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網絡傳銷詐騙頻現 警惕朋友圈買賣
發布: 2015-06-11 09:20:50 作者: 劉海龍 來源: 青島早報

微商作為新興創業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偏愛。微商的“井噴式”發展,一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了種種便利,另一方面也帶來了重重隱患。昨日,黃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微信朋友圈買賣帶來的隱患。
“微商”交易糾紛難維權
黃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說,如今打開微信朋友圈,鋪天蓋地都是“朋友”發布的商品廣告,護膚品、服飾、食物、生活用品等應有盡有。微商的同行競爭越來越激烈,囤貨壓力大,資金流少,經常是為了趕緊出貨低價虧本賣,且微商團隊內大多是兼職,售后服務時常跟不上,維權難、監管難,交易糾紛屢見不鮮。微信朋友圈買賣行為屬于私下交易,微信用戶并不用登記身份證等真實信息,一旦發生商品質量、售后服務糾紛、食品安全等問題,取證很難,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消保委很難受理。由于大多數“微商”沒有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更多的是熟人間的私下交易,很難受到法律監督和保護。“微商”作為新生商業載體,至今還未完全被納入監管范圍。面對發展迅猛的網絡交易市場,相關制約性法律法規顯然與現實脫節了,這也讓“微商”市場很難得到有效管理。
從“微商”購物多留心眼
為此,消費者通過“朋友圈”購物時需注意以下幾點,“微商”不像淘寶、京東具有統一平臺,買方、賣方都受第三方平臺的制約和監管,F在利用“微商”進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詐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消費者應理性區分,多問多看多留心眼。消費者要謹慎對待一些不法“微商”的“新型營銷手段”。如果發現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或有其他違法行為的“微商”,請消費者保留證據。不要輕信未認證登記的“微商”,應到正規授權網店或實體店面購買商品,以免上當受騙。“微商”市場尚未受到嚴格規范和監管,眾多新式營銷手段違法邊界也比較模糊,買家和賣家的權益都很難受到法律保護,應該謹慎對待。消費者遇到不法“微商”虛假廣告宣傳、不正當競爭、霸王合同、制假賣假等網絡交易違法行為應及時撥打12315舉報,遇到非法集資、詐騙等涉網犯罪行為應及時撥打110報警。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驗證碼: |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