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治友德董事長韓金明:企業走出去,誠信很重要
發布: 2016-11-15 10:52:04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華網

近日,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顯示,已正式頒發第80張直銷牌照。如今,基本每個省份都有了代表性的直銷企業,這些企業成為拿牌企業步入市場展開充分競爭。近年來,政府對健康服務業加大扶持力度,直銷行業也發展迅速,尤其伴隨《“健康中國2030年”規劃綱要》出臺,多位從業者表示振奮。2016年,除少數幾家企業外,多家企業實現業績倍增。
與此同時,中國直銷業在輿論場的形象則堪稱不佳。據新華網網絡輿情監測中心相關報告顯示,公眾對直銷業普遍存在很多不好的“刻板印象”,欺騙、忽悠、違規、急功近利等標簽幾乎和直銷業劃等號,行業整體網絡形象“嚴重偏負面”。
11月11日-12日,第七屆中國直銷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新華網城市頻道借機采訪了五家直銷企業的管理者,請他們從業內者的角度,談談對政策環境、行業企業聲譽、發展機遇與挑戰等問題的看法。
受訪者: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金明
以下為采訪實錄:

圖為天津和治友德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 韓金明
新華網:2005年國家先后頒布《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作為直銷企業的負責人,您如何看待這兩部條例?
韓金明:這兩個條例的頒布,基本確定了直銷業在中國合規的存在,使直銷可以被當成一個業態來進行看待。頒布以后,對中國直銷業的規范、發展還有整個社會對它的認知,都創造了一定的有利環境。所以,對于我國直銷業近十幾年的快速發展,這兩個規定功不可沒。
現在兩個條例頒布有11年了,大的環境方面,互聯網、大數據還有電子商務等一些新的業態已經出現,直銷業在運作過程中也必然要和一些新的業態相結合,在結合過程中會有新的創新模式出現,那么,如何適合創新模式的發展,并予以規范、支持,我想,這個應該是兩個條例發布十年之后,還有必要進行探討的。
新華網:剛才您也提到近十年直銷行業發展得很快,但行業也面臨一個嚴峻問題,那就是行業的美譽度。現在公眾往往還會把直銷和“非法傳銷”聯想在一起,您認為,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韓金明:任何事情的出現都有內因和外因。外因方面,跟直銷行業在中國發展的歷史有關系。1996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準許多層次傳銷意見書》,正式批準41家企業可以進行傳銷;1997年,頒發《傳銷管理辦法》;1998年,國務院頒布《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對傳銷活動加以全面禁止。到2005年,又制定了兩個關于直銷的法規,就是剛才說的兩個條例,有這么一個發展的過程。
2005年開始確定直銷法規以后,也有一些以前申請多層次傳銷的企業,現在是以直銷的方式來運作,實際上國家現在對于直銷的定義和對以前的多層次傳銷已經不一樣了。但在不了解情況的人看來,一看以前涉及多層次傳銷經營的公司現在有了直銷經營許可證,就把傳銷跟直銷聯系在一起,甚至有些猜想。改變人們的這些看法,需要一些消費者教育,另外也需要媒體人士幫助解釋,告訴人們現在的直銷和原來的非法傳銷不一樣。
新華網:內因呢?
韓金明:內因就是直銷業從業者自己怎么看。比如說從業者的心態比較浮躁,在產品上沒有像我們說的用工匠精神進行運作,企業沒有真正想做百年老店的規劃,等等。
在這方面需要直銷從業者,無論直銷公司,還是直銷系統、直銷商,大家合力,踏踏實實把直銷業態做下去,從而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盡快地進入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樣直銷業本身的社會形象也會越來越好。
新華網:嗯,好的。如今,已經有80家企業獲得了直銷牌照,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企業加入,您認為需要什么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韓金明:走國際化路線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我們公司在將近十年的運作中,培養了一大批有國際視野、對直銷行業也精通的專業經理人隊伍。也比較早的在海外建立了分支機構,我們的品牌在海外也有了一定影響力。現在希望借助海外搭建的經銷商體系,通過我們自建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能夠把中國中小企業推向全球,也為我們很好的發展國內的直銷業務打好基礎。
新華網:在海外發展的過程中,您認為直銷企業走向全球、國際化,還需要做什么努力?
韓金明:首先是文化,因為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是最重要的一環,文化差異需要了解并適應。比如說咱們國內常講一句話,我這個人心胸比較寬廣,再一再二不再三,這樣在商業交往過程中,可能我心理預期會給你一個犯錯機會。但在西方文化中,一旦出現了不誠信行為,第二次機會就沒有了,第三更不可能。所以誠信很重要,西方文化更難以容忍不誠信行為。
第二就是對市場環境的認知,不同國家,市場運作的方式都會有些不同,需要對當地環境有所認知。
其它方面,無論是國外企業還是國內企業都會碰到的,那就是要提升自己企業管理的能力。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