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航天新聞體驗營 歡樂假期知航天
發布: 2014-09-17 17:41:36 作者: 佚名 來源: 東方紅航天

在北京,這些小記者們不僅參觀了北京航天城、航天博物院,增長了航天知識,還親身體驗了航天員訓練設施,扮演了“小小指揮官”,模擬了火箭發射,并且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制作并發射了人生中的第一枚“火箭”。

“2014中國航天新聞體驗營”開營啟動儀式
參觀,長知識
對于這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而言,參觀北京是他們的“必選節目”,而航天新聞體驗營的參觀必須有航天的特色。
對于小記者們來說,北京航天城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對它的了解都來自于電視直播的航天發射,而此次夏令營之行就為他們解開了北京航天城的神秘面紗。

參觀“東方紅一號衛星”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展廳里,一大群的小朋友正饒有興致地跟著講解員“翱翔”在東方紅一號、天宮一號、嫦娥三號……之間,并不時舉起手機、相機拍照留念。
此時,一個瘦小的身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他落在大部隊后面,獨自一人趴在展示牌上寫著。他叫符灝,今年10歲,他正在寫的是“科學報告”,這是出發前父母給他布置的作業,回家以后他還要將此行的所見所聞告訴父母。因此,每看到一個感興趣的展品,符灝就要把上面的簡介抄下來。
參觀結束的時候,符灝對陪同來的外公小聲嘀咕,他們都在拍照,就只有我在寫。外公回答他,書法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科技再發達也不能忘記寫字啊。盡管如此,展廳的展品還是讓符灝“覺得太爽了”。
“叔叔,您覺得火星有人嗎?我覺得月球的坑就是外星人留下來的。”來自山東的劉文棟好奇的問道,參觀引起了孩子們對太空的無限遐想,在他們眼里,這里的一切充滿了新鮮與好奇。
在北京航天城,小記者們參觀了航天員的訓練設施,在聽了航天員的每天訓練內容后,來自西安的張昊然說以后不想當航天員了,他的原因是“看到風險那么大,還要搞那么多辛苦的訓練”。
一排火箭,哪一個是中國的,哪一個是美國的,哪一個是送我國首名航天員楊利偉飛天的……這些問題被小記者們輕松化解。在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小記者們津津有味地聽著講解員介紹全世界的火箭,有時候還能向講解員老師提出問題。神奇的火箭引發了他們無限好奇,9歲的程奕軒趴在地上一筆一劃寫著他此行的聽講筆記,盡管會寫的字不多,但是并不妨礙他的認真,今天他筆記的標題是“yanju院”。
太空育種出的蔬菜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從課本上帶過來的疑問才,今天在太空育種基地有了答案。穿梭在太空育種基地,小記者們對大棚內的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太神奇了!”小記者們一邊嘖嘖稱贊,一邊好奇,為什么蔬菜會成為這樣?這片基地,不僅成為小記者們學習的地方,也成為了他們歡樂的海洋。不一會,小記者們已經能夠說出“紅鉆”“黑鉆”“黃鉆”。
動手,長“姿勢”

飛船模擬發射
除了參觀我國航天事業成果以外,親身體驗成為本次體驗的一大特色。
8月13日上午10點半,一場緊張的選拔賽正在錢學森青少年航天科學院二層舉行。
在這里,一場航天模擬發射即將進行,帶隊的張老師正在進行操作員的挑選,每回答對一個問題,就有機會成為一名操作員參與模擬發射。
“我國載人航天是從哪年開始的?”
“完成我國首次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是誰?”
“我國第一名女航天員是誰?”
……
小記者們的回答積極而又踴躍,眼看18個名額將滿,還沒搶到的小朋友們顯得分外焦急。劉文棟是個積極的小家伙,看到小伙伴們坐到操作席的時候,他都要說一句,爽。他幾乎每次都舉手,可是要么沒有答對,要么就沒被張老師注意到,焦急的他開始坐立不安,不停地說,選我啊!當搶到最后一席的時候,他邊跑邊說,爽。
有人歡喜有人愁。最后一個參與機會是扮演航天員乘坐神舟飛船返回艙,剛剛和劉文棟“競爭”失敗的張晏銘又輸給了張佳怡,小朋友低著頭,撅著嘴巴開始玩著自己的手指,但是當他看到坐在“返回艙”的張佳怡出現在大屏幕的時候,張晏銘已經忘記了剛才的不快,興奮地對身邊的小伙伴說“你看,你看,她在屏幕上。”

動手制作小火箭
作為活動的重頭戲,親手制作人生中的第一枚火箭是孩子們盼星星盼月亮的一件事。但是,真要制作一枚火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小記者開始變得焦躁起來,有些小記者一板一眼按照老師的提示制作著。
經過近1個小時的制作,小記者們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發射自己制作的小火箭。
大院內,一排發射塔架已經擺好,見此場面,小記者們已經不能自己,紛紛跑過去搶著先發射自己制作的火箭。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記者們為火箭安裝上了發動機,并放上發射塔架。
“5、4、3、2、點火”在老師統一口令下,小記者們按下了“發射按鈕”。只聽得“嗖嗖嗖”的巨響聲,一枚枚火箭騰空而起,瞬間竄上百米高空,并在空中打開降落傘,悠悠揚揚地帶著火箭殘骸落地。
火箭的發射引來小記者們紛紛尖叫,轉眼間,看著天上的降落傘帶著火箭殘骸飄落下來,小記者們又四處跑開去尋找自己火箭的殘骸。
害怕并享受著無疑是孩子們心情的最好寫照,有了第一輪發射經驗,第二輪發射的時候,劉文棟趴在草坪上,嘴上念念有詞,不要打到我,不要打到我,頭又偏向“發射場”。原來,第一輪發射時,一枚射歪的火箭讓他心有余悸。
當然,也有人舍不得人生中的第一枚火箭,不少小記者選擇將其帶回家作紀念。
此外,小記者們還參加了艙內行走器、旋轉座椅、三維太空環、月面行走等航天員的訓練課程,密集的參觀與體驗絲毫沒有讓他們感到倦意,一個個小記者大呼過癮,他們有自己的眼睛與雙手,不僅看到,也體驗了航天事業背后的故事。

中華航天博物館合影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