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回饋社會 康寶萊愛心服務商:這事兒絕對靠譜
發布: 2016-12-20 10:54:22 作者: 佚名 來源: 新京報

盧德勝曾經是包工頭,一年掙著二三十萬元,卻在應酬、催賬、搞關系中消耗著健康。謀求轉型的他遇到剛剛進入中國的康寶萊后,毅然放棄了包工頭的工作,帶著妻子姚道華一起加入康寶萊。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難、中期的發展瓶頸后,盧德勝做到了康寶萊特級服務提供商。如今,他連續兩年共捐贈40萬元,為兩名聽障兒童配置人工耳蝸。“在你選擇時,要永遠相信自己,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果。”
力排眾議 他們在康寶萊出人頭地
2006年,盧德勝已經結婚,不僅有了孩子,一年還能掙著二三十萬元,小日子過得相當不錯。但每天疲于應酬,體重隨之增長,健康被透支,“真的很累,做了15年包工頭,我一直想找個機會轉型。”
2007年3月,在香港的一個會議上,他看到了一群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康寶萊經銷商,聽著他們的故事,他真切地感覺到,這件事兒靠譜。
在家人的反對聲中,盧德勝和妻子姚道華加入了康寶萊。最初,自己使用康寶萊產品,成功減重29斤,在自己的身體發生改變后,他更堅定了產品能幫助更多人。創業初期的艱難早有預見,“當時最大的困難是大家沒有保健意識,對這個行業有偏見。”直到第5個月之后,他們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客戶,但由于不會服務,不懂交流,最初的兩年時間對于盧德勝夫妻而言并不順利。“銷售這個行業就是從零開始累積,這是一個健康產業,我堅信這個產品在中國市場會更好。”
2009年是盧德勝夫妻的轉折點,他們成為了康寶萊中級服務提供商,積累了一定的客戶。2010年,他們發展為康寶萊高級服務提供商,2011年成為特級服務提供商,每年一個飛躍,家庭經濟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那些曾經反對的人開始夸他們“有眼光”。曾一直認為學歷決定生活的盧德勝也終于明白,以前的生活狀態不是因為自己的教育經歷所累,而是平臺選擇得不對。“沒有康寶萊,我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生活,真的很感恩。”
推己及人 他們用愛心回饋社會
在康寶萊,盧德勝夫妻得到了很多指導,“公司文化對我影響很大,老師幫助我們建立自信,這種幫助人的文化讓我非常認可,我認為,有這種企業文化的公司一定可以長久。”
2009年,康寶萊啟動“天使聽見愛”公益項目,為貧困家庭的聽障兒童募集善款,捐贈人工耳蝸,旨在幫助家庭貧困的重度聽障患兒植入人工耳蝸,進行康復訓練,幫助他們回到有聲世界。截至今年10月,項目捐款累計超過6400萬元,共資助139名患兒。在當年7月的啟動大會上,當視頻里的首位項目受益者——一位聽障女童在接受完人工耳蝸手術,并通過康復訓練開口喊媽媽的那一刻,盧德勝和在場的很多人一樣都流下了眼淚,他和妻子互相約定,“等未來經濟狀況好了,一定也要資助這樣的孩子。”
五年后,當初的心愿終于實現。2014年,盧德勝夫妻與其他幾位康寶萊服務提供商一起,每人捐助5萬元為貧困聽障兒童安裝人工耳蝸。去年和今年,他們開始獨立捐贈,每年捐出20萬元,資助兩名聽障兒童做人工耳蝸手術。“對我而言,捐出這些錢只是生活少花點而已,但對孩子而言,可以聽到聲音,他的一生都會改變。”
目前,盧德勝夫妻在全國多地都開設了營養俱樂部,下一步,他們將會為更多人打造自身營養計劃,幫助他們改善身體狀況。“我們感恩公司有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們改變自己的同時有能力去幫助別人,只要我們有能力,就會繼續資助孩子。”
今日新聞頭條
我也說兩句
已有評論 0 條 查看全部回復