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中國留守兒童“安全教育第一課”面面觀
發布: 2014-09-17 17:06:16 作者: 佚名 來源: 三生

這個9月開學季,在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頂效鎮的樓納村哪疊小學,變化正在悄然發生。對于孩子、家長、學校、志愿者所有人來說,一場三生“安全教育第一課”主題活動,猶如一股清泉,帶來一股清新活力。
為關注留守兒童人身安全,提升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手拉手”三生留守兒童關愛行動9月份走進貴州、湖北、四川等地多所留守兒童學校,為孩子們帶去這份特別的“開學禮物”。

三生公司為留守兒童帶來“安全教育第一課”
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哪疊小學是三生“安全教育第一課”的第一站。
在留守的孩子里,小英(化名)是不太顯眼的一個。與這次浙江寧波來的手拉手小伙伴小忻(化名)相比,同齡的小英在個頭兒上明顯矮了一大截,或許是每天都要背著裝滿玉米的背簍的緣故。
安全教育,對于小英來說是鮮有接觸的課程,在這之前她的課程表里只有語文和數學。“會不會是很不好玩的啊?”顯然,對于自我安全保護知識,就算表現出超出年齡的沉穩懂事的小英,也顯得陌生。
當接觸過三生“安全教育第一課”的新鮮知識與有趣游戲,小英一下子就表現出了孩子的天真與好奇,“聽志愿者叔叔阿姨講這些真有意思,我就一下明白了很多水呀、電呀、火呀之類的知識。我還跟寧波來的小朋友一起做了有趣的保護水球游戲,水球很脆弱,就跟我們生命一樣,需要加倍愛護。”
寓教于樂的安全教育課程,通過精美小道具和互動游戲的方式,帶給了孩子快樂,更重要是尊重了孩子們愛玩的天性,在玩樂中春風化雨般向孩子們輸送了安全自護知識。

(圖為:天真好奇的哪疊孩子們)
三生“安全教育第一課”,讓許多哪疊的孩子都開始學會了自我保護。小康(化名)帶著剛結識的手拉手小伙伴小軒(化名),去體驗了他每天40分鐘上學的山路,這段行程有一個山下隧道,由于積水、照明等問題,隧道中的安全環境堪憂。
“我以前跟大車賽跑,都能跑得差不多快呢。”在小康這個年紀的男孩子總是比較調皮,卻不知道這樣的玩耍方式很是危險。在安全課上,小康才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他說:“以后不敢跟大車賽跑了,也不能靠太近,離電線桿也要遠遠的,志愿者哥哥跟我說,這些都是很危險的。”
家長:感謝這樣的課程
上完“安全教育第一課”,小英就迫不及待打電話告訴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小英跟父母已經大半年沒見了,這通電話雖然短暫,卻也是親人間難得的交流。
父母告訴小英,要好好招呼城里來的小朋友,好好照顧家里,更重要是好好照顧自己,注意安全,過年就回家一家人團圓。

(圖為:哪疊孩子小英與城市孩子小忻)
小英的父母都非常勤勞能干,靠著在外打工的錢,已經在老房子旁邊,蓋起了一座新房子。但說起孩子的照顧,他們顯得無奈,“在外面只要一想起家里就擔心孩子的安全,村里環境不好,我們也沒能在身邊一直看管著孩子。”
聽小英說起這次“安全教育第一課”,小英的父母心里滿滿的是感謝, 離家在外打工心里總覺得虧欠了孩子,多虧了學校和老師照顧。這次,又有了三生的志愿者熱心地給孩子們教導自我安全保護知識,作為父母,感謝他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
也有不少當地的家長們,陪著孩子一起體驗了“安全教育第一課”。其中一個家長表示,孩子們玩得開心,學習得也快。這種教法真是有道理,原來自己也不會給孩子講,現在跟著老師一學,加上一些小道具小游戲,也能好好給孩子上一場安全教育課。
學校:專業教育的填補
在哪疊小學,雖然加上幼兒園一共有七個年級,但是學生的總數加起來只有四五十人,老師的總數加起來不到十人。哪疊小學校長賀俐說,留守兒童多的鄉村小學,學生也苦,老師也苦。“我們學校條件是不好,我曾經跟一個男老師,倆人擠一張床,一睡就是11年。但是跟其他要解決問題比起來,這不算什么。”
對于賀校長來說,現在最愁心的就是教育水平跟不上。“同樣人教版的教材,城里的孩子考90分還嫌不多,我們的孩子考到及格都還有些困難。再拿安全教育問題來說,一直以來我們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教法,讓孩子們學會更好的自我保護。”

(圖為:孩子們在三生愛心教室與知心姐姐交流)
對于三生“安全教育第一課”,賀校長的評價非常高,“這套課程講的非常系統專業,內容設置也很實用,這正是我們目前不足的地方,例如避免侵犯、心理調節等,都是我們平時教育中容易忽略的。”
“這套課程的教學方式也很新鮮,通過小道具小游戲,讓孩子們玩樂中學習,這也是我們之前沒有想到過的。恰恰是這樣的方式,孩子們才愿意參與,愿意學習,而且還收獲快樂成長,實屬難得。”
賀校長表示已經把安全課給錄下來了,準備以后每周或者每個月都安排一堂。他說,“三生捐贈了愛心教室給我們,里面不但有愛心安全盒子,還有書籍、電腦、體育用品,志愿者也會時常回來愛心教室,孩子們的安全教育將會一直開展下去。“
志愿者:人人都能為孩子出一份力
自2013年起,三生(中國)健康產業有限公司關愛留守兒童項目,就已走過了山東、四川、湖北、貴州的多個縣鄉,至今已發布了40,000人參與的《2013年中國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建成了90間三生愛心教室,帶動1000多名志愿者與孩子們溫暖互動,為4200名留守兒童帶去快樂。
小劉是三生公司的資深志愿者了,他剛帶領著哪疊小學的孩子在“安全教育第一課”中愉快的玩耍。“剛從事志愿服務之前,我其實也并沒有非常專業的知識儲備,但是借助三生的培訓,我覺得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為這些孩子出一份力。比如這次安全教育,通過愛心安全盒子這個工具,我們都可以系統并且有趣地給孩子們傳達正確的安全知識。”
“10歲左右的孩子非常好動,注意力也很難集中,如果是單純的講解,他們很難真正理解。”小劉還表示,雖然留守兒童都非常懂事,但也需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借助三生“愛心安全盒子”里的掛圖與道具,孩子們明顯回應更積極了,感覺理解起來也更加透徹。

(圖為:哪疊小學所有學生放飛快樂紙飛機)
據了解,在志愿者的教學活動之余,孩子們自主閱讀學習的熱情也非常高。三生“愛心安全盒子”不但是志愿者開展留守兒童安全教育的教學和活動工具,也是留守兒童安全知識自我學習的課程資料。
“我們每到一地,都會把愛心安全盒子留給孩子們,當場就看到孩子們圍在一起讀知心卡片上的小貼士。后來也能接到一些學校的反饋,說孩子們都學習得挺快樂。”小劉表示,這就是作為志愿者最大的欣慰了。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