么不務正業?”他回了三句話,“之所以要做生意,是因為家里窮;我們做的是合法的、正經的生意;做生意沒有耽誤學習,成績一點兒也不比別人差。”班主任聽后,再也沒說什么,算是默許了他們的經商行為。
安化盛產冬筍,但交通不便,信息不暢,不到20歲的胡國安瞅準了這個商機,在當地收購冬筍,再賣給常德一家罐頭廠,短短一個寒假,三個同學一共掙了一萬多元。后來,他又花千把塊購買了當地唯一一臺打字機—當時還屬于高科技的產品,使打字行的生意“特別興隆”。
這段“幼兒商學院”的經歷對胡國安影響至深,他不僅懂得了投資的概念,理解了價格差,還學到了商業與科技的關系。1992年,23歲的胡國安懷揣著僅有的800元錢,加入了第一波下海大軍,南下深圳。不久,借“炒地皮”之風,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00萬元。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無意中接觸到直銷行業,成為一家外資公司的直銷員。通過積累的人脈,短短6個多月又賺了2000萬元。
君子豹變:
從虧掉5000萬元到最年輕的“直銷王”
不到30歲的胡國安,手上已經有了5000多萬元現金,他覺得可以開創一番自己的事業了,大刀闊斧地進入傳統行業。先是做凈水器生意,再投資3000多萬元進行全國藥品保健品的招商活動,又“殺”到長沙做酒水招商……這一次,幸運女神沒有再眷顧他,幾年時間他屢戰屢敗,5000萬元虧得一分不剩。
就在那個當口,他孤身一人回到了大山深處,回到了他生長的地方。看著家邊的小九溪,他一遍遍地回憶走過的路。看似常人無法承受的打擊,幾天之后,隨著溪水的滌蕩,他竟釋懷了。胡國安說,溪水告訴他,一個人,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狀態,歷經多少磨難,只要明確奮斗目標,鏗鏘前行,就一定可以像“它”一樣,完成從野山奔向大海的“偉業”。
5000萬元買來教訓,換來盲目投資的告別,他要踩著用錢鋪成的路,開始新的馬拉松。2003年,他在長沙租下一間150平方米的辦公室,七八個人,扛起了綠之韻的大旗。此時的他,已經褪掉了年輕時那股浮躁,認真地總結以往的失敗,尋求改變。
以往的做法是“大廣告、大投入、大聲勢”的燒錢模式,一旦砸下去沒有結果,就會造成資金鏈的斷裂。在胡國安帶領下,創業團隊前往上海考察,結合三年的直銷經驗,創新了經營模式。重要的是,胡國安擁有了做傳統保健品招商剩下的兩款好產品—他認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養生文化結合中醫,用高科技手段,去改善人們愈發普遍的亞健康狀況,一定具有廣闊的市場。
剛剛起步,項目面臨資金短缺,僅員工工資每個月就要20萬元,工資根本發不出。胡國安6處房產,其中5套別墅,一套套拿出來賣,賣一套發一個月工資,賣一套發一個月工資,最后只剩下了一套商品房。而且那套房是按揭買的,直到2005年,胡國安才將所有的按揭還清。
窮苦的成長經歷,成就了他堅毅的性格,最困難的時候,他堅持了下去,“堅持、再堅持”也成了他日后的座右銘。談起這些往事,胡國安不勝唏噓:人的耐心能承受絕大部分痛苦。
是的。很少人能理解胡國安在那段時間里,承受了多少痛苦和孤獨。他創造了什么?又收獲了什么?今年,綠之韻走過了第十一個年頭,我們恍然間發現,總有一些孤獨的人在創造歷史,總有一些人在默默影響時代。
欲速不達:
綠之韻的慢哲學
一語承諾,萬鈞動力。兒時為了母親許下“要有出息”的愿望,早已實現。胡國安有了更大的夢想,要將最好的產品以最快的速度送給最需要的人,這正是綠之韻成立時的使命。
正因為夢想之大,來不得半點閃失;正因為夢想之遠,更要扎實穩健地前行。
急躁、浮躁在直銷行業并不鮮見。三年要遍布全球,一夜要成為巨富,每年按200%的速度增長……看著別人大步向前,自己哪能慢下來?幾乎每一個直銷企業都想快速發展,快,意味著迅速實現規模,搶占市場。而綠之韻每年只有20%的成長,這個數據幾乎與傳統行業無二,令人詫異。
綠之韻集團董事、常務副總裁勞嘉是原始創業團隊的一員,她說:“直銷行業與傳統行業相比,更要做好企業管理和質量管理,因為直銷是通過口碑相傳的,必須以產品為導向。”公司在2006年,就通過了GMP、ISO9001、ISO14001、HACCP等保健食品、質量管理、環境管理體系和食品安全認證,投資3500萬元收購湖南迪博制藥有限公司,還建立生產基地,如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園保健生產基地、江蘇天目湖微藻研發生產基地等。
沉寂三年,綠之韻一直在埋頭做事,業內幾乎沒有人知道有這樣一家直銷企業的存在。這一年,《直銷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綠之韻才開始全方位布局,籌備申領直銷牌照。2010年9月9日,綠之韻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中國第26張,中西部地區第一張直銷牌照,業內才第一次以清晰的目光,注意到中國瀏陽,有這樣一家默默耕耘的企業。
許多人說,綠之韻是一個高速成長的代表,但這樣的快,卻是建立在“慢”發展的基礎上。慢一點,再慢一點。慢一點,更清楚地看見目標;慢一點,將企業的利潤更大化讓給營銷伙伴;慢一點,讓更多的營銷伙伴能跟得上公司發展的腳步;慢一點,為下一步的提速準備充分的動力。
或許數據更具有說服力。2010年綠之韻獲得直銷牌照,核準區域是湖南省14個市州,在此之前,綠之韻僅在湖南、內蒙古、山東、吉林開設了4家分公司。
勞嘉說,不會為了追求數量而盲目擴張,不管是業績增長還是市場區域奪旗。“我們的原則是成熟一家發展一家。不管是分公司還是服務網點,每布點一個市場一定要起到樣板作用,對整個市場起到示范作用。”
到目前為止,綠之韻只在全國9個省份開設了分公司。每一個市場的分公司、專賣店、服務機構,從選址、裝修,到人員培訓,都嚴格按照直銷法律法規要求,統一公司總部標準,達到標準后才能開張。銷售人員也必須通過嚴苛的教育培訓。
欲速則不達,慢發者先至。這樣的慢,保證了綠之韻良好的口碑。這樣的慢,保持了選擇綠之韻直銷員的利益,保障了銷售隊伍的穩定性,也讓綠之韻的消費者利益得到了保護。
水“道”渠成:
水精神是綠之韻的魂
胡國安與水有緣。從雪峰山中涌出的小九溪,曾洗滌過他的內心;從益陽的資江、到長沙的湘江、再到瀏陽,水裹挾著他一路成長。直到今天,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胡國安每天都會關掉手機,花兩個小時在河邊散步,靜靜地思考,這個習慣保持了10年。
他窮其一生都在參悟水的奧妙,并將悟出的道理,深深地刻在綠之韻的企業文化之中。
在水的流淌中,它從溪流出發,不斷吸收,從小到大直至成江河湖海。這被胡國安稱為“水攜萬物向前”,一個都不能少。公司確立了“董事長面試制度”,每一個入職員工,最后一道環節都要由胡國安親自面試,了解“準員工”的工作經歷、教育背景、性格心態等,以便日后管理中,對人事部門提出培養、使用的建議。
他始終要求自己與員工打成一片,包括與他們一起吃飯、聊天、打球,每次開大會,他不在臺上夸夸其談,而是靜靜地站在員工后面,傾聽他們的聲音。100多名員工的生日,他都能記住,并讓秘書列好“生日表格”,在員工生日前兩天提醒他。胡國安準備好生日賀卡,親筆簽名,并在生日當天編好祝福短信。發了短信之后,他還要辦公室工作人員精心挑選禮物,送給當月的“壽星”,這讓員工感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包容是最關鍵的環節。對待每一個有用之才,公司都會盡量給機會,甚至以最大的寬容給予多次機會。成立之初,團隊工作“洋相百出”:買工裝,沒有考慮到廣州炎熱的氣候,買的是毛料,穿上汗流浹背;出差分房住地下室,員工認為住地下室是下等人,哭啊鬧啊,好不熱鬧;有的員工給經銷商發放證書,章子都忘記蓋,就寄出去了……可就是這些“菜鳥”,伴隨著公司一同成長,成為了日后獨當一面的“鳳凰”。也正因如此,許多人對綠之韻懷著深厚感情,離開公司之后又被吸引了回來。
不積小流,無以成大海。“水精神”還有很多內涵,胡國安說,從2006年起搬入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像水一樣,整合資源。為此,他建立賓館、修葺茶室,煮茶迎各方賓朋;主動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匯報綠之韻的經營情況,對擴大就業、服務“三農”有什么貢獻;確立了經銷商與外界溝通的原則,不能講其他公司的壞話,不刻意挖其他公司的團隊;還專門前往蒙牛集團,考察學習企業整合資源之道。
得“道”者多助,水“道”然渠成。已逾不惑之年的胡國安,把敢于夢想、愛心飽滿、白手起家、年輕有為等“綠之韻現象”,與自己成就一生的智慧密碼,緊緊地栓連在了一起。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